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村康夫专利>正文

缝合针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0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延长的U形金属板上,用冲压装置制出整体地彼此联结的大量针型,制成各针型的针尖端,再把连成串的各针型分割成许多段针体.然后,把缝合线放入针体的空心部分内,通过合拢针体的两壁,便能一个接一个地生产出缝合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合针及其制作工艺,这种缝合针可用于医疗上,缝合线预先嵌入并固定在针体内。通常,已知有两种形式的缝合针第一种形式的缝合针是每次用针时,把一缝合线钩紧在针体的孔内;第二种形式的缝合针是在制作阶段就把缝合线预先固定在针体前部的孔内。在第一种形式中,当每次使用缝合针时,都需要进行消毒,缝合线也常常从针眼中脱落,故这是一种古旧的形式。今天,在发达国家中,普遍使用第二种形式,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处置方便的形式。(Ⅰ)图8(a)~8(d)表示目前还常常使用的第一种传统缝合针形式的有关结构图。数码1表示由不锈钢制成的半圆形针体,针体上有安装部分2,以便把缝合线3固装在针体1的一端。如图8(d)所示,安装部分2由针体1上的轴向孔2a组成。缝合线3借助嵌塞装置嵌入并牢靠地固定在孔2a内。根据传统的制作方法,是把细不锈钢棒切断成合适的针体长度,然后,用激光加工、钻孔或类似方法加工出孔2a,借助嵌塞装置用手工把缝合线嵌入并固定于孔2a内。上述的原有技术有以下缺点和不便(1)由于受孔加工操作的限制,故用以插入缝合线3的孔2a的深度有限,致使缝合线在孔2a内的固定往往不够理想。因此,缝合线容易从孔内脱出。假如嵌塞应力过大,则针体1可能破损或变形。(2)由于在针体的一端带有缝合线的插入孔,因此在针体孔的附近容易受到损坏。(3)由于针体中除了有孔的那部分以外,均为实心结构,故其弹性相当低,因此会滋长以下的危险,即在进行缝合手术时,针尖可能折断而留在人体内。这一事故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4)在加工好孔并把缝合线固定在孔中以后,就不再可能清洁孔的内部,因此,不可能去除加工时残留在孔内的任何异物。(5)在缝合线插入孔中以后,必须进行消毒,但是,缝合线的插入部分不容易达到完全的消毒。(6)包括激光加工、钻孔或其他类似加工方法在内的孔加工操作要求精度高,因此这是一项麻烦的操作。要获得精度很高的孔径,以便使缝合线插入孔中的效果好,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7)要把一根软而细的缝合线插入并固定于这样小的孔中,即使对熟练的工人来说也是一项很麻烦的操作。这种传统缝合针的日产量由于受到这样的限制,故其生产成本很高,质量也不能保持均匀。(Ⅱ)原有技术中的第二种形式参看图9(a)~图10(b)加以叙述,在这种形式中,每次使用缝合线时,必须把缝合线连接到缝合针的一端。符号B1是指一种由不锈钢制成的典型传统缝合针体,其上的B2是供缝合线插入的孔装置,B3是此缝合针体B1的针尖端。图9(b)、9(c)和9(d)是缝合针体B1的各部分截面图,其中图9(b)是椭圆形截面,图9(c)是圆形截面,图9(d)是三角形截面。如图10(b)所示,孔装置B2是由一个供连接缝合线用的孔B2a、一对凸耳B2b和凸耳上的凹槽B2c组成。这一对凸耳B2b的上端彼此接触,而在下端形成一体。这种结构适合于把缝合线插入其中。上述传统缝合针的制作工艺过程包括以下工序(A)切断不锈钢丝,以符合缝合针所需的直径和长度。(B)通过压延机把来自上一工序的单件压至截面成椭圆形。(C)把该件约三分之一的部分(针的前部)压成截面为三角形,该件的中间部分压成截面为圆形,后面部分压成截面为椭圆形。(D)在该件的后面部分制成一个孔装置,以供插入及连接缝合线之用。(E)把整件弯成半圆形。上述传统工艺方法有以下缺点(1)由上述方法制成的缝合针是实心的,其针径要挤压得比较粗大,以增加强度。这样一种粗针会引起病人剧烈的疼痛。(2)如果连续生产这种缝合针,则针体必须准确地排成一行,这就需要用机械方法进行处理,因此生产成本会很高。(3)假如用手工操作,可以避免把针体排成一行的麻烦,但手工操作的生产成本却要高得多,且成品质量不可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总目标是要提供一种具有高弹性的缝合针,并能进行连续生产。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性(1)缝合针体为管状结构。也就是说,针体事实上在整个全长范围内都是空心的,缝合线是嵌入并固定在空心部分内。(2)缝合针的制作工艺过程包括以下工序(a)对延长的U形金属板施压,以增加其弹性;(b)切去一个约为三角形的切口,这个切口凹进U形金属板的两壁上,以形成各针型的前部;(c)通过合拢该前部的两壁,便形成各针型的针尖;(d)把在各针尖处彼此相连的一连串针型分割成许多段针体;(e)对各针体进行磨光;(f)把缝合线放入U形截面针体的空心部分内,合拢U形针体的两壁,使缝合线嵌进并固定在此空心部分内,从而生产出缝合针;(g)把该缝合针制成弯曲的形状;(h)对该缝合针进行消毒处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性和优点进行阐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缝合针的剖视图,其中,缝合线装在针体槽内。图2是表示缝合线将要放入针体槽内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缝合针的一个截面图。图4是表示U形金属板转变成管状针体的透视图。图5(a)~5(d)、图6(a)~6(c)、图7(a)和图7(b)是本专利技术缝合针的各示意图。图8(a)~8(d)是表示一种缝合针的传统制作工艺过程的示意图。图9(a)~9(d)、图10(a)和图10(b)是表示缝合针另一种传统制作工艺过程的示意图。图11、图12(a)~12(d)、图13(a)~13(c)、图14、图15(a)~15(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缝合针制作工艺过程的各有关图。第一种结构形式下面结合图1~4对本专利技术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合针,是把经过提高弹性处理的延伸金属件分割为许多缝合针体而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3所规定的一种典型缝合针结构加以叙述。在图1中,有针体11,在几乎整个针体全长上,贯通空心部分11a,缝合线13被嵌入空心部分11a内。空心部分11a由U形金属板M制成如图4所示。这样,空心部分11a事实上是在针体11的全长上形成。在如图2所示,把缝合线13放入空心部分11a内以后,通过适当的压力装置使U形金属板的两边紧密地合拢,本结构中经合拢后针体11的截面为圆形,但也可制成三角形或其他形式。下面结合图5(a)~图7(b)对上述缝合针的制作工艺过程加以叙述。图5(a)~5(d)是通过压力装置大量制作缝合针的工艺流程图。图6(a)~6(c)是一段缝合针型110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缝合线13被放入空心部分内。图7(a)和图7(b)是通过上述工序制出的缝合针成品图。在本结构形式中,其不锈钢金属板M可用压延的金属板或用现成的U形管制成。或者,把一根圆管从轴向切成两半,以作为此缝合针体的原料。使用U形金属板M大量制作缝合针的工艺过程包括以下工序(A)采用适当的压力装置,使金属板M受压,以提高其本身的弹性。(B)接上一工序,在U形金属板M的两壁M1和M2上切去约为三角形的部分c如图5(b)所示,该部分c在金属板M的纵向上等距,从而产生出各缝合针体11的前部11b。(C)接上一工序,如图5(d)所示把前部11b合拢,从而形成针尖11c,针尖11c部分的截面可能是圆形的,也可能是三角形的,针尖11c是由压力装置压成的。(D)接上一工序,把彼此连成一串的针型110在各针尖处分段切开。各针型110的主体11d除针尖端11c以外,均为U形截面如图5(d)和图6(a)~6(c)所示。(E)各分段的针型110及其针尖11c用滚磨、化学磨或类似方法磨光。(F)接上一工序,把具有适当长度的缝合线13放入针型110的整个U形槽(即主体11d)内如图6(b)和图6(c)所示。这时U形槽仍处于敞开状态。(G)用压力装置把U形针型110的两边紧密地合拢,使缝合线13牢靠地固定在主体11d内,即空心部分带有圆截面。换句话说,针体从其针尖端到其后端均为空心结构,而缝合线事实上是嵌入并固定在针体的全长内。(H)然后,把由上述工序制成的缝合针弯曲成如图7(b)所示需要的形式。最后,把第一种结构形式缝合针的使用效果和情况综述如下(1)由于缝合线事实上是贯穿针体的全长嵌入并固定在针体内,故可完全避免缝合线从针体中脱出,这样的一种缝合针可称为无眼针。(2)由于针体上有槽,故为管状结构,其重量轻。此外,还可提高针体的弹性。(3)由于缝合线事实上是固定在针体的全长内,因此,即使针体局部折断在人体内,其折断部分也不会留在人体内,这是因为整个针体都是由缝合线维系着的缘故。(4)由于本发明取消了原有技术中的孔结构,故清洗和消毒都非常容易。(5)由于没有了孔结构,故省去了麻烦的操作。可以用低成本生产出质量均匀的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康夫河田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村康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