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584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集水坑、基坑排水沟、主水泵和沉淀池,所述集水坑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内,所述基坑排水沟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所述主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坑内,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内,且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集水坑的一侧,所述沉淀池上连通有地面排水沟;基坑排水系统通过主水泵将集水坑内所集的水向沉淀池内排放,并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由地面排水沟向市政排水系统进行排放,可大大降低市政排水系统积泥过多,从而降低市政排水系统易堵塞等问题;可大大减少泥沙进入集水坑,使得排入沉淀池的水中的泥沙含量少,从而可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沉积泥沙处理次数。数。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水坑是指建筑工程在基坑开挖时,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且基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之下时,需要设置的一种排水方式,其适用于基底埋深小于5m时的建筑工程,设置集水坑的条件是,当有排水需要且排水设施低于室外排水管网时,即需要设置一定容积的集水坑来暂时汇集需要排出的水,当积累到一定水位时,启动设在坑内的排水泵,将水提升以室外排水管网的高度,再通过室外管网排出。对于集水坑施工,其工艺简单易操作,降水速率快周期短,可有效的缩短工期,减少工程费用,提高效益,且有效的预防传统降水井对相邻建筑物造成危害。
[0003]对于营区建设、且基坑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情况,基坑开挖过程中,要进行基坑降水,实践中,采用集水坑抽水明排的方法进行排水。一般情况是在基坑内设置集水坑进行集水,并在集水坑内设置一台水泵来实现基坑的降水。但通过现有的基坑排水系统进行基坑排水,都直接将基坑内的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中,由于未进行沉淀处理,容易造成市政排水系统积泥过多,从而易引起市政排水系统堵塞等问题;现有的基坑排水系统容易造成雨水倒灌基坑等问题;现有的基坑排水系统无法应对突降大暴雨时,原有水泵满足不了排水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集水坑、基坑排水沟、主水泵和沉淀池,所述集水坑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内,所述基坑排水沟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所述主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坑内,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内,且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集水坑的一侧,所述沉淀池上连通有地面排水沟。
[0005]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排水沟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和透水土工布过滤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过滤槽,主水泵的进水口一端设置在过滤槽内;所述过滤槽包括网状槽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网状槽体内的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主水泵的进水口一端置于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本体顶部设置有挡水坎。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备用水泵、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抽水泵。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中基坑排水系统通过主水泵将集水坑内所集的水向沉淀池内排放,并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由地面排水沟向市政排水系统进行排放,可大大降低市政排水系统积泥过多,从而降低市政排水系统易堵塞等问题;通过在基坑排水沟内设置第一砾石层和
透水土工布过滤层,可大大减少泥沙进入集水坑,使得排入沉淀池的水中的泥沙含量少,从而可减少沉淀池底部的沉积泥沙处理次数;在集水坑内设置过滤槽,通过网状槽体内设置的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对进入主水泵的水再次进行泥沙过滤;在基坑顶部设置挡水坎的目的是防止雨水倒灌基坑,也防止集水坑内所集水中的泥沙含量高,无法进行有效过滤后再进行排放;在集水坑内设置备用水泵的目的是防止突降大暴雨时,主水泵满足不了排水要求,则通过起动备用水泵抽水,防止雨水浸泡基坑,从而影响基坑稳定性等问题;在沉淀池内设置抽水泵的目的是,便于将沉淀后的清水抽入地面排水沟,防止采用闸门方式不便利等问题。
[001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水坑的与基坑排水沟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水坑的与基坑排水沟的位置关系剖视图。
[0015]其中:1

基坑本体、2

集水坑、3

基坑排水沟、4

主水泵、5

沉淀池、6

地面排水沟、7

第一砾石层、8

透水土工布过滤层、9

网状槽体、10

第二砾石层、11

第三砾石层、12

挡水坎、13

备用水泵、14

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参见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水坑的与基坑排水沟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18]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1、集水坑2、基坑排水沟3、主水泵4和沉淀池5,所述集水坑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集水坑2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1内,所述基坑排水沟3与所述集水坑2相连通,所述主水泵4设置在所述集水坑2内,所述沉淀池5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1内,且所述沉淀池5设置在所述集水坑2的一侧,所述沉淀池5上连通有地面排水沟6。
[0019]实践中,在基坑本体1内的底部边缘附近,根据实际需求,布置集水坑可设置5

12处不等,再在基坑本体1内沿基坑底四周设置基坑排水沟通向各集水坑2,各集水坑2周围至少布设一个基坑排水沟3,每个集水坑2内均设置型号为QX12

72

7.5主水泵一台(其上连接有管道,一端置于集水坑2内,一端置于沉淀池5之上或之内),地面排水沟6与沉淀池5相连通。通过主水泵4将集水坑2内所集的水向沉淀池5内排放,并经过沉淀池5沉淀后,再由地面排水沟6向市政排水系统进行排放,可大大降低市政排水系统积泥过多,从而降低市政排水系统易堵塞等问题。
[0020]实践中,集水坑2的深度为700mm

900mm,如800mm,尺寸为700mm
×
700mm

900mm
×
900mm,如800mm
×
800mm。所述挡水坎12的高度为180mm

220mm,如200mm,宽为度为100mm

140mm,如120mm。基坑排水沟3和地面排水沟6的槽深度为250mm

350mm,如300mm,槽宽度为250mm

350mm,如300mm。限定了集水坑、挡水坎和基坑排水沟和地面排水沟的尺寸,目的是防止过大或过小造成材料浪费或排水需求不达标等问题。
[0021]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排水沟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7和透水土工布过
滤层8。通过在基坑排水沟内设置第一砾石层7和透水土工布过滤层8,基坑本体1内的水依次通过透水土工布过滤层8和第一砾石层7流入集水坑2,可大大减少泥沙进入集水坑2,使得排入沉淀池5的水中的泥沙含量少,从而可减少沉淀池5底部的沉积泥沙处理次数。
[0022]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坑2内设置有过滤槽,主水泵4的进水口一端设置在过滤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本体(1)、集水坑(2)、基坑排水沟(3)、主水泵(4)和沉淀池(5),所述集水坑(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集水坑(2)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1)内,所述基坑排水沟(3)与所述集水坑(2)相连通,所述主水泵(4)设置在所述集水坑(2)内,所述沉淀池(5)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1)内,且所述沉淀池(5)设置在所述集水坑(2)的一侧,所述沉淀池(5)上连通有地面排水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排水沟(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7)和透水土工布过滤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易辉张泽喜贤海阳李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