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含有其的组合物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554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充分地激活等的细胞外囊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将抗原呈递MHC分子及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该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含有其的组合物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含有其的组合物、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已知在基于生物体的消除癌细胞等、调节对自身抗原、过敏性物质等的应答等免疫应答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例如,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发挥了核心功能。抗原特异性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来识别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与源自癌、过敏性物质等的抗原的结合复合体而进行激活、增殖、分化等。经激活等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特异性地杀伤呈递了抗原的癌细胞等、调节对自身抗原、过敏性物质等的应答。因此,可认为使抗原特异性T细胞激活、增殖、分化等在免疫应答中是特别重要的。
[0003]作为使抗原特异性T细胞激活等的方法,不仅有已实用化的在T细胞中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方法,还开发了其他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表面上包含MHC分子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纳米粒子使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另外,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介由PTGFRN而使IL

12在膜上表达的外泌体使肿瘤抗原特异性CD8阳性T细胞增殖。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

520518号公报
[0007]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Katherine Kirwin等,“Exosome Surface Display of IL

12Results in Tumor

Retained Pharmacology with Superior Potency and Limited Systemic Exposure Compared to Recombinant IL

12”,令和1年11月6日,3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Immuno

therapy of Cancer
[0009]非专利文献2: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2018);7:1535750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作为可将抗原特异性T细胞激活等的新方法,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尝试了使用膜中包含MHC分子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细胞外囊泡的方法。但是,使用该细胞外囊泡来尝试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等后,首次发现无法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充分地激活等。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充分地激活等的细胞外囊泡。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鉴于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意外地发现了通过使用膜中包含MHC分子及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的细胞外囊泡,可以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充分地激活等,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内容:
[0016]〔0〕细胞外囊泡,其将抗原呈递MHC分子及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
[0017]〔1〕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
[0018](A)包含抗原呈递MHC分子的、能够将该抗原呈递至膜外的蛋白质;及
[0019](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蛋白质,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
[0020]〔2〕如〔1〕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
[0021](A)能够将该抗原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或蛋白复合体,其包含:抗原呈递MHC分子;和能够在细胞外囊泡的膜上表达的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能够与细胞外囊泡的膜结合的蛋白质或其结构域;及
[0022](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和能够在细胞外囊泡的膜上表达的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能够与细胞外囊泡的膜结合的蛋白质或其结构域。
[0023]〔3〕如〔1〕或〔2〕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
[0024](A)能够将该抗原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或蛋白复合体,其包含:抗原呈递MHC分子;和四次穿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MFG

E8或其结构域;及
[0025](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和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其中,该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至少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被配置于该2个跨膜结构域之间;或者
[0026](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和MFG

E8或其结构域。
[0027]〔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
[0028](A)能够将抗原肽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A

1)~(A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
[0029](A

1)MHC分子限制性抗原肽,
[0030](A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
[0031](A

3)单链MHC分子,
[0032](A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
[0033](A

5)四次穿膜蛋白;或者
[0034](A)能够将抗原肽呈递至膜外的蛋白复合体,其包含:
[0035]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A

1)~(A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
[0036](A

1)MHC分子限制性抗原肽,
[0037](A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
[0038](A

3)MHC第I类α链、β2微球蛋白、MHC第II类α链、或MHC第II类β链,
[0039](A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
[0040](A

5)四次穿膜蛋白;和
[0041](A

6)蛋白质,其包含β2微球蛋白、MHC第I类α链、MHC第II类β链、或MHC第II类α链的氨基酸序列,以及
[0042](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
由下述(B

1)~(B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
[0043](B

1)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其自N末端侧起包含跨膜结构域1、小型胞外环、跨膜结构域2、小型胞内环及跨膜结构域3,
[0044](B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将抗原呈递MHC分子及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的(A)、(B):(A)包含所述抗原呈递MHC分子的、能够将该抗原呈递至膜外的蛋白质;及(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蛋白质,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的(A)、(B):(A)能够将该抗原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或蛋白复合体,其包含:抗原呈递MHC分子;和能够在细胞外囊泡的膜上表达的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能够与细胞外囊泡的膜结合的蛋白质或其结构域,及(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和能够在细胞外囊泡的膜上表达的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能够与细胞外囊泡的膜结合的蛋白质或其结构域。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的(A)、(B):(A)能够将该抗原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或蛋白复合体,其包含:抗原呈递MHC分子;和四次穿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MFG

E8或其结构域,及(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和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其中,该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至少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被配置于该2个跨膜结构域之间,或者(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和MFG

E8或其结构域。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的(A)、(B),(A)能够将抗原肽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A

1)~(A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A

1)MHC分子限制性抗原肽,(A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A

3)单链MHC分子,(A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A

5)四次穿膜蛋白;或者(A)能够将抗原肽呈递至膜外的蛋白复合体,其包含: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A

1)~(A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A

1)MHC分子限制性抗原肽,(A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A

3)MHC第I类α链、β2微球蛋白、MHC第II类α链、或MHC第II类β链,(A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A

5)四次穿膜蛋白;和(A

6)蛋白质,其包含β2微球蛋白、MHC第I类α链、MHC第II类β链、或MHC第II类α链的氨基酸序列,以及(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B

1)~(B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
(B

1)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其自N末端侧起包含跨膜结构域1、小型胞外环、跨膜结构域2、小型胞内环及跨膜结构域3,(B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B

3)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B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以及(B

5)包含跨膜结构域4的四次穿膜蛋白的部分序列;或者(B)能够将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B

3)~(B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B

3)该第一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或其亚基,(B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B

5)MFG

E8。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膜包含以下(A):(A)能够将抗原肽呈递至膜外的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A

1)~(A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A

1)MHC第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肽,(A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A

3)单链MHC第I类分子,(A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A

5)四次穿膜蛋白。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膜包含以下(A):(A)能够将抗原肽呈递至膜外的蛋白复合体,所述蛋白复合体包含: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A

1)~(A

5)组成的氨基酸序列:(A

1)MHC第I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肽,(A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A

3)MHC第II类β链,(A

4)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A

5)四次穿膜蛋白;和(A

6)蛋白质,其包含MHC第II类α链的氨基酸序列。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所述T细胞刺激细胞因子为IL

2、IL

4、IL

6、IL

12或TGF

β、或者其亚基。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C):(C)包含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能够使该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蛋白质。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C):(C)能够使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T细胞共刺激分子;和能够在细胞外囊泡的膜上表达的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能够与细胞外囊泡的膜结合的蛋白质或其结构域。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C):(C)能够使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该T细胞共刺激分子;和四次穿膜蛋白或其跨膜结构域、或者MFG

E8或其结构域。12.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其膜包含以下(C):
(C)能够使T细胞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融合蛋白,其包含自N末端侧起由下述(C

1)~(C

3)组成的氨基酸序列:(C

1)该T细胞共刺激分子,(C

2)可存在的间隔序列,及(C

3)四次穿膜蛋白。13.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A)中规定的蛋白质或蛋白复合体与(B)中规定的蛋白质或蛋白复合体进行了融合。14.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A)中规定的蛋白质或蛋白复合体与(C)中规定的蛋白质或蛋白复合体进行了融合。15.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B)中规定的蛋白质或蛋白复合体与(C)中规定的蛋白质或蛋白复合体进行了融合。16.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原呈递细胞外囊泡,其中,(A)中规定的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山力成山野友义的场一隆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