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致动器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54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1
振动致动器具有:固定体,包括线圈;可动体,包括磁铁,该磁铁以能够在与线圈的径向正交的振动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线圈的径向内侧;以及弹性支撑部,以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可动体,该振动致动器中,通过被供电的线圈与磁铁的协作,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振动,并且,弹性支撑部具有:外周部,固定于固定体;内周部,配置于比外周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固定于可动体;以及变形臂部,配置于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将外周部与内周部连结,且能够弹性变形,该振动致动器中,跨及外周部和变形臂部的外周部侧的部位而设置有衰减部,该衰减部使可动体移动时的弹性支撑部处的振动衰减。部处的振动衰减。部处的振动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动致动器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致动器及具备该振动致动器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具有振动功能的电子设备中,作为振动产生源,安装有振动致动器。电子设备通过驱动振动致动器向用户传递振动来使用户身体感受到振动,从而能够通知来电,或提高操作感和身临其境感。在此,电子设备包括:便携式游戏终端、固定式游戏机的控制器(游戏手柄)、便携电话或智能手机等便携通信终端、平板PC等便携信息终端、安装于衣服或手臂等的可穿戴终端的可便携的便携设备。
[0003]作为安装于便携设备的可小型化的结构的振动致动器,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呼叫器等中使用的振动致动器。
[0004]该振动致动器中,使一对板状弹性体相对置,并由圆筒状的框体的开口缘部对该一对板状弹性体分别进行支撑。板状弹性体各自以一个端部固定于固定体,另一端部固定于可动体的方式配置。一对板状弹性体中的一个板状弹性体为螺旋型形状且形成为,作为一个端部的外周部分配置于框体的底部,作为另一端部的中央部分从该外周部分隆起。在该中央部分固定有安装了磁体的磁轭,磁轭在框体内被支撑。
[0005]磁轭与磁体一起构成磁场产生体,在该磁场产生体的磁场内,线圈以安装于另一个板状弹性体的状态配置。线圈是使用在铜线的表面烘焙接合了树脂的漆包线而构成的圆筒状体,是使用了被称为“自熔接线”的线的空芯线圈,配置空间小。通过振荡电路以进行切换的方式对该线圈赋予频率不同的电流,由此,一对板状弹性体选择性地共振而产生振动,磁轭在框体内沿框体的中心线方向振动。
[0006]在该振动致动器中,在对磁轭的往复移动范围进行调整时,例如可考虑如下结构,即,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通过在板状弹性体设置衰减部来抑制板状弹性体的振动的结构。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4863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9

1914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但是,在以往的振动致动器的结构中,在可动体移动时,板状弹性体自身也变形。存在以下问题:可动体振动而安装衰减部的部位的变动较大,另外,在变动时间较长时,在有些衰减部的安装位置会产生衰减部的错位。由此,板状弹性体的振动的衰减有可能产生偏差,也就是说,有可能振动致动器的振动性能中产生偏差,振动致动器不能稳定地振动。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使振动衰减,也以稳定的高输出产生适当的振动的
振动致动器及电子设备。
[0014]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致动器的一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其具有:固定体,包括线圈;可动体,包括磁铁,该磁铁以能够在与所述线圈的径向正交的振动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线圈的径向内侧;以及弹性支撑部,以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该振动致动器中,通过被供电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的协作,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振动,
[0016]所述弹性支撑部具有:
[0017]外周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
[0018]内周部,配置于比所述外周部更靠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固定于所述可动体;以及
[0019]变形臂部,配置于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之间,将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连结,且能够弹性变形,
[0020]所述振动致动器中,跨及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而设置有衰减部,该衰减部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时的所述弹性支撑部处的振动衰减。
[0021]本专利技术的振动致动器的一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其具有:
[0022]可动体,在中央具有柱状的磁铁,在所述磁铁的轴向上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配置有弹簧止动部;
[0023]固定体,是收纳所述可动体的筒状的固定体,具有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径向外侧的一对环状线圈;
[0024]弹性支撑部,是以使所述可动体能够在沿着所述轴向的振动方向上往复振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的一对弹性支撑部,并且,各弹性支撑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固定体接合,各弹性支撑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弹簧止动部接合,各弹性支撑部的变形臂部能够弹性变形,且所述变形臂部连结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以及
[0025]衰减部,跨及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而设置,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时的所述弹性支撑部处的振动衰减。
[0026]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该结构中,安装有上述结构的振动致动器。
[0027]专利技术效果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便使振动衰减,也能够以稳定的高输出产生适当的振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振动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0030]图2是该振动致动器的纵剖面图。
[0031]图3是表示在该振动致动器中将外壳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2]图4是表示固定有弹性支撑部的可动体的立体图。
[0033]图5是可动体及弹性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6是表示将电磁屏蔽部取下后的线圈组装体的图。
[0035]图7是线圈组装体的分解图。
[0036]图8是图3所示的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0037]图9是弹性支撑部的俯视图。
[0038]图10是从箭头方向观察的沿图8的A

A线的剖面图。
[0039]图11是用于说明衰减部的安装状态的图。
[0040]图12是用于说明衰减部的安装状态的图。
[0041]图13是外壳主体的底面侧立体图。
[0042]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的立体图。
[0043]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振动致动器的磁路结构的图。
[0044]图16是表示线圈与磁铁的相对的移动状态的图。
[0045]图17是表示线圈与磁铁的相对的移动状态的图。
[0046]图18是表示安装有该振动致动器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图。
[0047]图19是表示安装有该振动致动器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图。
[0048]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振动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0049]图21是表示在该振动致动器中将外壳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0]图22是外壳主体的底面侧立体图。
[0051]图23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的立体图。
[0052]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振动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0053]图25是表示在该振动致动器中将外壳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4]图26是外壳主体的底面侧立体图。
[0055]图27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的立体图。
[0056]图2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振动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0057]图29是表示在该振动致动器中将外壳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振动致动器,其具有:固定体,包括线圈;可动体,包括磁铁,该磁铁以能够在与所述线圈的径向正交的振动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线圈的径向内侧;以及弹性支撑部,以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该振动致动器中,通过被供电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的协作,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振动,所述弹性支撑部具有:外周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内周部,配置于比所述外周部更靠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固定于所述可动体;以及变形臂部,配置于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之间,将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连结,且能够弹性变形,所述振动致动器中,跨及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而设置有衰减部,该衰减部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时的所述弹性支撑部处的振动衰减。2.一种振动致动器,其具有:可动体,在中央具有柱状的磁铁,在所述磁铁的轴向上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配置有弹簧止动部;固定体,是收纳所述可动体的筒状的固定体,具有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径向外侧的一对环状线圈;弹性支撑部,是以使所述可动体能够在沿着所述轴向的振动方向上往复振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的一对弹性支撑部,并且,各弹性支撑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固定体接合,各弹性支撑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弹簧止动部接合,各弹性支撑部的变形臂部能够弹性变形,且所述变形臂部连结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周部;以及衰减部,跨及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而设置,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时的所述弹性支撑部处的振动衰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致动器,其中,所述弹性支撑部是螺旋状的板簧,所述变形臂部相对于所述外周部,在所述径向上空开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间隙而沿着周向延伸地配置,所述变形臂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外周部接合,所述变形臂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内周部接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致动器,其中,所述变形臂部以与沿着所述径向的虚拟线在该虚拟线上的多个位置相交的方式延伸,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处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最靠外周侧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致动器,其中,所述衰减部具有:夹设部,设置于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之间的间隙,且接合于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变形臂部的所述外周部侧的部位处的、在所述径向上对置的侧面的每一个;以及突出部,其与所述夹设部一体地形成,且从所述夹设部沿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厚度方向突出,所述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勇树关口力下村重幸熊埜御堂好广儿玉大辅良井优太稻本繁典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