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座及包括其的磁力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47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解除后仍然易于移动的磁力座,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磁力座,所述磁力座包括:固定式永磁体,沿一个方向延伸;旋转式永磁体,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两端被可旋转地固定;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形成为覆盖所述固定式永磁体和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两个侧面,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上,其中,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的N极接触,所述第二磁轭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的S极接触,线圈、旋转式永磁体以及固定式永磁体从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的附着于附着对象的附着面沿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被依次设置。轭和所述第二磁轭被依次设置。轭和所述第二磁轭被依次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磁力座及包括其的磁力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力座及包括其的磁力钻。

技术介绍

[0002]磁力座(magnet holder)作为利用磁力来附着由磁性物质构成的附着对象的装置,用于各种夹持装置和机床等。
[0003]这种磁力座基本上会利用永磁体的强磁力来附着作为磁性体的附着对象,因此,在附着对象形成有磁流时将被附着,而在附着对象未形成磁流时将被解除。
[0004]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利用这种磁力座的磁力钻。专利文献1所述的包括磁力座的磁力钻为手动磁力钻,其虽然具有在固定钻时无需使用电源的优点,但是使用起来不方便,尤其在解除磁力之后,由于剩余磁化,必须施加力才可以从附着对象分离。
[0005]专利文献1
[0006]US 9,452,521 B2(公告日:2016.9.27)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锁紧和解除并且在解除后也易于移动的磁力座及包括其的磁力钻。
[0009]课题解决方案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磁力座及便携式磁力钻。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磁力座,所述磁力座包括:固定式永磁体,沿一个方向延伸;旋转式永磁体,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两端被可旋转地固定;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形成为覆盖所述固定式永磁体和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两个侧面,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上,其中,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的N极接触,所述第二磁轭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的S极接触,线圈、旋转式永磁体以及固定式永磁体从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的附着于附着对象的附着面沿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被依次设置。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包括:凹槽,所述固定式永磁体贴近所述凹槽;以及盖部,所述盖部覆盖所述旋转式永磁体,其中,所述旋转式永磁体包括曲面部和直线部,所述盖部可以包括曲率半径比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曲面部的半径大的曲面。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部的曲面的曲率半径比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最大半径大0.1~0.6mm,所述盖部的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半径中心可以与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旋转中心相同。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力座可包括:附加永磁体,设置在从所述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各个的外侧面对应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或者旋转式永磁体的位置。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附加永磁体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线圈的卷取厚度。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包括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和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相对的永磁体磁轭和从线圈所缠绕的部分包括附着面的线圈单元磁轭,所述永磁体磁轭和所述线圈单元磁轭可以具有可分离的构造。此时,所述线圈单元磁轭可以被构造为,通过在垂直于所述附着面的方向上锁紧的螺栓,与所述永磁体磁轭分离或者安装到所述永磁体磁轭。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力座还包括支架,设置在与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两端部表面相对的位置,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轴,所述旋转式永磁体上形成有凹槽,使得所述旋转式永磁体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支架的轴上。
[0018]本专利技术包括:钻单元;如上所述的磁力座;以及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向所述钻单元和所述磁力座供给电源,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可以包括可充电的电池。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易于锁紧和解除,在解除后也易于移动的磁力座及包括其的磁力钻。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钻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概念图。
[0023]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立体图。
[0024]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剖视图。
[0025]图5为在图4的磁力座显示磁场的形成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旋转式永磁体的剖视图。
[0027]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第一磁轭的剖视图。
[0028]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剖视图。
[0029]图9为在图8的磁力座显示磁场的形成的示意图。
[0030]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参照附图并且以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为中心进行描述。
[0032]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钻的示意图。
[0033]如图1所示,磁力钻1包括:具有把手的主体;钻单元10,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一侧,并且具有用于驱动钻的电机和齿轮等;电源单元20,向所述钻单元10提供电力;以及磁力座30,用于将所述主体固定到附着对象。
[0034]由于钻单元10与现有技术中的磁力钻1没有区别,因此省略详细说明,电源单元20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
[0035]磁力座30包括固定式永磁体31、旋转式永磁体32以及连接到所述电源单元20的线圈35(参见图2),磁力座30可以根据被供应到线圈35的电源方向工作或非工作。将在图2至图10的描述中重新详细描述磁力座30的构造。
[0036]在该实施例中,磁力座30的工作/非工作的切换借助于电源供应,无需通过人力旋
转把手。由此,因不需要使用者施力,所以易于操作。此外,可以通过以约0.3~0.5秒的瞬时电流切换工作/非工作来降低功耗,因此,将钻单元10和磁力座30共享的有限容量的电源单元20可以更多地用于钻单元10,这可以带来到充电之前的使用时间的延长。
[0037]此外,因采用简单的结构和易于拆卸和组装的结构,所以易于维修或组装,并且由于占用的空间小,因此可以使磁力钻1变得紧凑。
[0038]进一步地,当磁力座3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由于没有剩余磁性,因此当使用者移动磁力钻1或者去除附着对象时,除了磁力钻1的重量或附着对象的重量之外,无需额外施加用于应对磁力的力量,这可以减少使用者的工作负荷。
[003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磁力座30的概念图。
[0040]图2(a)示出了磁力座30不工作时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磁力座30包括:固定式永磁体31,在一个方向上延伸;旋转式永磁体32,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并且两端被可旋转地固定;第一磁轭33和第二磁轭34,覆盖所述固定式永磁体31和所述旋转式永磁体32的两个侧面,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线圈35,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轭33和第二磁轭34上,其中,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磁轭33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31的N极接触,所述第二磁轭34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31的S极接触,线圈35、旋转式永磁体32以及固定式永磁体31从所述第一磁轭33和第二磁轭34的附着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磁力座,包括:固定式永磁体,沿一个方向延伸;旋转式永磁体,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两端被可旋转地固定;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覆盖所述固定式永磁体和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两个侧面,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上,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磁轭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的N极接触,所述第二磁轭与所述固定式永磁体的S极接触,线圈、旋转式永磁体以及固定式永磁体从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的附着于附着对象的附着面沿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被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座,其中,所述第一磁轭和所述第二磁轭包括:凹槽,所述固定式永磁体贴近所述凹槽;以及盖部,覆盖所述旋转式永磁体,所述旋转式永磁体包括曲面部和直线部,所述盖部包括曲率半径比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曲面部的半径大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座,其中,所述盖部的曲面的曲率半径比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半径大0.1~0.6mm,所述盖部的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半径中心与所述旋转式永磁体的半径中心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力座,其中,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盖部的曲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比所述凹槽更突出的边缘。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鲁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晧山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