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44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加热结构,包括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其中,所述前模组件被固定于注塑机内;所述后模组件被置于注塑机内,且所述后模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前模组件进行移动和转动,所述后模组件与所述前模组件贴合后进行注塑加工;所述前模组件包括若干滑块,所述滑块上被插设有至少一个加热棒,所述后模组件内具有穿设所述加热棒导线的过线通道,所述加热棒的导线外部连接起到调温作用的调温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加热棒加热,且加热棒的导线通过过线通道连接至外部的调压器,旋转时能防止缠线,能实现双色模的转动需求,这样产品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产品质量好。产品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加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模具加热一般采用模温机加热,利用模温机加热能提高产品出模色泽度,防止产品发生浮纤现象而影响产品外观,此结构的安装方式采用模温机通过电源线连接模具后模,但是遇到双色模的模具结构时,往往不能实现加热,因为双色模需要进行180度的旋转,旋转之后,模温机外接的电源线就会缠绕在一起,不能实现模温机加热,因此,在给双色模加热的时候需要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加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模具转动电源线就会缠绕的缺陷。
[0004]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加热结构,包括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其中,所述前模组件被固定于注塑机内;所述后模组件被置于注塑机内,且所述后模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前模组件进行移动和转动,所述后模组件与所述前模组件贴合后进行注塑加工;所述前模组件包括若干滑块,所述滑块上被插设有至少一个加热棒,所述后模组件内具有穿设所述加热棒导线的过线通道,所述加热棒的导线外部连接起到调温作用的调温控制装置。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过线通道包括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位于所述后模组件的纵向位置;所述加热棒的导线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穿出。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过线通道还包括第二过线通道和第三过线通道,所述第二过线通道和第三过线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后模组件的两侧且横向位置,所述第二过线通道、第三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连通。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后模组件包括下模板、第一模脚、第二模脚、第三模脚和下模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一模脚、第二模脚、第三模脚的两端分别连接下模板和下模固定板;
[0008]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被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模脚上被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模板上被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一空间;
[0009]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一空间相互连通后形成所述第一过线通道。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模脚、第二模脚和第三模脚上分别被设置有第六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
[0011]所述第一通孔、第六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后形成所述第二过线通道;
[0012]所述第一通孔、第六通孔以及第五通孔相互连通后形成所述第三过线通道。
[0013]作为优选的,还包括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端面与所述下模固定板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供走线。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调温控制装置为调压器或者控制开关。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调压器的型号为TDGC。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棒插接于所述滑块的安装孔内。
[0017]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加热结构,采用加热棒加热,且加热棒的导线通过过线通道连接至外部的调压器,旋转时能防止缠线,能实现双色模的转动需求,这样产品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具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后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滑块、加热棒和模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下模板、滑块、加热棒和模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前模组件2后模组件3滑块4加热棒5过线通道6调压器7间隙8模芯201下模板202第一模脚203下模固定板204第一通孔205第二通孔206第三通孔207第一空间208第二模脚209第三模脚2010第六通孔2011第四通孔2012第五通孔301第一滑块302第二滑块303第三滑块304第四滑块
9导线10顶针板
[002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模具为普通的双色模具结构,具体模具细节结构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因此不在详细赘述,模具的工作原理是:前模组件1是固定在注塑机上的,也就是说前模组件1是固定不动的;当然,后模组件2也被置于注塑机内,但,所述后模组件2可相对于所述前模组件1进行移动和转动;当所述后模组件2与所述前模组件1贴合后就可以进行注塑加工工艺。加热棒4为现有技术,加热棒也可以是加热管。
[0031]具体的,一种模具加热结构,包括前模组件1和后模组件2,其中,所述前模组件1被固定于注塑机内;所述后模组件2被置于注塑机内,且所述后模组件2可相对于所述前模组件1进行移动和转动,所述后模组件2与所述前模组件1贴合后进行注塑加工;
[0032]所述前模组件1包括若干滑块3,每个所述滑块3安装两个加热棒4,两个加热棒4设置使加热均匀,所述后模组件2内具有穿设所述加热棒4的导线9的过线通道5,所述加热棒4的导线9外部连接起到调温作用的调压器6。
[0033]作为具体的,调压器6为现有产品,型号为TDGC

10。
[0034]作为具体的,所述过线通道5包括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位于所述后模组件2的纵向中间位置;所述加热棒4的导线9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穿出。
[0035]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过线通道可以为设置在后模组件2的纵向中心,也可以是靠近中心的位置,只要达到不缠线的目的就可以。
[0036]作为具体的,为了方便加热棒4侧面的走线,所述过线通道5还包括第二过线通道和第三过线通道,所述第二过线通道和第三过线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后模组件2的两侧且横向位置,所述第二过线通道、第三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连通。
[0037]具体的描述后模组件2和第一过线通道的结构,所述后模组件2包括下模板201、第一模脚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加热结构,包括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其中,所述前模组件被固定于注塑机内;所述后模组件被置于注塑机内,且所述后模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前模组件进行移动和转动,所述后模组件与所述前模组件贴合后进行注塑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组件包括若干滑块,所述滑块上被插设有至少一个加热棒,所述后模组件内具有穿设所述加热棒导线的过线通道,所述加热棒的导线外部连接起到调温作用的调温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通道包括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位于所述后模组件的纵向位置;所述加热棒的导线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通道还包括第二过线通道和第三过线通道,所述第二过线通道和第三过线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后模组件的两侧且横向位置,所述第二过线通道、第三过线通道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组件包括下模板、第一模脚、第二模脚、第三模脚和下模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一模脚、第二模脚、第三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永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煜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