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36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G03F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及其应用。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G03F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行业,高铜厚线路板成为印制电路板的主流产品。CN202011192167通过采用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氰酸酯预聚物、N

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丙烯酸、苯乙烯、环氧树脂固化剂、感光单体、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催干剂、触变剂、水性光引发剂、颜料、填料得到一种油墨,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然而该油墨使用了较多的助剂,例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等,对表面硬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该油墨在应用到铜厚大于2oz时,铜厚大于2oz时,在其表面进行印刷油墨时困难,无法一次完全覆盖,需要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印刷,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多次印刷导致良率低下。CN201911333119通过采用邻甲酚醛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无机填料、固化单体、光引发剂、固化剂、环氧树脂、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以及消泡剂、流平剂、稳定剂等助剂得到一种防焊油墨,得到折射率大的产品,然而,其同样存在应用在大于2oz铜厚时,印刷油墨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20

30份乙烯基酯树脂或其衍生物、25

35份合成单体、25

55份添加剂、10

30份溶剂。
[000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23份乙烯基酯树脂或其衍生物、30份合成单体、35份添加剂、18份溶剂。
[000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基酯树脂衍生物为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0006]本申请所述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可以自制也可以直接购买得到。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环氧丙烯酸树脂、四氢苯二酸酐、三苯基磷、1,4

萘醌。
[0008]优选的,所述环氧丙烯酸树脂的环氧当量为900

1000g/eq。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当量为900

1000g/eq的环氧丙烯酸树脂、四氢苯二酸酐、三苯基磷、1,4

萘醌在80℃反应,即得。
[0010]本申请所述环氧当量为900

1000g/eq的环氧丙烯酸树脂购自黄山澳盛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A990。
[0011]本申请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中未公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12]本申请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为通过上述方法得到酸值为100mg KOH/g的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0013]申请人在实验中意外的发现,使用环氧当量为900

1000g/eq的环氧丙烯酸树脂制
备得到的酸值为100mg KOH/g的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使用,与本申请中各原料具有相互协同促进,获得的膜层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在硬度计上设置5H的铅笔,在防焊干膜上进行10次摩擦后观察表面是否有破损。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合成单体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合成单体为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
[0016]优选的,所述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350。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a)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5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和(b)相对分子质量为270

32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优选的,(a)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5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和(b)相对分子质量为270

32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比为(0.3

0.6):1,更优选为0.4:1。
[0018]优选的,所述(a)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5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
‑2‑
羟乙基酯。
[0019]优选的,所述(b)相对分子质量为270

32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在25℃的粘度为550

750cps。
[0020]优选的,所述(b)相对分子质量为270

32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的表面张力为41.5dyne/cm。
[0021]优选的,所述(b)相对分子质量为270

320的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0022]本申请所述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购自广州永屹化工有限公司。
[0023]申请人在实验中意外的发现,当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丙烯酸
‑2‑
羟乙基酯时,与本申请中碱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共同作用,避免了本申请中高沸点的二甲苯溶剂的存在增加硬化时间的问题,申请人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碳原子数为5的直链链型与多支链结构在本申请中特定环氧当量存在的条件下,使得有机原料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位阻和分子斥力,该空间位阻和分子斥力使得阻焊干膜在厚度超过60μm时同样具有较快的硬化时间。
[00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包括碳酸钙、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光敏剂、色素中一种或多种。
[0025]优选的,所述碳酸钙、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光敏剂、色素的重量比为(5

8):(4

6):(1.5

2):1,更优选为7:5:1.7:1。
[0026]优选的,所述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为芳香族三异氰酸酯,更优选为4,4,4

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
[0027]优选的,所述光敏剂为二苯甲酮类物质,更有选为二苯甲酮。
[0028]本申请所述色素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2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色素为耐晒黄G,购自济南汇锦川化工有限公司。
[0030]优选的,所述碳酸钙为纳米碳酸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碳酸钙的吸油值为22

25ml/100g。
[0031]本申请所述吸油值为22

25ml/100g的纳米碳酸钙购自广东华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0032]申请人在实验中使用常规的无机粉体,例如硫酸钡,在该本申请膜层的制备的混
合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气泡,此外,在应用的过程中膜层与载体之间出现气泡分离的情况,申请人意外的发现,当采用吸油值为22

25ml/100g的纳米碳酸钙,与本申请膜层其余原料之间混合搅拌时不仅无气泡,同时在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20

30份乙烯基酯树脂或其衍生物、25

35份合成单体、25

55份添加剂、10

30份溶剂;乙烯基酯树脂衍生物的制备原料包括环氧丙烯酸树脂、四氢苯二酸酐、三苯基磷、1,4

萘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丙烯酸树脂的环氧当量为900

1000g/eq。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单体为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3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铜厚线路板用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活泼氢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a)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亦健孙军梁广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