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03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柜体两侧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通过风道对柜体中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所述出风组件通过风道将柜体中的热空气排出;通过在柜体的两侧设置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来实现柜体内部空气的流通,采用风道的方式对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能够针对性的柜体内发热量较高的部位进行降温,能够更加充分利用进风组件及出风组件产生的风力,相对于对柜体内部整体进行降温的方式,能够提升对发热元器件降温的效率。能够提升对发热元器件降温的效率。能够提升对发热元器件降温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柜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容柜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平衡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一种设备,电容柜一般由柜体、熔断器、电容器、连接器、导线等组成。
[0003]电容柜在工作时,柜体内部会产生热量,若不及时降温,会影响电容柜中各个元器件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散热方式主要采用在柜体周围开设散热孔或在柜体上设置散热风扇来实现降温的效果,此种散热方式使得柜体内部的整体温度得到降低,但对于发热的元器件而言,其降温的效率较慢,且外部的尘土或水汽很容易散热孔或风扇进入至柜体的内部,影响电容柜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5]如何提高对电容柜中发热元器件散热的效率。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柜体两侧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通过风道对柜体中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所述出风组件通过风道将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的热空气排出。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扇及与进风扇相连通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紧贴在柜体的内壁上,且进风管道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进风口。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扇及与出风扇相连通的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紧贴在柜体的内壁上,且出风管道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出风口。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扇设置在进风管道的下方,所述出风扇设置在出风管道的上方。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管道的上方通过防水弯管与出风扇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扇的外侧设置有进风防尘网,所述出风扇的外侧设置有出风防尘网。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柜体上活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柜体在柜门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触动开关,当柜门开启时,触动开关关闭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当柜门打开时,触动开关开启,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值判断是否开启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在柜体的两侧设置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来实现柜体内部空气的流通,采用风道的方式对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能够针对性的柜体内发热量较高的部位进行降温,能够更加充分利用进风组件及出风组件产生的风力,相对于对柜体内部整体进行降温的方式,能够提升对发热元器件降温的效率。
[0017](2)本技术将进风扇设置在进风管道的下方,出风扇设置在出风管道的上方,能够使得风力较小的进风口与风力较大的出风口相对应,进而使得不同高度的所有发热元器件得到均匀的降温,进一步提高了对发热元器件的降温效率。
[0018](3)本技术能够保证在对电容柜进行检修或查看时,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不会产生风力对检修人员造成影响,同时触动开关与柜门的联动设置能够减少检修人员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电容柜检修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第一整体结构示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第二整体结构示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内部结构正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图3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图3中B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1、柜体;2、柜门;3、进风组件;301、进风扇;302、进风管道;303、进风防尘网;304、进风口;4、出风组件;401、出风扇;402、出风管道;403、出风防尘网;404、出风口;405、防水弯管;5、触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考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柜体1两侧的进风组件3和出风组件4,进风组件3通过风道对柜体1中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出风组件4通过风道将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的热空气排出。
[0028]本技术通过在柜体1的两侧设置进风组件3和出风组件4来实现柜体1内部空气的流通,具体的,采用风道的方式对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能够针对性的柜体1内发热量较高的部位进行降温,能够更加充分利用进风组件3产生的风力,相对于对柜体1内部整体进行降温的方式,能够提升对发热元器件降温的效率。
[0029]请参考图4所示,进风组件3包括进风扇301及与进风扇301相连通的进风管道302,进风管道302紧贴在柜体1的内壁上,且进风管道302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进风口304。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风组件3包括进风扇301及进风管道302,进风
管道302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进风口304,因此,通过进风扇301的转动,能够通过进风管道302从进风口304处产生冷风,进而对进风口304的发热电力元器件进行指定性的降温,提升对发热元器件散热的效率。
[0031]请参考图5所示,出风组件4包括出风扇401及与出风扇401相连通的出风管道402,出风管道402紧贴在柜体1的内壁上,且出风管道402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出风口404。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出风组件4包括出风扇401及出风管道402,通过出风管道402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出风口404,能够对发热元器件周围的热空气进行指定性的吸收和排出,进而能够提升对发热元器件散热的效率。
[0033]请参考图3所示,进风扇301设置在进风管道302的下方,出风扇401设置在出风管道402的上方。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将进风扇301设置在进风管道302的下方,出风扇401设置在出风管道402的上方,因为靠近进风扇301的进风口304产生的风力较大,远离进风扇301的进风口304产生的风力较小,靠近出风扇401的出风口404产生的风力较大,远离出风扇401的出风口404产生的风力较小,因此将进风扇301设置在进风管道302的下方,出风扇401设置在出风管道402的上方,能够使得风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柜体(1)两侧的进风组件(3)和出风组件(4),所述进风组件(3)通过风道对柜体(1)中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进行降温,所述出风组件(4)通过风道将发热元器件所在的位置的热空气排出;所述进风组件(3)包括进风扇(301)及与进风扇(301)相连通的进风管道(302),所述进风管道(302)紧贴在柜体(1)的内壁上,且进风管道(302)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进风口(304);所述出风组件(4)包括出风扇(401)及与出风扇(401)相连通的出风管道(402),所述出风管道(402)紧贴在柜体(1)的内壁上,且出风管道(402)在发热元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出风口(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柜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扇(301)设置在进风管道(302)的下方,所述出风扇(401)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刘雪云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翼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