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针及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00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针,外管有外管端头,中管有中管接头并与外管端头连接,内管与外管端头连接并有内管接头,中管上有通孔,内管接头和中管接头比外管的内径大、比外管的外径小,外管端头一端有锥面,中管接头和内管接头上有密封部,外管上有密封槽。还公开了一种灌装装置,安装块中有安装孔,灌装针插于安装孔中,密封部和密封槽上有密封圈,冷却介质进口、内冷却间隙连通、外冷却间隙和冷却介质出口连通。本灌装针及灌装装置具有加工容易、加工工艺简单以及能够保证各管的同轴度和精度等优点。度等优点。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装针及灌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灌装针及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连续式BFS设备需要在完全封闭的管胚内完成灌装,灌装针需要穿过挤出头进入到管胚内部,才能实现产品的灌装。由于挤出头内有持续高温(170℃~110℃),这么高的温度会使得所灌装的产品沸腾或变质,因此需要对灌装针进行隔热或降温,那么,为了降温,灌装针一般设置成由至少两根针管套接组成,但是,现有的灌装针加工困难,加工工艺复杂,且难以保证各针管的同轴度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巧妙、加工容易以及加工工艺简单的灌装针;还提供了一种设计巧妙、拆装方便以及对灌装针进行冷却以提高灌装质量的灌装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灌装针,包括同轴套接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设有外管端头,所述中管一端设有中管接头、另一端与外管端头密封连接,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端头密封连接,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内管接头,所述内管接头和中管接头位于外管的同一端,所述外管与中管之间形成有外冷却间隙,所述中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内冷却间隙,所述中管的周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在外冷却间隙和内冷却间隙之间,所述内管接头和中管接头比外管的内径大、比外管的外径小,所述外管端头远离外管的一端设有锥面,所述中管接头和内管接头的周侧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外管的外周面上设有密封槽。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外管端头比外管的内径大。
[0008]所述密封部为环形槽。
[0009]一种灌装装置,包括安装块和上述的灌装针,所述安装块中设有安装孔,所述灌装针的顶端插设于安装孔中,所述密封部和密封槽上均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紧于安装孔的内壁上,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与内冷却间隙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与外冷却间隙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卡固外管的卡固机构。
[0012]所述卡固机构包括压板和卡板,所述压板设于安装块底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板滑设于压板上并卡设于卡槽中。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本技术的灌装针,加工过程:首先,内管、中管和外管加工,使外管的内径比中
管的外径大,中管的内径比内管的外径大,并在中管的周壁上开设有通孔;其次,将内管的一端与内管接头焊接;将中管的一端与中管接头焊接,其中,中管接头比外管的内径大,中管接头和内管接头的周侧均设有密封部;接着,将中管穿过外管,再将外管端头与中管的另一端焊接,再将外管与外管端头焊接,并使中管和外管同轴;然后,将内管穿过中管,再将外管端头与内管的外壁焊接,并使内管和中管同轴,使内管接头和中管接头位于外管的同一端;最后,将外管端头远离外管的一端倒角形成锥面;在外管的外周面上加工密封槽。本灌装针设计巧妙、加工容易以及加工工艺简单。
[0015]本技术的灌装装置,灌装针安装在安装块的安装孔内,中管接头、内管接头、外管与安装块之间分别有密封圈进行密封,冷却液从冷却介质进口进入内管与中管之间的内冷却间隙,然后从中管上的通孔进入到中管与外管之间的外冷却间隙,然后流向冷却介质出口,以此对灌装针进行冷却,解决了灌装针在挤出头内过热的问题,保护了被灌装的产品。并且可整体从安装孔下往上插入安装,方便便捷,便于检修。本灌装装置设计巧妙、拆装方便以及对灌装针进行冷却以提高灌装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灌装针的加工过程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灌装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灌装针的分解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灌装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灌装装置的分解图。
[0021]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2]1、内管;11、内管接头;2、中管;21、通孔;3、外管;31、密封槽;32、卡槽;4、中管接头;41、密封部;5、外管端头;51、锥面;6、外冷却间隙;7、内冷却间隙;8、安装块;81、安装孔;82、密封圈;83、冷却介质进口;84、冷却介质出口;9、卡固机构;91、压板;92、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灌装针的一种实施例,本灌装针包括同轴套接的内管1、中管2和外管3,外管3的一端设有外管端头5,中管2一端设有中管接头4、另一端与外管端头5密封连接,内管1的外壁与外管端头5密封连接,内管1的一端设有内管接头11,内管接头11和中管接头4位于外管3的同一端,外管3与中管2之间形成有外冷却间隙6,中管2与内管1之间形成有内冷却间隙7,中管2的周壁上设有通孔21,通孔21连通在外冷却间隙6和内冷却间隙7之间,内管接头11和中管接头4比外管3的内径大、比外管3的外径小,外管端头5远离外管3的一端设有锥面51,中管接头4和内管接头11的周侧均设有密封部41,外管3的外周面上设有密封槽31。具体地,外管端头5比外管3的内径大。
[0026]加工过程:首先,内管1、中管2和外管3加工,使外管3的内径比中管2的外径大,中管2的内径比内管1的外径大,并在中管2的周壁上开设有通孔21;其次,将内管1的一端与内管接头11焊接;将中管2的一端与中管接头4焊接,其中,中管接头4比外管3的内径大,中管
接头4和内管接头11的周侧均设有密封部41;接着,将中管2穿过外管3,再将外管端头5与中管2的另一端焊接,再将外管3与外管端头5焊接,并使中管2和外管3同轴;然后,将内管1穿过中管2,再将外管端头5与内管1的外壁焊接,并使内管1和中管2同轴,使内管接头11和中管接头4位于外管3的同一端;最后,将外管端头5远离外管3的一端倒角形成锥面51;在外管3的外周面上加工密封槽31。本灌装针设计巧妙、加工容易以及加工工艺简单。
[0027]中管接头4的密封部41为绕中管接头4外周设置的环形槽,供密封圈82安装。内管接头11的密封部41为绕内管接头11外周设置的环形槽,供密封圈82安装。
[0028]进一步的,通孔21位于中管2靠近外管端头5的一端,以延长后续冷却通道长度。外管3、中管接头4、内管接头11的外径依次变小,即外管3的外径大于中管接头4的外径,中管接头4的的外径大于内管接头11的外径。
[0029]外管端头5远离外管3的一端倒角形成锥面51,需与灭菌杯进行密封,由于灌装针通常有10~30根并排安装,为了确保每根灌装针的锥面51都能与灭菌杯贴合密封,每根灌装针的长度需要保持一致。
[00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套接的内管(1)、中管(2)和外管(3),所述外管(3)的一端设有外管端头(5),所述中管(2)一端设有中管接头(4)、另一端与外管端头(5)密封连接,所述内管(1)的外壁与外管端头(5)密封连接,所述内管(1)的一端设有内管接头(11),所述内管接头(11)和中管接头(4)位于外管(3)的同一端,所述外管(3)与中管(2)之间形成有外冷却间隙(6),所述中管(2)与内管(1)之间形成有内冷却间隙(7),所述中管(2)的周壁上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连通在外冷却间隙(6)和内冷却间隙(7)之间,所述内管接头(11)和中管接头(4)比外管(3)的内径大、比外管(3)的外径小,所述外管端头(5)远离外管(3)的一端设有锥面(51),所述中管接头(4)和内管接头(11)的周侧均设有密封部(41),所述外管(3)的外周面上设有密封槽(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灌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端头(5)比外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世民王亮高胜男许海文陈衡山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