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00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盘、支架腿、限位块;所述支架底盘的底面设有所述支架腿;所述支架腿的一侧设有所述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大幅度缩短固定避雷器的时间;使用前每个避雷器的固定时间在5min左右,使用后单个避雷器的固定时间缩短到10s;装置稳定性好,不存在避雷器倾倒的可能性;装置采用大面积的接地引出端,确保接地良好,连接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避雷器
,具体是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为提前发现避雷器的缺陷,有效防止避雷器在运行中的误动作和爆炸等事故,《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

2013)规定: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按照一定的试验周期开展绝缘电阻和直流参考电压试验。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避雷器装设在开关柜内或出线套管外侧的横担上,在以往试验中,需要把避雷器从固定底座上取下来,而在试验现场没有专业的试验支架,试验人员经常采用临时性物件支撑使其直立的方法来完成试验。然而这样做存在着一定问题:(1)固定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使得试验时间延长,影响工作效率;(2)在试验过程中存在避雷器倾倒的危险,将造成试验中断,甚至对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盘1、支架腿2、限位块3;所述支架底盘1的底面设有所述支架腿2;所述支架腿2的一侧设有所述限位块3。
[0006]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底盘1包括圆形底盘101、固定孔102、卡槽103、第二限位槽104、第一限位槽105、固定突起106、接地引出端固定螺栓孔107和凹槽108;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中间设有所述凹槽108;所述凹槽108的中间设有所述固定孔102,旁边设有所述卡槽103;所述卡槽103上设有所述接地引出端固定螺栓孔107;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上设有所述第二限位槽104和第一限位槽105;所述第二限位槽104和第一限位槽105在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三等分线上。所述固定突起106上设有内螺纹,与被试复合氧化锌避雷器底部螺杆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支架腿2包括支架腿杆201、第二转轴202、第一转轴203和脚垫204;所述支架腿杆201的一端设有所述脚垫204,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转轴202和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更靠近端头。所述支架腿2具有三个,能够以所述第一转轴203为圆心转动;当所述支架腿杆201接触所述限位块3时停止;三个所述支架腿杆201展开之后呈Y型。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可以大幅度缩短固定避雷器的时间;使用前每个避雷器的固定时间在5min左右,使用后单个避雷器的固定时间缩短到10s;装置稳定性好,不存在避雷器倾倒的可能性;装置采用大面积的接地引出端,确保接地良好,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的示意图之一;
[0011]图2为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的示意图之二;
[0012]图3为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的示意图之三;
[0013]图4为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支架腿的示意图;
[0014]图5为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支架底盘的示意图。
[0015]图中:1、支架底盘;2、支架腿;3、限位块;102、固定孔;103、卡槽;104、第二限位槽;105、第一限位槽;106、固定突起;107、接地引出端固定螺栓孔;108、凹槽;201、支架腿杆;202、第二转轴;203、第一转轴;204、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盘1、支架腿2、限位块;所述支架底盘1的底面设有所述支架腿2;所述支架腿2的一侧设有所述限位块3。
[001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底盘1包括圆形底盘101、固定孔102、卡槽103、第二限位槽104、第一限位槽105、固定突起106、接地引出端固定螺栓孔107和凹槽108;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中间设有所述凹槽108;所述凹槽108的中间设有所述固定孔102,旁边设有所述卡槽103;所述卡槽103上设有所述接地引出端固定螺栓孔107;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上设有所述第二限位槽104和第一限位槽105;所述第二限位槽104和第一限位槽105在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三等分线上。所述固定突起106上设有内螺纹,与被试复合氧化锌避雷器底部螺杆连接。
[001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腿2包括支架腿杆201、第二转轴202、第一转轴203和脚垫204;所述支架腿杆201的一端设有所述脚垫204,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转轴202和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更靠近端头。所述支架腿2具有三个,能够以所述第一转轴203为圆心转动;当所述支架腿杆201接触所述限位块3时停止;三个所述支架腿杆201展开之后呈Y型。
[002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使用时,展开所述支架腿2;所述第一限位槽105会避免所述支架腿2晃动;将所述支架底盘1置于地面,保持所述支架腿2朝下;最后将被试复合氧化锌避雷器固定在所述固定突起106上即可。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盘(1)、支架腿(2)、限位块(3);所述支架底盘(1)的底面设有所述支架腿(2);所述支架腿(2)的一侧设有所述限位块(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盘(1)包括圆形底盘(101)、固定孔(102)、卡槽(103)、第二限位槽(104)、第一限位槽(105)、固定突起(106)、接地引出端固定螺栓孔(107)和凹槽(108);所述圆形底盘(101)底面的中间设有所述凹槽(108);所述凹槽(108)的中间设有所述固定孔(102),旁边设有所述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芳潘晓明陈铮毛静怡顾清许家响朱叶叶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