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80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包括升降组件、箱体、底座、转盘,所述底座安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与底座安装在所述箱体内腔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输电线导出的出线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箱体升降的升降组件;本装置布线是无需单独操控转盘转动的,只需要拉出线头,此时,转盘会在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形成的U型槽内的滚轴上转动,借助的力是拉动输电线的力。借助的力是拉动输电线的力。借助的力是拉动输电线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线布线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布线的转盘在布线、拉扯输电线时,转盘不行自动转动,一般为主动转动转盘,使得输电线被传出,而不是拉动输电线,转盘转动,使得布线工作不方便。
[0003]一般,设定为输点钱的出线方向为转盘的前端,反之为转盘的后端,转盘一般向转盘的前端转动,使得输电线从转盘上转出,然而,现有技术中,转盘与底座都是简单的固定适配,转盘很容易从底座上脱离,高空作业,一旦有脱离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005]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包括升降组件、箱体、底座、转盘,所述底座安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与底座安装在所述箱体内腔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输电线导出的出线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箱体升降的升降组件;
[0006]所述底座包括第一U型架、第二U型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滚轴,所述第一U型架与所述第二U型架后端对齐且侧端平行,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的后端,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的前端,所述第一U 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的侧壁上都开设有用于安装滚轴的通孔所述第一U型架上安装至两个滚轴,所述第二U型架上安装两个滚轴;
[0007]所述转盘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所述连接柱上用于缠绕输电线,所述第一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一U型架的U形架槽内,所述第二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二U型架的U形架槽内;
[0008]当拽动所述输电线,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通过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内的滚轴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角型挡板、第二角型挡板;
[0010]所述第一角型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U型架前端,所述第一角型挡板的尖端竖直朝上;
[0011]所述第二角型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U型架前端,所述第二角型挡板的尖端竖直朝上;
[0012]所述第一角型挡板、所述第二角型挡板用于抵挡所述转盘脱离所述底座。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支撑从所述下壳体上拆卸,
[0014]其中,所述箱体为长方体。
[0015]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下表面设置有凸槽;
[0016]所述下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槽适配的凹槽,所述凸槽与所述凹槽以滑轨方式安装。
[0017]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为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工作端与所述箱体底部固定安装,所述升降气缸用于调整所述箱体高度。
[0018]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推车,所述推车包括车架、车轮、车仓、定位块;
[0019]所述升降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车仓内腔的底部,所述车仓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下表面后端设置有2个车轮,所述车架下表面前端安装有两个定位块;
[0020]当所述定位块底端接触地面时,所述车轮接触地面。
[0021]优选的,所述出线口的位置不被所述车仓遮挡。
[0022]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车仓的上表面。
[0023]优选的,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0024]优选的,所述车架带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推动所述推车。
[0025]有益效果:底板安装在密闭空间内,转盘不会从中脱离,另外升降组件可以校准箱体高度,实现布线作业时,可根据场地实际需求,调整箱体高度,是的布线更方便,另外箱体安装在推车内,推车具备定位功能,不会因为地面不平导致推车滑动。
[0026]本装置布线是无需单独操控转盘转动的,只需要拉出线头,此时,转盘会在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形成的U型槽内的滚轴上转动,借助的力是拉动输电线的力。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例的底座结构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例的上壳体下壳体安装关系结构图。
[0031]附图说明:箱体1,上壳体11,凸槽111,下壳体12,凹槽121,出线口13,底座2,第一U型架21,第二U型架22,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24,滚轴25,第一角型挡板26,第二角型挡板27,转盘 3,第一圆盘31,第二圆盘32,连接柱33,推车4,定位块41,车轮42,车架43,车仓4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部件或零件,但这些部件或零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别一个部件或零件与另一部件或零件。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值项在本文使用时不是暗示次序或顺序,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指出。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内部”、“外部”、“上端”、“下端”、“左侧”、“右侧”、“上部的”、“左”、“右”等,以描述本实施例中部件或零件的方位关系,但这些空间相对术语并不对技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方位构成限制。
[0034]现有技术屏蔽线是通过人工处理,为了实现全程自动化生产,本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3,可自动将线束打散并能过获取部分线束,具体方案如下:
[0035]如图1

图4所示,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3,包括升降组件、箱体1、底座2、转盘3,所述底座2安装在转盘3上,所述转盘3与底座2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腔中,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输电线导出的出线口13,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箱体1升降的升降组件。
[0036]具体结构为:转盘3用于缠绕输电线,相当于线辊的角色,转盘3安装在底座2上并可在底座2上转动,当拉动输电线,转盘3 在底座2上转动,底座2是安装在箱体1内的,转盘3也是安装在箱体1的内腔中,箱体1上有出线口13。
[0037]所述底座2包括第一U型架21、第二U型架22、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24、滚轴25,所述第一U型架21与所述第二U型架22 后端对齐且侧端平行,所述第一横梁23连接所述第一U型架21和所述第二U型架22的后端,所述第二横梁24连接所述第一U型架 21和所述第二U型架22的前端,所述第一U型架21和所述第二U 型架22的侧壁上都开设有用于安装滚轴25的通孔所述第一U型架 21上安装至两个滚轴25,所述第二U型架22上安装两个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箱体、底座、转盘,所述底座安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与底座安装在所述箱体内腔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输电线导出的出线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箱体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底座包括第一U型架、第二U型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滚轴,所述第一U型架与所述第二U型架后端对齐且侧端平行,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的后端,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的前端,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的侧壁上都开设有用于安装滚轴的通孔所述第一U型架上安装至两个滚轴,所述第二U型架上安装两个滚轴;所述转盘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所述连接柱上用于缠绕输电线,所述第一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一U型架的U形架槽内,所述第二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二U型架的U形架槽内;当拽动所述输电线,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通过所述第一U型架和所述第二U型架内的滚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自动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角型挡板、第二角型挡板;所述第一角型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U型架前端,所述第一角型挡板的尖端竖直朝上;所述第二角型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U型架前端,所述第二角型挡板的尖端竖直朝上;所述第一角型挡板、所述第二角型挡板用于抵挡所述转盘脱离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亭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