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板汽相冷凝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6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板汽相冷凝换热器,包括由若干换热片层叠焊接在一起构成的板式换热机构,相邻所述换热片之间构成换热流道,相邻换热流道互相隔绝分别供两种介质流通并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热交换,换热片采用双层结构,由两换热板叠加而成,板式换热机构在其周边具有开放的汽相介质进出口,相邻换热片的边缘间隔着凹凸对顶形成周边第一密封面或凸凹相对形成汽相介质进出间隙,周边第一密封面的内侧设置有周边第二密封面,周边第一密封面和周边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周边汇集槽,周边汇集槽与汽相介质进出间隙通过周边第一密封面隔离,周边汇集槽与同层换热流道通过所述周边第二密封面隔离。当板片腐蚀和或出现裂纹时候,不会形成内漏混介质。不会形成内漏混介质。不会形成内漏混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板汽相冷凝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板式换热器,尤其涉及汽相冷凝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钎焊板式换热器行业中目前还没有一种汽相冷凝换热器可以解决换热介质内漏和外漏带来的安全风险,尤其在化工、医药、乃至军工等行业中,对换热的安全性能要求极高。高危的化工介质内漏和外漏会伴随化学反应,在医药行业亦是如此,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0003]所以,有必要对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应对换热器内漏和外漏造成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板汽相冷凝换热器,解决介质内漏和或外漏以及内漏和外漏引起的介质互串的问题,同时解决汽相冷凝换热板在钎焊过程中换热片容易变形的难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板汽相冷凝换热器,包括由若干换热片层叠焊接在一起构成的板式换热机构,相邻所述换热片之间构成换热流道,相邻换热流道互相隔绝分别供两种介质流通并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热交换,换热片采用双层结构,由两换热板叠加而成,板式换热机构在其周边具有开放的介质进出口,相邻换热片的边缘间隔着凹凸对顶形成周边第一密封面或凸凹相对形成汽相介质进出间隙,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的内侧设置有周边第二密封面,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和周边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周边汇集槽,周边汇集槽与所述汽相介质进出间隙通过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隔离,周边汇集槽与同层换热流道通过所述周边第二密封面隔离。
[0006]对于汽相冷凝换热器,换热片的两换热板造型一致,两换热板之间在对应汽相介质的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的间隙中填有焊料实现密封。
[0007]优选地,换热片的两换热板在所述换热片的边缘局部相对张开形成蜂窝口,每张换热片的周边均匀成型着多个蜂窝口,相邻两换热片的蜂窝口互相抵紧。本申请利用双板换热片在周边成型出层间可互相抵紧的蜂窝口结构来保证汽相冷凝板式换热器的钎焊强度和钎焊工艺的实施,解决了此类换热板在钎焊过程中换热片容易变形的难题。
[0008]优选地,所述汽相介质进出间隙的深度与所述换热流道的深度相同,所述周边汇集槽的深度小于所述介质进出间隙的深度。该设置可以仍然确保介质进出间隙与同层换热流道畅通,而节省了需另外将介质进出间隙与对应换热流道连通的复杂设计。
[0009]优选地,换热片上开设周边信号孔,周边信号孔位于周边第一密封面和周边第二密封面之间且均不超出周边第一、二密封面,相邻换热片上的周边信号孔间隔着凹凸对顶或者凸凹相对,形成贯穿换热片的周边溢流通道,周边溢流通道与周边汇集槽连通。以此间接的将全部周边汇集槽连通在一起,方便将各周边汇集槽收集的泄露介质一并导出。
[0010]优选地,周边第一密封面、周边第二密封面、周边汇集槽均为闭环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针对汽相冷凝换热器,在换热片周边设置第一道密封面和第二道密封面,并在两道周边密封面之间形成周边汇集槽。若汽相介质突破周边第一密封面,则泄漏的汽相介质或其冷凝液进入周边汇集槽;同样的,若液相介质突破周边第二密封面,则泄漏的液相介质进入周边汇集槽。本申请进一步设计了信号孔,将汇集槽连通,将内漏和外漏的介质进行汇集、回收利用或集中处理。
[0013]本申请采用双板换热片,在对应周边第一密封面区域的双板间隙中用焊料密封,当板片腐蚀和或出现裂纹时候,不会形成内漏混介质,即避免出现内漏的介质进一步向另一介质所在侧泄漏,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板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中双板换热片进行竖直方向翻身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和图3所述双板换热片叠加在一起的透视图;
[0018]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
[0019]图6为四张图1所示双板换热片叠加在一起的角孔处的内部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相冷凝换热器的立体图;
[0021]图8为图7所示气相冷凝换热器的后视图;
[0022]图9为图8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文字描述是与附图对应的,涉及方位的描述也是基于附图的描述,不应理解为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相冷凝换热器,主要用于汽相介质和液相介质如水进行换热,以实现汽相介质的冷凝。它包括前端板6、后端板7以及若干换热片8,若干换热片8层叠焊接在一起构成板式换热机构,板式换热机构位于前、后端板之间。相邻两换热片是由一张换热片和该换热片竖向翻转的换热片构成,相邻换热片之间构成换热流道,相邻换热流道互相隔绝分别供液相介质和汽相介质独立间隔着流通并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热交换。换热片具有两个角孔1,相邻换热片8上位置相同的角孔1间隔着凹凸对顶形成环状的角孔第一密封面101或者凸凹相对形成液相进出口4,角孔1的周围设置有角孔第二密封面102,角孔第二密封面102为闭环结构,角孔第二密封面102位于角孔第一密封面101的外周,角孔第一密封面101和角孔第二密封面102之间形成角孔汇集槽104,角孔汇集槽104也为闭环结构,角孔汇集槽104与角孔1通过角孔第一密封面101隔离,相邻换热片之间的角孔汇集槽104与换热流道通过角孔第二密封面102隔离。
[0026]角孔1周围还设置有角孔信号孔103,角孔信号孔103位于角孔第一密封面101和角孔第二密封面102之间且均不超出角孔第一、二密封面,相邻换热片上的角孔信号孔103间隔着凹凸对顶或者凸凹相对,同角孔的结构类似,角孔信号孔103形成贯穿板式换热机构的角孔溢流通道,相邻换热片之间的角孔信号孔103和角孔汇集槽104贯通,多个角孔汇集槽104由此通过角孔溢流通道连通,从而将角孔汇集槽104中汇集的泄露介质经信号孔导出,也可通过角孔信号孔103对角孔汇集槽进行探测,判断泄露的发生,为此,后端板7上对应角孔信号孔103开设探测孔9。
[0027]较合理的设置是,角孔1的深度与换热流道的深度相同,角孔汇集槽的深度为角孔深度的一半,避免了角孔汇集槽影响液相介质在角孔中的正常流通,简化了结构。
[0028]板式换热机构在其四周的周边具有开放的汽相介质进出口2,相邻换热片的边缘前后间隔着凹凸对顶形成汽相介质的周边第一密封面201或凸凹相对形成汽相进出间隙5,周边第一密封面201的内侧设置有周边第二密封面202,周边第一密封面201和周边第二密封面202之间形成周边汇集槽204,周边第一密封面201、周边第二密封面202和周边汇集槽204均匀闭环结构,周边汇集槽204与汽相进出间隙5通过周边第一密封面201隔离,相邻换热片之间的周边汇集槽204与换热流道通过周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板汽相冷凝换热器,包括由若干换热片层叠焊接在一起构成的板式换热机构,相邻所述换热片之间构成换热流道,相邻换热流道互相隔绝分别供两种介质流通并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采用双层结构,由两换热板叠加而成,板式换热机构在其周边具有开放的汽相介质进出口,相邻换热片的边缘间隔着凹凸对顶形成周边第一密封面或凸凹相对形成汽相介质进出间隙,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的内侧设置有周边第二密封面,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和周边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周边汇集槽,周边汇集槽与所述汽相介质进出间隙通过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隔离,周边汇集槽与同层换热流道通过所述周边第二密封面隔离;所述换热片的两换热板造型一致,两换热板之间至少在对应一种介质的角孔第一密封面的间隙中填有焊料实现密封、在对应另一介质的所述周边第一密封面的间隙中填有焊料实现密封。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彬彬王锦虎张举飞方磊张冬林顾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得换热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