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44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1
一种内窥镜(2),在构成前端部(10)的前端框(30)保持有物镜光学单元(46)和多个内置部,所述物镜光学单元(46)具有使用配置于移动透镜框(58)的周围的多个磁铁(69f、69r)来使移动透镜框(58)在光轴(O)方向上进退移动的音圈马达(60),所述多个内置部配置于物镜光学单元(46)的周围,由磁性体构成,多个内置物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与下述直线中的一个交叉的位置,所述直线是分别连结所述多个磁铁(69f、69r)形成的磁场的特定的等磁线(80)的谷部的极点和夹着所述谷部的两个拐点的直线。部的极点和夹着所述谷部的两个拐点的直线。部的极点和夹着所述谷部的两个拐点的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使用电磁致动器使可动框移动来变更物镜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的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内窥镜中,提出了通过使移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移动,而能够变更设置于前端部的物镜光学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内窥镜,并被实用化。
[0003]作为这种内窥镜的物镜光学单元,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

11465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光学单元,其具有:筒形状的固定部(固定框);筒形状的可动框(可动部),其配置于固定框的内侧;以及音圈马达,其能够利用配置于固定框的线圈和配置于可动框的磁铁使可动框相对于固定框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0004]在此,音圈马达通常在物镜光学单元单体中调整各磁铁的配置和磁场等,以能够使可动框适当地进行动作。
[0005]然而,内窥镜的前端部要求细径化。因此,音圈马达所使用的磁铁优选为小型磁铁,产生的磁力也变得微弱。此外,为了使前端部细径化,需要在接近物镜光学单元的位置配置其他内置物。在这样的内置物中也包含由磁性体(金属)构成的内置物。
[0006]并且,当由磁性体构成的大量内置物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单元的附近时,音圈马达的磁场会紊乱。这样的音圈马达的磁场的紊乱可能使移动透镜框向不希望的方向偏置等而使可动框的动作性能降低。另外,音圈马达的磁场的紊乱有时会使可动框的位置检测精度降低。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使可动框向适当的位置的控制变得困难等而导致可动框的动作性能降低。
[0007]另一方面,若将由磁性体构成的各种内置物配置在从物镜光学系统单元离开一定距离以上的位置,则可能导致前端部的粗径化。
[0008]另外,也考虑根据配置于前端部的各种内置物的布局来调整音圈马达的磁铁的配置、磁场等,但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按内窥镜的种类进行物镜光学单元的设计变更,物镜光学单元的通用性降低,可能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涨。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能够在不使前端部粗径化的情况下通过低价的结构来确保可动框的动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在构成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前端框保持有物镜光学单元和多个内置物,所述物镜光学单元具有使用多个磁铁使可动框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移动的致动器,所述多个内置物配置在所述物镜光学单元的周围,由磁性体构成,所述多个内置物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与下述直线中的一个交叉的位置,所述线是分别连结所述多个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特定的等磁线的谷部的极点和夹着所述谷部的两个拐点的直线。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内窥镜在构成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前端框保持有物镜光学单元和多个内置物,所述物镜光学单元具有使用多个磁铁使可动框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移动的致动器,所述多个内置物配置在所述物镜光学单元的周围,由磁性体构成,所述多个内置物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与下述线的一个交叉的位置,所述线是连结所述多个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磁通密度不同的等磁线的谷部的线。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具有:所述内窥镜;以及图像处理装置,其将所述内窥镜拍摄而得到的摄像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0015]图2是前端部的端面图。
[0016]图3是沿图2中的III

III线的剖视图。
[0017]图4是沿图2中的IV

IV线的剖视图。
[0018]图5是沿图3中的V

V线的剖视图。
[0019]图6是表示音圈马达的磁铁形成的磁场与各内置物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20]图7是物镜光学系统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附图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0022]图1所示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具备:内窥镜2、控制装置3以及显示装置4。
[0023]内窥镜2能够插入到人体等被检体内,对被检体内的规定的观察部位进行光学观察。另外,插入内窥镜2的被检体不限于人体,也可以是其他生物体,还可以是机械、建筑物等人工物。
[0024]内窥镜2具备:插入部5,其被插入到被检体的内部;操作部6,其连接设置于插入部5的基端侧;以及通用缆线7,其从操作部6延伸。
[0025]插入部5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具备前端部10、弯曲自如的弯曲部11以及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2。
[0026]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叙述,如图2所示,在前端部10设置有用于在摄像元件上形成被验体像的摄像单元20、多个照明光学单元(例如,三个照明光学单元:第一~第三照明光学单元21A~21C)、处置器具通道口22以及送气送水喷嘴23。
[0027]摄像单元20与用于进行各种信号的收发的复合缆线25连接(参照图1)。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第三照明光学系统单元21A~21C分别与第一~第三光导束26A~26C连接。另外,处置器具通道口22与处置器具通道27连接。并且,送气送水喷嘴23与送气送水管28连接。
[0028]这些复合缆线25、第一~第三光导束26A~26C、处置器具通道27及送气送水管28经弯曲部11及挠性管部12而向操作部6的内部延展。另外,各光导束26A~26C在挠性管部12的内部合流后,作为1束光导束26向操作部6的内部延展。
[0029]在操作部6设置有:处置器具插入口6a,其构成处置器具通道27的基端侧开口部;
角度操作旋钮6b,其用于对弯曲部11进行弯曲操作;以及变焦杆6c,其用于对摄像单元20的光学特性进行变更操作。
[0030]在通用缆线7的内部贯插有向操作部6的内部延展的复合缆线25、光导束26以及送气送水管28。在该通用缆线7的基端部设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控制装置3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8。
[0031]内窥镜连接器8构成为将复合缆线25、光导束26及送气送水管28与控制装置3连接。
[0032]控制装置3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处理器,统一控制内窥镜系统1的整体。控制装置3具有图像控制部3a、光源控制部3b以及送气送水控制部3c。
[0033]图像控制部3a通过复合缆线25而与摄像单元20及操作部6电连接。图像控制部3a接受针对变焦杆6c的操作信号,来控制设置于摄像单元20的物镜光学单元(后述)的光学特性。并且,图像控制部3a对摄像单元20的摄像元件(后述)进行驱动控制,将从摄像单元20输出的摄像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这样由图像控制部3a转换而得的图像由监视器等显示装置4进行显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通过具有图像控制部3a,实现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
[0034]光源控制部3b与内置于控制装置3中的未图示的光源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在构成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前端框保持有物镜光学单元和多个内置物,所述物镜光学单元具有使用多个磁铁使可动框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移动的致动器,所述多个内置物配置在所述物镜光学单元的周围,由磁性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置物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与下述直线中的一个交叉的位置,所述直线是分别连结所述多个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特定的等磁线的谷部的极点和夹着所述谷部的两个拐点的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置物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与下述线中的一个交叉的位置,所述线是连结所述多个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磁通密度不同的等磁线的谷部的极点的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物是照明光学单元以及与所述照明光学单元关联的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物是送气送水喷嘴以及与所述送气送水喷嘴关联的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物是处置器具通道口以及与所述处置器具通道口关联的部件。6.一种内窥镜,在构成插入部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拓志樋野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