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及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47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1
定子(1)具有由磁体形成的圆环状的芯座、从芯座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多个齿和形成于相邻的齿之间的槽(5)。定子(1)具有:第1绝缘子(6A),其设置于沿芯座的中心轴的定子(1)的一端部;第2绝缘子,其设置于沿中心轴的定子(1)的另一端部;线圈线(7),其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以及导电性的接线端子,其固定于第1绝缘子(6A),对线圈线(7)进行保持。线圈线(7)包含有从相邻的2个齿之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延伸的跨接线。在第1绝缘子(6A)形成有供接线端子插入的第1空腔(61a)。在第2绝缘子配置有跨接线。的第1空腔(61a)。在第2绝缘子配置有跨接线。的第1空腔(61a)。在第2绝缘子配置有跨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定子及电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线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的定子和具有该定子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具有线圈线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的定子的电动机。线圈线包含有配置于相邻的齿之间的跨接线。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下述定子,其具有将线圈线和引线进行连接的导电性的接线端子、和设置有供接线端子插入的空腔的绝缘子,线圈线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子中,空腔及跨接线配置于定子的沿中心轴的一端部。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13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子中,空腔及跨接线配置于定子的沿中心轴的一端部,因此有时空腔和跨接线会发生干涉。为了避免如上所述的干涉,需要将空腔的位置相对于跨接线沿中心轴偏移,但由此存在电动机的沿中心轴的尺寸增加这样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即使在线圈线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将空腔设置于绝缘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动机的沿中心轴的尺寸的增加的定子。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定子具有由磁体形成的圆环状的芯座、从芯座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多个齿和形成于相邻的齿之间的槽。定子具有:第1绝缘子,其设置于沿芯座的中心轴的定子的一端部;第2绝缘子,其设置于沿中心轴的定子的另一端部;线圈线,其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以及导电性的接线端子,其固定于第1绝缘子,对线圈线进行保持。线圈线包含有从相邻的2个齿之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延伸的跨接线。在第1绝缘子形成有供接线端子插入的空腔。在第2绝缘子配置有跨接线。
[000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效果,即,即使在线圈线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齿,将空腔设置于绝缘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动机的沿中心轴的尺寸的增加。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通过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将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的电动机切断后的剖视图。
[001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的沿中心轴的一端部的斜视图。
[001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的沿中心轴的另一端部的斜视图。
[0013]图4是表示第1绝缘子及接线端子的斜视图。
[0014]图5是表示线圈线和引线与接线端子导通的状态的剖视图,是图4所示的第1绝缘子及接线端子的V-V线剖视图。
[0015]图6是用于对线圈线向相邻的齿的卷绕顺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16]图7是通过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所具有的芯座、齿及线圈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17]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子所具有的齿、线圈线、第1绝缘子及第2绝缘子的斜视图。
[0018]图9是通过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将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所具有的芯座、齿及线圈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19]图10是通过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将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定子切断后的剖视图。
[0020]图11是沿中心轴观察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定子所具有的芯座、齿及线圈线的图。
[0021]图12是通过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将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定子所具有的芯座、齿、线圈线及引导部切断后的剖视图。
[0022]图1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线圈线的绕线工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是示意地表示从接线侧观察相邻的2个齿的状态的图。
[0023]图1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线圈线的绕线工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是示意地表示从接线相反侧观察相邻的2个齿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及电动机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5]实施方式1.
[0026]图1是通过与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将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1的电动机100切断后的剖视图。电动机100具有定子1、转子12和框架13。定子1形成为具有中心轴C的圆筒形状。转子12配置于定子1的内侧。在转子12和定子1之间设置有间隙。转子12与未图示的轴连结,能够以中心轴C为旋转轴而旋转。框架13对定子1及转子12进行收容。框架13形成为圆筒形状。下面,在关于电动机100的各结构要素而对方向进行说明时,将后述的圆筒形状的芯座3的中心轴C、径向、周向设为基准。
[0027]定子1具有定子芯2和线圈线7。定子芯2具有:圆筒形状的芯座3,其由磁体形成;以及多个齿4,它们从芯座3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凸出。在相邻的齿4之间形成有槽5。在每1个槽5中配置有1条后面记述的朝向接线端子9的线圈线7。关于齿4,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8]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1的沿中心轴C的一端部的斜视图。在沿中心轴C的定子1的一端部设置有多个第1绝缘子6A。在图2中,图示出2个第1绝缘子6A,但实际上设置与齿4相同数量的第1绝缘子6A。多个第1绝缘子6A各自具有第1外周壁61、比第1外周壁61配置于靠径向内侧的第1内周壁62、位于第1外周壁61和第1内周壁62之间的第1连结部63。
[0029]第1外周壁61在周向延伸。在第1外周壁61形成有供后述的接线端子9插入的第1空腔61a、线圈线7所经过的第2空腔61b和后述的引线8所经过的第3空腔61c。第1空腔61a大致在周向延伸。第2空腔61b及第3空腔61c在径向延伸而与第1空腔61a的一部分相交叉。第2空腔61b及第3空腔61c在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内周壁62在周向延伸。第1连结部63在周向延伸,将第1外周壁61和第1内周壁62连结。
[0030]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1的沿中心轴C的另一端部的斜视图。在沿中心
轴C的定子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多个第2绝缘子6B。在图3中,图示出2个第2绝缘子6B,但实际上设置与齿4相同数量的第2绝缘子6B。多个第2绝缘子6B各自具有第2外周壁64、比第2外周壁64配置于靠径向内侧的第2内周壁65和位于第2外周壁64和第2内周壁65之间的第2连结部66。
[0031]第2外周壁64在周向延伸。在第2外周壁64配置有后述的跨接线75。第2内周壁65在周向延伸。第2连结部66在周向延伸,将第2外周壁64和第2内周壁65连结。图1中进行了省略,但实际上设置将齿4覆盖的绝缘子,该绝缘子、第1绝缘子6A和第2绝缘子6B一体化被成型。
[0032]图4是表示第1绝缘子6A及接线端子9的斜视图。在第1空腔61a中插入接线端子9。接线端子9是使线圈线7和引线8导通的导电性的金属制部件。接线端子9是通过在一片金属板实施开孔加工及弯折加工而形成的。接线端子9折弯为U字状,具有将相对的2个侧壁91和侧壁91彼此连接的底壁92。通过将接线端子9插入至第1空腔61a内,从而接线端子9固定于第1绝缘子6A。各空腔61a~61c及接线端子9配置于定子1的沿中心轴C的一端部。下面,将对接线端子9进行配置的定子1的一端部设为接线侧,将定子1的另一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定子,其具有由磁体形成的圆环状的芯座、从所述芯座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多个齿和形成于相邻的所述齿之间的槽,该定子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绝缘子,其设置于沿所述芯座的中心轴的所述定子的一端部;第2绝缘子,其设置于沿所述中心轴的所述定子的另一端部;线圈线,其连续地卷绕于相邻的所述齿;以及导电性的接线端子,其固定于所述第1绝缘子,对所述线圈线进行保持,所述线圈线包含有从相邻的2个所述齿之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延伸的跨接线,在所述第1绝缘子形成有供所述接线端子插入的空腔,在所述第2绝缘子配置有所述跨接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线的卷绕开始部与所述齿之中的径向的中心相比配置于径向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线与所述第2绝缘子之中的径向的中心相比配置于径向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具有卷绕部,该卷绕部对所述跨接线进行卷绕,所述卷绕部形成为与周向相比沿所述中心轴更长的长方体状,具有沿所述中心轴延伸的长边部、和比所述长边部短而在周向延伸的短边部,所述线圈线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雄一朗伊藤亨长谷川治之汤谷政洋筱原正季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