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结构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尾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444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1
一种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是陶瓷制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其特征在于,在蜂窝结构体的自一个端面起算为全长的50%以下的区域中的隔室内设置有由导电体和非导电体构成的复合材料,导电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蜂窝结构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尾气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蜂窝结构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尾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尾气中,通常因不完全燃烧而包含有一氧化碳、烃、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或碳等微粒。从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观点出发,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及微粒的需求提高。
[0003]然而,目前,这些有害成分在发动机刚启动后、即催化剂温度较低且催化活性不充分的期间排出。因此,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有可能在未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之前未由催化剂净化就排出。为了应对像这样的需求,需要尽量减少在未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之前未由催化剂净化就排出的排放物,例如已知利用了电加热技术的对策。
[0004]作为像这样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即,将DOC(柴油氧化催化剂)以IH线圈包围,利用感应加热使DOC自身发热,由此进行尾气的净化。
[0005]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催化剂载体,其具有如下结构,即,陶瓷基材的多个隔室中,在整个隔室内设置金属粒子或金属小片,利用感应加热使该金属粒子或金属小片发热。
[0006]专利文献3中记载一种尾气净化装置,其具有如下结构,即,在陶瓷基体的隔室内插入棒状的导电部件,利用感应加热使该导电部件发热。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585548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88272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1736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与利用电加热器的外部加热相比,能够减少耗电。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DOC由金属蜂窝构成,金属蜂窝的有效加热需要将整周以IH线圈包围。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用于尾气净化系统的装置尺寸增大,耗电也增大。特别是,在体积较大的大型车用的尾气净化系统中,该课题更加显著。
[0013]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利用感应加热使设置于整个隔室内的金属粒子或金属小片发热而将蜂窝结构体的整体以IH线圈包围。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存在装置尺寸增大、耗电也增大的课题。
[0014]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将棒状的导电部件插入于蜂窝结构体的隔室内,所以,有可能因蜂窝结构体的振动而使得棒状的导电部件将隔室弄破。
[0015]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鉴于上述情况,提供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能够将自身的蜂窝结构体感应加热,或者将设置于其下游侧的蜂窝结构体加热,使得感应加热时的耗电得以抑制,蜂窝结构体的隔室破损得到良好的抑制。另外,其课题在于,提供具备上述感
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的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尾气净化系统。
[0016]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本专利技术来解决。本专利技术如下确定。
[0017](1)一种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是陶瓷制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
[0018]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0019]所述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0020]在所述蜂窝结构体的自一个端面起算为全长的50%以下的区域中的所述隔室内设置有由导电体和非导电体构成的复合材料,
[0021]所述导电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
[0022](2)一种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是将多个柱状的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接合而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
[0023]所述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0024]所述柱状的蜂窝单元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0025]在所述蜂窝结构体的自一个端面起算为全长的50%以下的区域中的所述接合材料层内设置有导电体,
[0026]所述导电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
[0027](3)一种尾气净化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0028](1)或(2)中记载的蜂窝结构体;以及
[0029]催化剂,该催化剂担载于所述蜂窝结构体的所述隔室内,
[0030]所述催化剂为选自由氧化催化剂、三元催化剂、NOx吸储还原催化剂、NOx选择还原催化剂、烃吸附催化剂、烃氧化催化剂、一氧化碳氧化催化剂、及氨逃逸(氧化)催化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31](4)一种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0032](1)或(2)中记载的蜂窝结构体A,该蜂窝结构体A配置于气体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以及
[0033]至少1个蜂窝结构体B,该蜂窝结构体B配置于所述蜂窝结构体的下游侧。
[0034]专利技术效果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能够将自身的蜂窝结构体感应加热,或者将设置于其下游侧的蜂窝结构体加热,使得感应加热时的耗电得以抑制,蜂窝结构体的隔室破损得到良好的抑制。另外,能够提供具备上述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的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尾气净化系统。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蜂窝结构体1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视简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蜂窝结构体1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剖视简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蜂窝结构体2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视
简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蜂窝结构体2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剖视简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3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视简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蜂窝结构体3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剖视简图。
[004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3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视简图。
[0043]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30的与隔室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视简图。
[0044]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尾气净化系统50的示意图。
[0045]图10是表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1所涉及的、时间(秒)-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0046]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尾气净化系统51、52、5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尾气净化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进行解释,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则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加以各种变更、修正、改良。
[0048]<1.蜂窝结构体>
[0049](实施方式1)
[0050]图1中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10的与隔室15的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是陶瓷制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所述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蜂窝结构体的自一个端面起算为全长的50%以下的区域中的所述隔室内设置有由导电体和非导电体构成的复合材料,所述导电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呈薄膜状设置于所述隔室的隔壁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填充于所述隔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含有50~95质量%的所述导电体。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气孔率为30~70%。6.一种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是将多个柱状的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接合而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所述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的蜂窝单元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在所述蜂窝结构体的自一个端面起算为全长的50%以下的区域中的所述接合材料层内设置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为因磁场的变化而发热的导电体。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多孔体。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磁性体。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用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及外周壁由选自由堇青石、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周一石原拓也宫入由纪夫桝田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