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40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袋,包括封闭袋体;所述封闭袋体上固接设置有软管结构的废液口、收集口、进气口、进液口、出气口和取样口;每个所述软管结构上安装有片夹,所述片夹能够夹紧和放松所述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有的接口均设有无菌快速接头,且接口均设置有片夹,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管路连接,不同的液体或者气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功能接口进行输入或排出,避免污染的风险。避免污染的风险。避免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培养袋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尤其是一种细胞自动培养专用的细胞培养袋。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是把细胞在人工环境下,利用营养物质等,将其繁育增殖,并用于各种目的的培养过程。现已广泛应用于科研、生物制药、再生医学、临床应用和基因工程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蓬勃发展,人类对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生命周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如同肿瘤等顽疾,传统的治疗手段所带来的副作用也让很多的患者痛苦不堪。临床细胞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疾病治疗新技术,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和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003]细胞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小,更个体化、个性化等独特的优势,为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有时甚至是最后的选择。在当前和今后很长的历史阶段,细胞治疗都将在临床治疗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本世纪将是细胞治疗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
[0004]细胞治疗技术中“体外细胞培养”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免疫细胞对癌细胞具有强大杀伤力,而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多受到抑制或损伤、数量也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这就需要应用生物技术培养大量高活性的免疫细胞。培养物一般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这种细胞培养多在实验室由专业技术人员手工操作中进行,但需确保所培养细胞的安全性,绝不受感染。体外培养细胞缺乏抗感染能力,所以,防止污染是决定培养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即使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内,若操作者技术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污染。因此一切操作过程应确保无菌,每一培养环节都必须做到有条不紊、完全可靠。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防腐、抑菌尤为关键。由于培养细胞种类多数量大、且具有高活性的免疫细胞,因此对该生物技术则有着严格及高标准的要求。目前手工操作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生物制药、再生医学、临床应用和基因工程等需求,而且还存在很多缺点。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袋,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细胞培养袋,包括封闭袋体;
[0008]所述封闭袋体上固接设置有软管结构的废液口、收集口、进气口、进液口、出气口
和取样口;
[0009]每个所述软管结构上安装有片夹,所述片夹能够夹紧和放松所述软管。
[0010]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废液口内设置有灌流膜连接管,所述灌流膜连接管连接有灌流膜;
[0011]所述灌流膜上层为PE膜,下层为PE微孔膜,上下层膜之间通过热压焊接在一起;
[0012]所述灌流膜整体放置于所述封闭袋体内部。
[0013]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废液口由硅胶管制成,所述硅胶管通过接口圆片焊接在封闭袋体上,硅胶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接口圆片和塔状鲁尔接头上,所述片夹穿过所述硅胶管。
[0014]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PE微孔膜的孔径为10微米。
[0015]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灌流膜为漂浮式的PE微孔灌流膜。
[0016]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口、进液口,和取样口结构相同,分别由接口圆片、硅胶管、片夹和塔状鲁尔接头组成,所述硅胶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接口圆片和塔状鲁尔接头上,所述接口圆片与封闭袋体热压焊接在一起;所述片夹穿过在所述硅胶管。
[0017]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结构相同,分别由接口圆片、片夹、硅胶管、过滤器组成,其中接口圆片通过热压焊接在封闭袋体上,片夹穿过硅胶管,硅胶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接口圆片和过滤器相连接,并购通过硅胶管弹性变形锁紧在接口圆片和过滤器的塔状接头上。
[0018]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细胞培养袋底部设置有pH电极贴片和DO电极贴片,均为非接触式的连续监测传感器,用于对细胞培养袋内培养液pH和DO值进行连续监测,传感器接头通过电极圆片与细胞培养袋连接。
[0019]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pH电极贴片和DO电极贴片均为可抛弃式一次性使用电极。
[0020]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封闭袋体的两侧用尼龙固定棒固定在细胞培养设备的托盘上,托盘可以按设定的参数进行温度、摇摆角度、摇摆速度控制。
[0021]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PE微孔膜,孔径为10微米。
[0022]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器中设有滤芯,滤芯的规格为0.2微米。
[0023]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片为中间开有V型结构的孔。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细胞培养袋提供了一种封闭体系下的,可以实现从细胞初始培养至结束的封闭环境,细胞培养时,通过设置于袋体两侧的尼龙固定棒将细胞培养袋固定在细胞培养设备的托盘上,托盘可以按设定的参数进行温度、摇摆角度、摇摆速度控制;同时本细胞培养袋设有2个进液口,1个进气口,1个排气口,1个收集口,1个灌流口和1个取样口,所有的接口均设有无菌快速接头,且接口均设置有片夹,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管路连接,不同的液体或者气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功能接口进行输入或排出,避免污染的风险;
[0026]同时,本细胞培养袋的废液口设有漂浮式的PE微孔灌流膜,当进行细胞培养废液排出时,可以避免细胞被排出,同时漂浮式的PE微孔灌流膜设计,可以随着细胞培养设备的摆动而跟随细胞培养液移动,可以保证排液过程连续;
[0027]设置于细胞培养袋底部的pH电极贴片和DO电极贴片,为非接触式的连续监测传感器,用于对细胞培养袋内培养液pH和DO值进行连续监测,传感器接头通过电极圆片与细胞培养袋连接,pH和DO电极贴片为可抛弃式一次性使用电极,既有效避免了污染的风险,又可以使传感器接头及相关配件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显示灌流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废液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收集口、进液口和取样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袋体;所述封闭袋体上固接设置有软管结构的废液口、收集口、进气口、进液口、出气口和取样口;每个所述软管结构上安装有片夹,所述片夹能够夹紧和放松所述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口内设置有灌流膜连接管,所述灌流膜连接管连接有灌流膜;所述灌流膜上层为PE膜,下层为PE微孔膜,上下层膜之间通过热压焊接在一起;所述灌流膜整体放置于所述封闭袋体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口由硅胶管制成,所述硅胶管通过接口圆片焊接在封闭袋体上,硅胶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接口圆片和塔状鲁尔接头上,所述片夹穿过所述硅胶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PE微孔膜的孔径为1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流膜为漂浮式的PE微孔灌流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口、进液口,和取样口结构相同,分别由接口圆片、硅胶管、片夹和塔状鲁尔接头组成,所述硅胶管上下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兵
申请(专利权)人:衷博瑞佳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