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07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培养料:将麦秸与鸡粪放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后形成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填充至发酵通道内进行发酵,然后将发酵完全的混合料、石膏粉以及处理好的黑小麦放入混料机内进行混合,混合充分后使用填充机进行装袋得到袋装培养料;使用自动检测设备,可以充分提高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且完全替代人工检测,有效解决了人工检测带来可靠性低、时效性差、效率低下的问题,使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自动化检测,检测可靠性高、效率高以及精度高,并利于机械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效果。发展的效果。发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目前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双孢菇、草菇、蘑菇、大球盖、姬松茸、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现有的食用菌类多为人工栽培,目前经济效益较高且培育技术较为成熟的食用菌有:双孢菇、草菇、大球盖以及姬松茸。
[0003]可参考公开号为CN1593086A的中国专利,其为一种食用菌栽培培养基高温高压杀菌工艺,适用于食用菌生产领域,工艺包括将装有食用菌栽培培养基的塑料瓶(袋)放在小车上,然后推至灭菌釜内,关紧釜门,通入蒸汽高压杀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釜为脉动式真空高压灭菌釜,灭菌时,先向釜内通入蒸汽升温,在100℃以下温度用50~60分钟时间,间隙式多次抽真空,将釜内的压力抽成-0.05~-0.06MPa,即抽除冷空气,这样边通入蒸汽,边抽除冷空气,使釜内冷空气彻底排净,温度、压力分布均匀,然后继续通入蒸汽,用时15~20分钟升温,釜内温度达到121℃、压力0.11MPa,保温80~90分钟。
[0004]上述专利具有培养基杀菌彻底,培养基的营养免破坏,有利于食用菌高产优质,市场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的优点,但是其也存在缺陷,如:其采用人工对培育菌种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时的可靠性较低、时效性差以及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制作培养料:将麦秸与鸡粪放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后形成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填充至发酵通道内进行发酵,然后将发酵完全的混合料、石膏粉以及处理好的黑小麦放入混料机内进行混合,混合充分后使用填充机进行装袋得到袋装培养料;
[0009]步骤二、接种:选用优质的菌种均匀播散在袋装培养料内,并按照一瓶菌种播散在55

65袋袋装培养料内的标准进行,播种时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工人均需要进行消毒,使播种后的袋装培养料内无杂菌,播种完成后得到培养菌袋;
[0010]步骤三、进棚:首先使用杀虫剂与消毒液对大棚内部进行杀虫与消毒,使大棚内无虫害和杂菌,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培养菌袋转移至大棚内,并均匀的分布在种植架本体的放置板上,同时为食用菌留足充裕的生长与管理空间,最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培养菌袋的湿度与温度,当培养菌袋的湿度低于设定阀值时,则立即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带有
营养液的水流通过横管与喷头喷洒在培养菌袋表面;
[0011]步骤四、检测:使用自动检测设备对培养菌袋进行感染率与非产品状态异型检测,及时除去感染率低、长势差、生长异型以及出现杂菌的培养菌袋,并在除去后进行补充;
[0012]步骤五、培育:每日检测培养菌袋的生长情况,待培养菌袋内的菌丝布满整个菌袋时,然后将发好菌的培养菌袋的袋体剥去,以立柱式移栽至大棚内的种植床内;
[0013]步骤六、覆土:首先将覆土材料

草炭土放入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使草炭土呈颗粒状,然后再使用消毒液与杀虫剂对其进行消杀,使草炭土颗粒均匀、无杂菌以及无害虫,然后将草炭土颗粒轻覆在剥袋后的培养菌袋表面,控制覆土量在2

3cm;
[0014]步骤七、出菇管理: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达到采摘标准时及时进行第一茬采摘,采摘时不得破碎培养料,采摘完成后及时保鲜、包装。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移栽至种植床之前,在大棚内挖出深度在20cm的矩形床坑,然后将挖出的土自然干燥后使用筛板过滤,除去大颗粒杂质,再将筛率后的细土均匀的覆在床坑上,然后定期喷洒石灰石,使床坑表面土层始终保持潮湿且颗粒分散不粘连。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三进棚后控制培养温度为22

27℃,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70

85%,使大棚内保持无光或暗光且通风,同时保持大棚内的CO2浓度为2200

2400p。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制作培养料中选择无病虫害、无腐败的优质麦秸,然后切割成20

30cm的短杆后放入水池内浸泡,浸泡完成后取出堆放,定期洒水使麦秸保持潮湿状态;
[0018]鸡粪自然晒干后使用粉碎装置粉碎成颗粒,然后过筛除去杂质,再进行消毒,得到纯净鸡粪颗粒,最后将纯净鸡粪颗粒与麦秸混合,混合后喷洒石灰水与碳酸氢铵溶液。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制作培养料中黑小麦的处理方法具体为:
[0020]选择当年产、无病虫害、颗粒饱满且均匀的优质黑小麦作为原料,然后将黑小麦放入蒸煮容器内进行蒸煮,直至黑小麦无白心,同时控制黑小麦的表皮无破损、PH值在7.5

8以及含水量在35

48%;
[0021]蒸煮完成后放入溶液中进行浸泡,控制浸泡时间为10

15h。
[0022]优选的,所述溶液包括99%的水与1%的生石灰。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七出菇管理中对采摘的成品菇进行质检,剔除颜色灰暗、存在腐败以及植株小的成品菇,并通过颜色、大小以及外观进行分类。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制作培养料中进行装袋之后,将袋装培养料放入灭菌容器内,然后向灭菌容器内通入高温蒸汽进行灭菌,控制所述灭菌容器内的压力在0.05

0.2Mp,然后在无菌状态下自然降温。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设备,包括种植架本体,所述种植架本体包括底板与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板,若干所述支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放置所述培养菌袋的放置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喷洒的横管,所述横管的底部安装固定有若干喷头。
[0026]优选的,所述横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竖直板朝向所述支撑板的端面设置有若干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通风、排水的通孔,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放置板的连接块。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在菌种培养检测时,使用自动检测设备,可以充分提高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且完全替代人工检测,有效解决了人工检测带来可靠性低、时效性差、效率低下的问题,使本专利技术达到自动化检测,检测可靠性高、效率高以及精度高,并利于机械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效果。
[0029](2)、本食用菌的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培养料:将麦秸与鸡粪放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后形成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填充至发酵通道内进行发酵,然后将发酵完全的混合料、石膏粉以及处理好的黑小麦放入混料机内进行混合,混合充分后使用填充机进行装袋得到袋装培养料;步骤二、接种:选用优质的菌种均匀播散在袋装培养料内,并按照一瓶菌种播散在55

65袋袋装培养料内的标准进行,播种时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工人均需要进行消毒,使播种后的袋装培养料内无杂菌,播种完成后得到培养菌袋;步骤三、进棚:首先使用杀虫剂与消毒液对大棚内部进行杀虫与消毒,使大棚内无虫害和杂菌,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培养菌袋转移至大棚内,并均匀的分布在种植架本体(1)的放置板(5)上,同时为食用菌留足充裕的生长与管理空间,最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3)实时监测培养菌袋的湿度与温度,当培养菌袋的湿度低于设定阀值时,则立即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带有营养液的水流通过横管(7)与喷头(8)喷洒在培养菌袋表面;步骤四、检测:使用自动检测设备对培养菌袋进行感染率与非产品状态异型检测,及时除去感染率低、长势差、生长异型以及出现杂菌的培养菌袋,并在除去后进行补充;步骤五、培育:每日检测培养菌袋的生长情况,待培养菌袋内的菌丝布满整个菌袋时,然后将发好菌的培养菌袋的袋体剥去,以立柱式移栽至大棚内的种植床内;步骤六、覆土:首先将覆土材料

草炭土放入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使草炭土呈颗粒状,然后再使用消毒液与杀虫剂对其进行消杀,使草炭土颗粒均匀、无杂菌以及无害虫,然后将草炭土颗粒轻覆在剥袋后的培养菌袋表面,控制覆土量在2

3cm;步骤七、出菇管理: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达到采摘标准时及时进行第一茬采摘,采摘时不得破碎培养料,采摘完成后及时保鲜、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移栽至种植床之前,在大棚内挖出深度在20cm的矩形床坑,然后将挖出的土自然干燥后使用筛板过滤,除去大颗粒杂质,再将筛率后的细土均匀的覆在床坑上,然后定期喷洒石灰石,使床坑表面土层始终保持潮湿且颗粒分散不粘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进棚后控制培养温度为22

27℃,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70

85%,使大棚内保持无光或暗光且通风,同时保持大棚内的CO2浓度为22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平高中强高霞司元明崔慧陈美元韩建东赵淑芳田洪宝王其飞李东坤孙波王磊王献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