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76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渣液分离效果好,细渣倾倒省力,粗渣清扫方便,运维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渣坑、集水坑和连通隧道;渣坑与集水坑设置在除渣间内,集水坑位于渣坑旁边,渣坑和集水坑通过连通隧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沉淀桶;过滤沉淀桶包括沉淀管、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沉淀管的两端;所述的过滤沉淀桶安装于连通隧道内,粗格栅板位于渣坑内,细格栅板位于集水坑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除渣系统中。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厂中,一般配套混凝土渣坑作为除渣系统的储渣设施。混凝土渣坑的主要作用是接收锅炉排出的炉渣,暂存一段时间后,由灰渣抓斗起重机抓起炉渣,投入运渣车内,运至厂外综合处理。
[0003]目前国内投运的炉排炉渣坑,普遍存在污水问题。由于锅炉排出的炉渣温度高,在锅炉尾部的除渣机口,一般设水浴式捞渣机对炉渣进行冷却后再排入渣坑。炉渣在水浴降温时携带了一定量的冷却水,灰渣抓斗起重机在抓渣外运时更多地捞起固渣,遗留冷却水在渣坑中。此外,渣坑周围地面的冲洗水也排至渣坑内,导致污水越来越多,降低了渣坑的储渣能力,造成除渣车间空气潮湿,管道易腐蚀,设备及电缆易老损。
[0004]为了解决渣坑污水问题,近年来有的项目在渣坑一侧设更深的集水坑及固定格栅,与专利号为201420860886.2的中国专利所示结构相似,但固定格栅的格栅孔大小难以确定:若格栅孔设置较大,细渣顺水流流入地势更低的集水坑内,逐渐填满了集水坑,效果不佳;若格栅孔设置较小则易板结失效。专利号ZL202021238141.4提出了一种活动式双层格栅排水系统,但需依靠起重机完成细渣的提升倾倒工作,多人协同的操作复杂,运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渣液分离效果好,细渣倾倒省力,粗渣清扫方便,运维成本低。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包括渣坑、集水坑和连通隧道;渣坑与集水坑设置在除渣间内,集水坑位于渣坑旁边,渣坑和集水坑通过连通隧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沉淀桶;过滤沉淀桶包括沉淀管、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沉淀管的两端;所述的过滤沉淀桶安装于连通隧道内,粗格栅板位于渣坑内,细格栅板位于集水坑内。
[0007]本技术所述的集水坑的深度比渣坑的深度大。
[0008]本技术所述的渣坑的侧壁开设有数个出渣口。
[0009]本技术所述的连通隧道底标高与渣坑底标高相等。
[0010]本技术所述的集水坑底标高相对连通隧道底标高更深。
[0011]本技术还包括起吊装置,起吊装置安装于集水坑上部。
[0012]本技术还包括排污泵,排污泵安装于集水坑底部。
[0013]本技术所述的沉淀管为方形。
[0014]本技术所述的渣坑与连通隧道的衔接处堆积有鹅卵石。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采用粗、细双层格栅的二级过滤及沉淀管的一级沉淀工艺,能进一步降低集水坑内污水的含渣量,保护排污泵。2、过滤沉淀桶的更换及提升、桶内细渣的倾倒均可依靠人力完成,快捷省力,运维成本低。3、格栅板面积缩小,清扫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过滤沉淀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a

图3d为本技术实施例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并分别示意出4种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本技术实施例包括渣坑1、集水坑2、连通隧道3、过滤沉淀桶4、起吊装置8、排污泵9。
[0021]渣坑1与集水坑2设置在除渣间内,集水坑2位于渣坑1旁边,集水坑2的深度比渣坑1的深度大。渣坑1的侧壁开设有数个出渣口10。渣坑1接收锅炉水浴捞渣机排出的炉渣和部分炉灰。
[0022]连通隧道3设置在渣坑1和集水坑2之间的混凝土区域中,渣坑1和集水坑2通过连通隧道3连通,渣坑1与连通隧道3衔接处堆积一定量的鹅卵石,用于阻隔大粒径渣,保护后端设备。连通隧道3底标高与渣坑1相等, 集水坑2的底标高相对连通隧道3更深。
[0023]过滤沉淀桶4包括沉淀管5、粗格栅板6和细格栅板7,粗格栅板6和细格栅板7分别固定安装在沉淀管5的两端。过滤沉淀桶4安装于连通隧道3内,接缝严密,粗格栅板6位于渣坑1内,细格栅板7位于集水坑2内。沉淀管5为方形,细长的方形沉淀管内雷诺数低,水力半径小,污水流发生层流效应,利于细渣充分沉淀。
[0024]起吊装置8安装于集水坑2上部。
[0025]排污泵9安装于集水坑2底部。
[0026]正常运行状态如图3a状态所示,过滤沉淀桶4安装于连通隧道3内,炉渣在渣坑1内堆积一段时间后析出污水,在渣坑1与连通隧道3衔接的鹅卵石处完成渣液初步分离,污水在流经粗格栅板6时经历一次过滤,携带细渣通过粗格栅板6进入沉淀管5后,在沉淀管5内经历一次沉淀,通过细格栅板7进行二次过滤后,流入集水坑2内,细渣在过滤沉淀桶4内淤积。集水坑2内的污水可使用排污泵7通过排污管11定期外排。
[0027]运行较长时间后,过滤沉淀桶4内积满细渣,需进行更换。如图3b状态所示,采用人力将过滤沉淀桶4自集水坑2一侧抽出。如图3c状态所示,利用起吊装置8采用人力将积满细渣的过滤沉淀桶4勾起,提升至集水坑2上部地坪的适当位置。
[0028]过滤沉淀桶4提升工序完成后,需进行细渣倾倒及粗细格栅板的清理。如图3d状态所示,拆下过滤沉淀桶4一端固连的细格栅板7,细渣受重力作用倾倒至小桶内,可由人工在
一旁辅助振打,辅助细渣更快更彻底地倾倒,其后由人力完成粗格栅板6及细格栅板7的清理。
[0029]细渣倾倒及粗、细格栅板的清理工序完成后,在过滤沉淀桶4的端部装回细格栅板7,将过滤沉淀桶4放至图3a所示的初始工作位置。
[003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包括渣坑、集水坑和连通隧道;渣坑与集水坑设置在除渣间内,集水坑位于渣坑旁边,渣坑和集水坑通过连通隧道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沉淀桶;过滤沉淀桶包括沉淀管、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沉淀管的两端;所述的过滤沉淀桶安装于连通隧道内,粗格栅板位于渣坑内,细格栅板位于集水坑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坑的深度比渣坑的深度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渣坑的侧壁开设有数个出渣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炉排炉渣坑的过滤沉淀集水坑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哲夏仕烩沈林华王益嗣高东伟蒋超群任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