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70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包括主梁、两根联系梁和两对鞍座。主梁包括两根纵梁和三根横梁;纵梁的长度大于基础环的长度小于等于平板车的平台的长度,两根纵梁平行地固定在平板车的平台上,该两根纵梁的间距与平板车的平台的宽度适配;三根横梁一一对应地跨接在两根纵梁的两头和中部;两根联系梁间隔地连接在两根纵梁之间;两对鞍座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两根联系梁的顶板上,每根联系梁上的一对鞍座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输工装,安装和调节方便,使用安全,能够满足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基础环的运输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上风电基础环的直径普遍在φ6000以上,单重在120t以上,长度为8m~9m。WTW200A重型平板运输车的承载力为200t,共8轴,长度为24m,宽度为4m,轴与轴的间距为3米,均布载荷,单轴载荷仅为25t。若采用WTW200A重型平板运输车运输基础环时仅有3轴参与承重,75t的承载力远远小于基础环的重量,无法满足基础环的运输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它安装和调节方便,使用安全,能够满足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基础环的运输需求。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包括主梁、两根联系梁和两对鞍座;其中,
[0005]所述主梁包括两根纵梁和三根横梁;所述纵梁的长度大于基础环的长度小于等于平板车的平台的长度,两根纵梁平行地固定在平板车的平台上,该两根纵梁的间距与平板车的平台的宽度适配;三根横梁一一对应地跨接在两根纵梁的两头和中部;
[0006]两根联系梁间隔地连接在两根纵梁之间,两根联系梁的间距不大于所述基础环的长度;所述联系梁包括顶板、底板、两块侧板和多块加劲板;所述顶板上间隔一致地开设多对螺栓孔;两块侧板一一对应地固定在顶板的两端和底板的两端之间,多块加劲板间隔地固定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
[0007]两对鞍座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两根联系梁的顶板上,每根联系梁上的一对鞍座对称设置;所述鞍座包括鞍座底板、内侧板、外侧板、鞍座顶板、两块横向腹板和两块纵向加劲板;所述鞍座底板上开设若干对穿孔,相邻两对穿孔的间距与所述联系梁上的相邻两对螺栓孔的间距相同;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鞍座底板的内侧和外侧,内侧板的高度小于和外侧板的高度;所述鞍座顶板由内顶板和外顶板构成,所述内顶板为凹形圆弧板,该内顶板的内侧与所述内侧板的上端连接,所述外顶板以内高外低的方式斜向设置且内侧和外侧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内顶板的外侧和外侧板的上端连接;两块横向腹板间隔地固定在由鞍座底板、内侧板、外侧板和鞍座顶板构成的鞍座框架内;两块纵向加劲板间隔地固定在鞍座底板和鞍座顶板之间。
[0008]上述的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其中,所述纵梁采用工字钢,两根所述纵梁的腹板上间隔一致地开设多对连接孔;所述联系梁的两块侧板上各自开设一对与主梁上的每对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
[0009]上述的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其中,所述鞍座的内顶板上覆有橡胶垫。
[0010]上述的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其中,所述鞍座的两块横向腹板上同轴地开设两个吊装孔。
[0011]本技术的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具有以下特点:
[0012]1.能均摊基础环的重量至平板车的每一轴上,通过改变两根纵梁上的螺栓的安装位置可以调整两根联系梁的间距,而两对鞍座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两根联系梁上,调整两根联系梁的间距就是调整两对鞍座的间距,就能满足不同长度的基础环的运输要求;
[0013]2.当转运不同直径基础环时,通过调整每对鞍座在同一根联系梁上螺栓的安装位置,就可以调整安装在同一根联系梁上的一对鞍座的间距,以满足不同直径的基础环的运输需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的平面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0016]图3是图1中的B

B向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运输工装中联系梁的主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运输工装中鞍座的主视图;
[0019]图6是本技术的运输工装中鞍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的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包括主梁、两根联系梁3和两对鞍座4。
[0022]主梁包括两根纵梁1和三根横梁2;纵梁1采用63号工字钢且长度大于基础环100的长度小于等于平板车的平台的长度,两根纵梁1平行地固定在平板车的平台上,该两根纵梁1的间距与平板车的平台的宽度适配,两根纵梁1的腹板上间隔地开设若干对连接孔10;三根横梁2一一对应地跨接在两根纵梁1的两头和中部。
[0023]两根联系梁3间隔地连接在两根纵梁1之间,两根联系梁3的间距不大于基础环100的长度;联系梁3包括顶板31、底板32、两块侧板33和多块加劲板34;其中,顶板31上间隔一致地开设多对螺栓孔;两块侧板33一一对应地固定在顶板31的两端和底板32的两端之间,该两块侧板23上各自开设一对与纵梁1上的每对连接孔10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多块加劲板34间隔地固定在顶板31和底板32之间。
[0024]两对鞍座4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两根联系梁3的顶板上,每根联系梁3上的一对鞍座4对称设置;鞍座4包括鞍座底板41、内侧板42、外侧板43、鞍座顶板44、两块横向腹板45和两块纵向加劲板46;其中,鞍座底板41上开设若干对穿孔410,相邻两对穿孔的间距与联系梁3上的相邻两对螺栓孔的间距相同;内侧板42和外侧板43一一对应地固定在鞍座底板41的内侧和外侧,内侧板42的高度小于和外侧板43的高度;鞍座顶板由内顶板44a和外顶板44b构成,内顶板44a为凹形圆弧板,该内顶板44a的内侧与内侧板42的上端连接,内顶板44a上覆有橡胶垫44c,外顶板44b以内高外低的方式斜向设置且内侧和外侧一一对应地与内顶板44a的外侧和外侧板43的上端连接;两块横向腹板45间隔地固定在由鞍座底板41、内侧板
42、外侧板43和鞍座顶板44构成的鞍座框架内,两块横向腹板45上同轴地开设两个吊装孔450;两块纵向加劲板46间隔地固定在鞍座底板41和鞍座顶板44之间。
[0025]若平板车的承载力为200t,共8轴,长度为24m,宽度为4m,轴与轴的间距为3米,均布载荷,单轴载荷为25t;该平板车要运输的基础环100的单重在120t,长度为9m;本技术的运输工装的重量为9t,那么平板车需承重129t,故需要6轴参与承重,因此两根纵梁1的间距为4m,纵梁1的长度大于等于18m;两根纵梁1的腹板上间隔640mm开设一对直径为36mm的连接孔10,用于与联系梁3连接。
[0026]联系梁3采用厚度为30mm的钢板,加劲板34的安装间距为450mm,每根联系梁3的长度为3820mm,宽度为360mm,高度为630mm;联系梁3通过高强螺栓5安装在两根纵梁1之间上,由于鞍座4是安装在联系梁3上用以支撑基础环100的,因此两根联系梁3的安装间距取决于基础环100的长度,由于基础环100的长度为9m,那么两根联系梁3的安装间距不得超过9m。由于两根纵梁1与联系梁3采用高强螺栓5连接,调整起来十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平板车的风电基础环的运输工装,包括主梁、两根联系梁和两对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两根纵梁和三根横梁;所述纵梁的长度大于基础环的长度小于等于平板车的平台的长度,两根纵梁平行地固定在平板车的平台上,该两根纵梁的间距与平板车的平台的宽度适配;三根横梁一一对应地跨接在两根纵梁的两头和中部;两根联系梁间隔地连接在两根纵梁之间,两根联系梁的间距不大于所述基础环的长度;所述联系梁包括顶板、底板、两块侧板和多块加劲板;所述顶板上间隔一致地开设多对螺栓孔;两块侧板一一对应地固定在顶板的两端和底板的两端之间,多块加劲板间隔地固定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两对鞍座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两根联系梁的顶板上,每根联系梁上的一对鞍座对称设置;所述鞍座包括鞍座底板、内侧板、外侧板、鞍座顶板、两块横向腹板和两块纵向加劲板;所述鞍座底板上开设若干对穿孔,相邻两对穿孔的间距与所述联系梁上的相邻两对螺栓孔的间距相同;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春用林星杰林炳荣王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