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37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浓淡燃烧器和燃气设备。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和两个外壳,内壳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内边板部,每个外壳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外边板部,两个外壳的外边板部分别贴合于内边板部的相对两面,一外边板部上连接有弹性卡臂的第一端,弹性卡臂的第二端依次穿过内边板部及另一外边板部并抵紧于外边板部的外表面,每个内边板部至少对应设置有一弹性卡臂;内边板部上连接有弹性卡臂的第一端,弹性卡臂的第二端穿过一外边板部并抵紧于对应外边板部的外表面,每个外边板部至少对应设置一弹性卡臂。燃气设备包括上述的浓淡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浓淡燃烧器和燃气设备,能够提高浓淡燃烧器的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降低组装成本。降低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
,尤其涉及一种浓淡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器是燃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为控制燃气燃烧时的有害气体排放,能够实现浓淡燃烧的浓淡燃烧器在燃气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浓淡燃烧的基本原理是使一部分燃气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气过“浓”燃烧,而另一部分燃气在空气过多的条件下燃烧,即燃气过“淡”燃烧。
[0003]浓淡燃烧器通常采用多层腔室结构,并通过相邻腔体的燃气量及一次空气系数,实现浓、淡火焰组合燃烧,以降低燃烧产物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现有技术提供的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和分别设置于内壳左右两侧的两个外壳,内壳内形成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一火口,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燃气通道和第二火口,第一火口和第二火口中的一个为淡火口,另一个为浓火口。
[0004]现有技术中浓淡燃烧器,内壳与外壳分别采用钣金件冲压成型,且内壳与外壳在连接时,通过在内壳和/或外壳的边缘设置翻边进行铆接紧固。现有的内壳与外壳的连接方式,需要配套设置专用的工装设备,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浓淡燃烧器组装困难及组装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浓淡燃烧器的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0006]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设备,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燃气设备成本高及组装效率低的问题,提高燃气设备的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0007]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8]一种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相对两侧的两个外壳,所述内壳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内边板部,每个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外边板部,两个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边板部分别贴合于所述内边板部的相对两面,一所述外边板部上连接有弹性卡臂的第一端,所述弹性卡臂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内边板部及另一所述外边板部并抵紧于所述外边板部的外表面,每个所述内边板部至少对应设置有一所述弹性卡臂;
[0009]或,所述内边板部上连接有弹性卡臂的第一端,所述弹性卡臂的第二端穿过一所述外边板部并抵紧于对应所述外边板部的外表面,每个所述外边板部至少对应设置一所述弹性卡臂。
[0010]本技术所述的浓淡燃烧器,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浓淡燃烧器,通过在一外壳的外边板部上设置弹性卡臂,使弹性卡臂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外壳上,弹性卡臂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内边板部和外边板部而抵紧于另一外壳的外表面上,从而能够在弹性卡臂的弹性作用及弹性卡臂对外壳的抵紧作用下,使得使得位于同一侧的内边板部和两个外边板部紧密压在一起,保证两个外壳的外边板部与内壳的内
边板部能够紧密贴合,在提高内壳与外壳连接便利性的同时,保证内壳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同时,由于弹性卡臂的第二端依次穿过内壳和另一外壳,使得弹性卡臂同时实现内壳和两个外壳的连接,简化了内壳及外壳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能够有效简化内壳与外壳的加工,降低加工和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再者,弹性卡臂的设置及用于穿过弹性卡臂的开口设置均可采用常规的加工实现,无需采用专用的加工工具,进一步地降低了加工的成本。
[0011]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浓淡燃烧器,由于弹性卡臂的一端与内壳连接,弹性卡臂的第二端抵紧于外边板部的外表面,使得对应的外边板部在弹性卡臂的弹性作用下紧密贴靠在内边板部上,保证了内边板部与外边板部的贴合紧密性和连接密封性;同时,每个外边板部均对应设置有弹性卡臂,使得每个外边板部均能够紧密贴合在内边板部上,从而能够有效实现两个外壳边缘与内壳的紧密贴合;再者,弹性卡臂的设置及用于穿过弹性卡臂的开口设置均可采用常规的加工实现,无需采用专用的加工工具,进一步地降低了加工的成本。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内边板部上均贯通开设有内卡口,每个所述外边板部上均贯通开设有外卡口;
[0013]所述弹性卡臂的第一端连接于一所述外卡口的卡口内壁处,且所述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内卡口和另一所述外卡口并抵紧于所述外边板部上;或所述弹性卡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内卡口的卡口内壁,所述第二端穿过对应所述外边板部的对应所述外卡口。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臂包括呈钝角连接的延伸臂部和卡抵部,所述延伸臂部远离所述卡抵部的一端与所述卡口内壁连接;
[0015]当所述弹性卡臂呈自由状态时,所述卡抵部的自由端沿背离待抵紧的所述外壳的方向倾斜延伸。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卡抵部抵紧于所述外壳时,所述卡抵部与所述外壳面接触;
[0017]和/或,当所述弹性卡臂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延伸臂部完全位于其所在的所述内卡口或所述外卡口中,所述卡抵部的自由端向外伸出对应的所述内卡口或所述外卡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外壳的至少一所述外边板部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卡臂,与同一所述外边板部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卡臂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9]和/或,所述弹性卡臂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弹性卡臂的上端或下端与所述卡口内壁连接。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抵紧于同一所述外壳且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卡臂的第二端相背设置。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臂连接于所述内边板部,所述弹性卡臂由对所述内边板部冲压形成;
[0022]或,所述弹性卡臂连接于所述外边板部,所述弹性卡臂由对所述外边板部冲压形成。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未设置所述弹性卡臂的所述外卡口具有与所述第二端正对设置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在所述内边板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内卡口的范围内;
[0024]和/或,所述内卡口和所述外卡口均为矩形口,所述弹性卡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矩形口的一侧边连接;
[0025]和/或,当所述弹性卡臂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弹性卡臂与其所在的所述内卡口或外卡口的其余侧壁均间隔设置。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边板部和所述外边板部还通过点焊连接。
[0027]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28]一种燃气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浓淡燃烧器。
[0029]本技术所述的燃气设备,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燃气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浓淡燃烧器,能够降低燃气设备的成本,提高燃气设备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浓淡燃烧器的剖视图(实线为处于自由状态的弹性卡臂,虚线为处于抵紧状态的弹性卡臂);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淡燃烧器,包括内壳(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1)相对两侧的两个外壳(2),所述内壳(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内边板部(12),每个所述外壳(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外边板部(21),两个所述外壳(2)的所述外边板部(21)分别贴合于所述内边板部(12)的相对两面,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外边板部(21)上连接有弹性卡臂(3)的第一端,所述弹性卡臂(3)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内边板部(12)及另一所述外边板部(21)并抵紧于所述外边板部(21)的外表面,每个所述内边板部(12)至少对应设置有一所述弹性卡臂(3);或,所述内边板部(12)上连接有弹性卡臂(3)的第一端,所述弹性卡臂(3)的第二端穿过一所述外边板部(21)并抵紧于对应所述外边板部(21)的外表面,每个所述外边板部(21)至少对应设置一所述弹性卡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边板部(12)上均贯通开设有内卡口(121),每个所述外边板部(21)上均贯通开设有外卡口(211);所述弹性卡臂(3)的第一端连接于一所述外卡口(211)的卡口内壁处,且所述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内卡口(121)和另一所述外卡口(211)并抵紧于所述外边板部(21)上;或所述弹性卡臂(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内卡口(121)的卡口内壁,所述第二端穿过对应所述外边板部(21)的对应所述外卡口(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臂(3)包括呈钝角连接的延伸臂部(31)和卡抵部(32),所述延伸臂部(31)远离所述卡抵部(32)的一端与所述卡口内壁连接;当所述弹性卡臂(3)呈自由状态时,所述卡抵部(32)的自由端沿背离待抵紧的所述外壳(2)的方向倾斜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当卡抵部(32)抵紧于所述外壳(2)时,所述卡抵部(32)与所述外壳(2)面接触;和/或,当所述弹性卡臂(3)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延伸臂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卢昌淞张其潘同基唐元锋张上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