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09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包括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和沿槽滑动式支臂磨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汽车后下支臂的上凹槽狭窄难以磨削的技术问题,利用支臂本身的重力,通过液压原理将重力转化为能够令磨削设备在无传感器的条件下自动贴近支臂的外部动力,利用杠杆原理,将支臂自身的动能转化为限位支臂的外部动力,将不利于传统磨削固定的凸起结构转化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有利于设备定位的卡合结构,充分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承重后磨削设备自动贴近、并多角度限位的设计目标。并多角度限位的设计目标。并多角度限位的设计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
,具体是指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后下支臂作为汽车上结构较为简单的零部件材料,采用手磨机和砂纸打磨后下支臂是常规的打磨操作方法,但后下支臂上设有下陷凹槽,且凹槽相对较窄,通用的手磨机的磨片很难伸入凹槽中,采用砂纸打磨又费时费力,特别是需要对多组汽车后下支臂进行磨削加工时,传统的打磨方式更是耗费人工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充分考虑汽车后下支臂的上凹槽狭窄难以磨削的技术问题,利用支臂本身的重力,通过液压原理将重力转化为能够令磨削设备在无传感器的条件下自动贴近支臂的外部动力,利用杠杆原理,将支臂自身的形状结构和移动方向转化为限位支臂的侧边的外部动力,将不利于传统磨削固定的凸起结构转化为本专利技术中有利于设备定位的卡合结构,配合上端的接触式液压夹紧结构,充分实现了本专利技术承重后磨削设备自动贴近、并多角度限位的设计目标,既提高了磨削工作的效率,还变害为利,提高了固定设备的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包括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和沿槽滑动式支臂磨削装置,所述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接触连接,所述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上,所述沿槽滑动式支臂磨削装置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上;所述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包括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和外形贴近式边缘限位装置,所述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与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相连,所述外形贴近式边缘限位装置设于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包括外部风压限位底端收缩套筒、碎屑导出限位支架、圆台形支撑底座、离心给动力电机和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所述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与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接触连接,所述离心给动力电机与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相连,所述圆台形支撑底座设于离心给动力电机上,所述碎屑导出限位支架设于圆台形支撑底座上,所述外部风压限位底端收缩套筒设于碎屑导出限位支架上,通过外部风压限位底端收缩套筒和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相组合,构成一组从上向下半径缩小的通风间隙,有利于借用上端增压气流实现碎屑排出的功能。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形贴近式边缘限位装置包括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内侧边突出圆盘C形卡合块、C形块转动卡合槽和外侧边弧形贴壁受力翻转支架,所述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设于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上,所述C形块转动卡合槽与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相连,所述内侧边突出圆盘C形卡合块与C形块转动卡合槽铰接,所述外侧边弧形
贴壁受力翻转支架与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铰接,通过横截面为五边形结构的外侧边弧形贴壁受力翻转支架对汽车后下支臂的支撑,既保证了支撑功能,还不会影响磨削产生的碎屑排出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的设计目标。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包括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和上端两侧压强转移固定装置,所述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接触连接,所述上端两侧压强转移固定装置设于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上;所述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包括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上端盖板方形卡合块、上端盖板方形卡合槽、盖板转动拉环、支臂上端摆放空槽、拉环连接折弯支架、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主动端贴近滑动块、主动端滑块卡合槽、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从动端贴近滑动块、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从动端滑块卡合槽和主从动力调节齿轮,所述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接触连接,所述上端盖板方形卡合块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上,所述上端盖板方形卡合槽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上,所述上端盖板方形卡合块卡合滑动设于上端盖板方形卡合槽上,所述盖板转动拉环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上,所述支臂上端摆放空槽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上,所述拉环连接折弯支架与盖板转动拉环相连,所述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上,所述拉环连接折弯支架卡合滑动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上,所述主动端贴近滑动块与拉环连接折弯支架相连,所述主动端滑块卡合槽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上,所述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与主动端贴近滑动块相连,所述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卡合滑动设于主动端滑块卡合槽上,所述从动端贴近滑动块卡合滑动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上,所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设于从动端贴近滑动块上,所述从动端滑块卡合槽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上,所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卡合滑动设于从动端滑块卡合槽上,所述主从动力调节齿轮卡合转动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上,所述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与主从动力调节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与主从动力调节齿轮啮合连接,通过拉环连接折弯支架提供主要动力,配合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和主从动力调节齿轮,实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一端同步滑动的设计目标。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端两侧压强转移固定装置包括前端水平接触式滑动按压板、水平按压圆板端压力输出卡块、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和多方向液压从动输出卡合块,所述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设于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上,所述水平按压圆板端压力输出卡块卡合滑动设于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的一端上,所述多方向液压从动输出卡合块卡合滑动设于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的另一端上,所述前端水平接触式滑动按压板设于水平按压圆板端压力输出卡块上,通过前端水平接触式滑动按压板与支臂的接触连接,实现水平方向水支臂的按压固定作用力转化为多方向支撑作用力,提高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对支臂一端固定的稳定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包括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承压后液压反馈装置、双边液压平衡装置和移动限位式贴壁装置,所述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上,所述承压后液压反馈装置与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相连,所述双边液压平衡装置与承压后液压反馈装置相连,所述移动限位式贴壁装置与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相连;所述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支臂底部承压底板、底板压力转动力卡合
柱、T形液压单边卡合槽管、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端口增压球、端口增压调节弹簧、增压端液压导出管和增压水平推动管,所述T形液压单边卡合槽管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上,所述底板压力转动力卡合柱卡合滑动设于T形液压单边卡合槽管上,所述支臂底部承压底板设于底板压力转动力卡合柱上,所述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与T形液压单边卡合槽管相连,所述端口增压球设于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上,所述端口增压调节弹簧设于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上,所述端口增压球与端口增压调节弹簧相连,所述端口增压球卡合滑动设于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上,所述增压端液压导出管与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相连,所述增压水平推动管与增压端液压导出管相连,通过小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1)、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3)和沿槽滑动式支臂磨削装置(4),所述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1)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接触连接,所述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3)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上,所述沿槽滑动式支臂磨削装置(4)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上;所述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包括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5)和外形贴近式边缘限位装置(6),所述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5)与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3)相连,所述外形贴近式边缘限位装置(6)设于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降压增速结构(5)包括外部风压限位底端收缩套筒(7)、碎屑导出限位支架(8)、圆台形支撑底座(9)、离心给动力电机(10)和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11),所述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11)与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1)接触连接,所述离心给动力电机(10)与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11)相连,所述圆台形支撑底座(9)设于离心给动力电机(10)上,所述碎屑导出限位支架(8)设于圆台形支撑底座(9)上,所述外部风压限位底端收缩套筒(7)设于碎屑导出限位支架(8)上;所述外形贴近式边缘限位装置(6)包括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12)、内侧边突出圆盘C形卡合块(13)、C形块转动卡合槽(14)和外侧边弧形贴壁受力翻转支架(15),所述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12)设于中间宽两端窄立式圆边柱(11)上,所述C形块转动卡合槽(14)与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12)相连,所述内侧边突出圆盘C形卡合块(13)与C形块转动卡合槽(14)铰接,所述外侧边弧形贴壁受力翻转支架(15)与后下支臂竖直放置卡合槽(1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端液压自动反馈夹持装置(1)包括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16)和上端两侧压强转移固定装置(17),所述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16)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接触连接,所述上端两侧压强转移固定装置(17)设于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16)上;所述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16)包括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18)、上端盖板方形卡合块(19)、上端盖板方形卡合槽(20)、盖板转动拉环(21)、支臂上端摆放空槽(22)、拉环连接折弯支架(23)、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主动端贴近滑动块(25)、主动端滑块卡合槽(26)、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27)、从动端贴近滑动块(28)、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29)、从动端滑块卡合槽(30)和主从动力调节齿轮(31),所述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18)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接触连接,所述上端盖板方形卡合块(19)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18)上,所述上端盖板方形卡合槽(20)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上,所述上端盖板方形卡合块(19)卡合滑动设于上端盖板方形卡合槽(20)上,所述盖板转动拉环(21)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18)上,所述支臂上端摆放空槽(22)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18)上,所述拉环连接折弯支架(23)与盖板转动拉环(21)相连,所述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设于后下支臂上端摆放限位板(18)上,所述拉环连接折弯支架(23)卡合滑动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上,所述主动端贴近滑动块(25)与拉环连接折弯支架(23)相连,所述主动端滑块卡合槽(26)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上,所述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27)与主动端贴近滑动块(25)相连,所述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27)卡合滑动设于主动端滑块卡合槽(26)上,所述从动端贴近滑动块(28)卡合滑动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上,
所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29)设于从动端贴近滑动块(28)上,所述从动端滑块卡合槽(30)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上,所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29)卡合滑动设于从动端滑块卡合槽(30)上,所述主从动力调节齿轮(31)卡合转动设于支架滑块移动限位槽(24)上,所述主动端动力传导齿条(27)与主从动力调节齿轮(31)啮合连接,所述从动端滑动限位齿条(29)与主从动力调节齿轮(31)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两侧压强转移固定装置(17)包括前端水平接触式滑动按压板(32)、水平按压圆板端压力输出卡块(33)、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34)和多方向液压从动输出卡合块(35),所述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34)设于双端反向作用移动调节装置(16)上,所述水平按压圆板端压力输出卡块(33)卡合滑动设于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34)的一端上,所述多方向液压从动输出卡合块(35)卡合滑动设于后下支臂端头圆环单侧压力传导液压管(34)的另一端上,所述前端水平接触式滑动按压板(32)设于水平按压圆板端压力输出卡块(3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下支臂承重自动夹持贴壁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底端液压稳定装置(3)包括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36)、承压后液压反馈装置(37)、双边液压平衡装置(38)和移动限位式贴壁装置(39),所述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36)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上,所述承压后液压反馈装置(37)与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36)相连,所述双边液压平衡装置(38)与承压后液压反馈装置(37)相连,所述移动限位式贴壁装置(39)与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36)相连;所述底端承压动力传递装置(36)包括支臂底部承压底板(40)、底板压力转动力卡合柱(41)、T形液压单边卡合槽管(42)、小口径液压增压导流管(43)、端口增压球(44)、端口增压调节弹簧(45)、增压端液压导出管(46)和增压水平推动管(47),所述T形液压单边卡合槽管(42)设于杠杆受力式支臂限位装置(2)上,所述底板压力转动力卡合柱(41)卡合滑动设于T形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唐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