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81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包括引风管、热源管和零米管;所述热源管与零米管轴向平行于地面设置,且所述引风管轴向置于热源管与零米管之间,所述引风管两端分别与热源管和零米管连通,热源管管壁上设置取风孔,取风孔为多个,多个取风孔沿热源管的轴向设置,还包括设置在引风管上的轴流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空气内循环,降低热量损失,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采暖
,涉及一种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用于锅炉房冬季保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用锅炉房由于空间大,高度较高,因此,上部温度高,下部为温度低,导致室内上下环境温差较大,尤其是电厂锅炉房,锅炉房零米(零米一般指锅炉炉底)环境温度低,特别在冬季时,零米温度过低且低于0℃,需要额外采取汽暖的方式来实现锅炉房零米区域的保温防冻,增加设备费用和取暖费用,而锅炉房中上部环境温度最高可达50℃左右,这部分热量以热风的形式在室内上部空间内聚积,不仅使得锅炉本体环境温度不均匀,产生局部过热,而且造成热量损失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锅炉房热量损失以及取暖费用增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实现空气内循环,降低热量损失,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包括引风管、热源管和零米管;所述热源管位于零米管上方,所述热源管轴向与零米管轴向均平行于地面,所述引风管置于热源管与零米管之间,所述引风管的轴向与热源管的轴向相垂直,所述引风管两端分别与热源管和零米管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热源管管壁上设置取风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取风孔为多个,多个取风孔沿热源管的轴向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热源管的轴心与零米管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35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引风管管径为热源管管径的1.5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热源管至少包括从上自下依次并行且均与引风管连通的第一热管、第二热管和第三热管;所述第一热管的轴心与零米管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35m。
[0011]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引风管上的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距离零米管轴心的高度为8.5m~9.5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引风管为一根或两根;所述两根引风管轴向平行且均置于热源管和零米管之间,每根引风管分别与热源管和零米管连通;两根引风管上均设置轴流风机。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零米管包括从上自下并行设置的第一零米管和第二零米管;所述第一零米管和第二零米管连通;所述轴流风机距离第一零米管轴心的高度为8.5m~9.5m;所述引风管与第一零米管连通;所述第一热管的轴心与第一零米管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35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零米管直径是第二零米管直径的3倍;第一零米管轴心与第二零米管轴心的高度为9m~10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提供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通过引风管和热源管,将锅炉房上部空间热量引入零米管,然后分配至锅炉房温度较低的空间,提高锅炉零米的环境温度,实现冬季保温,无需增加额外的汽暖,实现热量利用,节能降耗。
[0017]2、本技术中,对锅炉房上下空气进行内循环,将上部空间热量引入零米,能降低锅炉上部的环境温度,避免局部环境过热对锅炉产生影响。
[0018]3、本技术,在高过和低过处设置三层热源管,能有效的将锅炉上部空间的热风通过取风孔汇聚在垂直高度为32米的引风管上,最大限度的回收锅炉房上部空间的热量,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循环保温装置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引风管;2—热源管;21—第一热管;22—第二热管;23—第三热管;3—取风孔;4—灰斗;5—锅炉;6—轴流风机;7—零米管;71—第一零米管;72—第二零米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包括引风管1、热源管2和零米管7;热源管2位于零米管7上方,且热源管2轴向与零米管7轴向均平行于地面,引风管1置于热源管2与零米管7之间,引风管1的轴向与热源管2的轴向相垂直,引风管1两端分别与热源管2和零米管7连通。
[0025]本实施例中,零米管7设置在锅炉零米处,零米一般指锅炉炉底。
[0026]本实施例中,热源管2管壁上设置取风孔3,取风孔3为四个,四个取风孔3沿热源管2的轴向设置,锅炉房的高度约53m,热源管2的轴心与零米管7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2m。
[0027]本实施例中,引风管1管径为热源管2管径的1.5倍。引风管1为一根。
[0028]本实施例中,热源管2包括从上自下依次并行且均与引风管1连通的第一热管21、第二热管22和第三热管23,共设置上下三层热源管2,最上一层热源管,即第一热管21的轴心与零米管7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
[0029]实施时,热源管2的材质优选UPVC管,热源管2的管径200mm,三层热源管,每层的长度为52米。引风管1的材质优选UPVC管,引风管1的管径为300mm,引风管1的高度为32m。
[0030]本实施例中,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引风管1上的轴流风机6;利用轴流风机6将热风从取风孔3吸入热源管2中,再经引风管1引入零米管7内,轴流风机6距离零米管7轴心的高度为9m。
[0031]本实施例中,零米管7包括从上自下并行设置的第一零米管71和第二零米管72;第一零米管71和第二零米管72连通;轴流风机6距离第一零米管71轴心的高度为9m;引风管1与第一零米管71连通;第一热管21的轴心与第一零米管71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
[0032]本实施例中,第一零米管71直径是第二零米管72直径的3倍。第一零米管71轴心与
第二零米管72轴心的高度为10m。
[0033]本实施例中,第一零米管71和第二零米管72均选用PVC材质管道,第一零米管71直径为300mm,第二零米管72直径为100mm,通过第二零米管72再分布至锅炉房零米区域的各处(以门窗为主)进行采暖保温。第一零米管71、第二零米管72以及两者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出风孔,将热风散出。
[0034]本实施例中,从锅炉房高过和锅炉房低过处的大板梁横梁处布置三层热源管2(即从上自下依次并行的第一热管21、第二热管22和第三热管23,三层热源管2上均开取风孔3,三层热源管2汇聚在垂直向下的引风管1内,引风管1高度为32米,引风管1距离零米管7轴心9米处加装功率7.5KW轴流风机6,通过轴流风机6控制进入零米管7内的风速,然后将热风送至锅炉零米,经第一零米管和第二零米管后,再分布至各处锅炉零米处(以门窗为主)进行采暖保温。
[0035]本实施例中,实施时,在锅炉零米处装设1.2立方的锥形灰斗4,扩容收集输送空气中带来的灰尘,定期进行排灰,并将锥形灰斗4引出至锅炉5中。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中,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管(1)、热源管(2)和零米管(7);所述热源管(2)位于零米管(7)上方,所述热源管(2)轴向与零米管(7)轴向均平行于地面,所述引风管(1)置于热源管(2)与零米管(7)之间,所述引风管(1)的轴向与热源管(2)的轴向相垂直,所述引风管(1)两端分别与热源管(2)和零米管(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2)管壁上设置取风孔(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风孔(3)为多个,多个取风孔(3)沿热源管(2)的轴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2)的轴心与零米管(7)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35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1)管径为热源管(2)管径的1.5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房空气内循环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2)至少包括从上自下依次并行且均与引风管(1)连通的第一热管(21)、第二热管(22)和第三热管(23);所述第一热管(21)的轴心与零米管(7)轴心之间的高度为3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新军惠晓鹏王武超郭向兵刘振军赵平珠高晶姚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