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72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防护部件,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导柱,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设有用于与所述导柱配合连接的配合孔;所述导套上设有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靠近所述导柱一侧设置,所述防护部件上设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导柱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配合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套上设置防护部件,在防护部件上设置开口,导柱穿过所述开口与导套配合,在模具维修的过程中,避免了导套与软胶皮直接接触,使得软胶皮上的灰尘不易粘附在导套的润滑油上,降低了导套拉毛现象,提高了模具结构的精度。提高了模具结构的精度。提高了模具结构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被称为“工业制造之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模具的导向通常通过导柱、导套滑动配合实现,一般导柱装在下模座上,导套装于上模座上。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导柱和导套之间更好的配合,工作人员经常在导柱和导套之间放置润滑油。
[0003]在进行模具维修时,需要打开上模,并将上模平移至软胶皮上,设置于上模的导套与软胶皮接触,导套表面的润滑油上粘附软胶皮上的灰尘。模具维修完成后,灰尘残留在导套表面的润滑油上,不便于清理,生产过程中,灰尘会导致导套拉毛,从而影响模具的精度,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模具维修过程中,灰尘残留在导套表面的润滑油上,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防护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导柱,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设有用于与所述导柱配合连接的配合孔;所述导套上设有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靠近所述导柱一侧设置,所述防护部件上设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导柱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配合孔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导套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模具上,所述防护部件上设置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开所述第一紧固件。r/>[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于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避让槽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0009]可选地,所述防护部件上设有安装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防护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模具上。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交替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柱、螺钉中的至少一种。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配合孔的形状适配。
[0013]可选地,所述防护部件为金属板状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防护部件的厚度为8~12mm。
[0015]可选地,所述防护部件的形状为圆形、方形、六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001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导套上设置防护部件,并在防护部件上设置开口,通过导柱穿过所述开口与导套配合。在模具维修的过程中,将第二模具平移至软胶皮上,防护部件与软胶皮接触,避免了导套与软胶皮直接接触,使得软胶皮上的灰尘不易粘附在导套的润滑油上,降低了导套拉毛现象,提高了模具结构的精度,进而,提升了采用所述模具结构
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表示图1所示的模具结构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第一模具;20:第二模具;30:防护部件;40:导柱;50:导套; 60:配合孔;70:第一紧固件;80:第二紧固件;31:第一开口;32:避让槽;3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0025]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模具结构包括第一模具10、第二模具20以及防护部件30,其中,第一模具10上设有导柱40,第二模具20上设有导套50,导套50设有用于与导柱40配合连接的配合孔60;导套50上设有防护部件30,防护部件30靠近导柱40一侧设置,防护部件30上设第一开口31,第一开口31 与配合孔60相对设置,导柱40穿过第一开口31与配合孔60连接。
[0026]其中,所述模具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以型材挤压模具为例,上模用于对型材的外周形状成型,下模用于型材的内孔形状成型。以冲压模具为例,上模用于冲压成型,下模用于固定工件。本技术对于模具结构的用途不做限制,任何由上下模组合形成的模具结构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其中,第一模具10可以为模具结构的上模,也可以为模具结构的下模。第二模具20可以为模具结构的上模,也可以为模具结构的下模。当第一模具10为模具结构的上模时,第二模具20为模具结构的下模。当第一模具10 为模具结构的下模时,第二模具20为模具结构的上模。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组合形成上下模配合的模具结构整体。
[0028]其中,将导柱40压入第一模具10中,将导套50压入第二模具20中,导套50设有用于与导柱40配合连接的配合孔60,导柱40与配合孔60形状适配,并且导柱40与配合孔60轴心线位置一致。将导柱40伸入配合孔60 中,实现导柱40和导套50连接,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通过导柱40和导套50的上下滑动配合,起到定位导向作用。
[0029]其中,导套50上设有防护部件30,防护部件30用于在维修模具的过程中,将第二模具20平移并放置在软胶皮上时,使得防护部件30与软胶皮接触,避免导套50与软胶皮直接
接触,导套50上粘附软胶皮上的灰尘。
[0030]需要说明的是,防护部件30为金属板状结构,具体可以为45#钢,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金属材质,对于防护部件30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制。任何便于清洁,易于设置成板状结构,强度高的金属材质均可。
[0031]另外,防护部件3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对于防护部件30的形状,本技术也不做限制,具体选用哪种形状的防护部件30,技术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32]其中,防护部件30上设有第一开口31,第一开口31具体可以为圆形开口,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开口,对于第一开口31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口31的形状与配合孔60适配即可。
[003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导套50上设置防护部件30,并在防护部件30 上设置第一开口31,通过导柱40穿过所述第一开口31与导套50配合。在模具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防护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导柱,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设有用于与所述导柱配合连接的配合孔;所述导套上设有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靠近所述导柱一侧设置,所述防护部件上设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配合孔相对设置,所述导柱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配合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导套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模具上,所述防护部件上设置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开所述第一紧固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于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避让槽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兵袁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