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46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包括步骤1、碳纤维布定位:步骤2、基层面处理:步骤3、找平处理:步骤4、涂刷底层树脂:步骤5、粘贴片材:步骤6、固化养护:步骤7、表面防护。本方法采用匹配的粘结胶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复合材料纤维方向与构件受拉方向一致,提高了结构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抗剪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所处的自然环境经常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建筑部分受损或大范围的发生不利“病变”。己建成的房屋结构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损伤、缺陷或隐含不安全因素,往往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需要进行鉴定和加固。
[0003]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很多,如: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等。但是,当前的加固方法存在着施工过程繁琐,明显改变加固处外表、加固效果不明显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或刚度、改变受力状态、限制裂缝产生的碳纤维加固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包括步骤1、碳纤维布定位:在加固部位放线,放线宽度应在粘碳投影面外围加宽20mm,从而在用丙酮或酒精擦拭砼面时,有足够面积能够减少对粘贴面的污染;步骤2、基层面处理:步骤2.1、用电锤将原混凝土面层、梁板表面的装饰抹灰层剔除,露出原混凝土基层;步骤2.2、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浮浆层,打磨宽度为每边比片材宽度多1

2cm,去除表面水泥灰浆直至露出混凝土坚实层,粗糙程度越大越好;步骤2.3、用压缩空气除去灰尘,粘贴前用棉丝蘸丙酮或酒精刷拭表面除去浮尘及油污;由于混凝土脱离剂等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影响底胶的粘结性,所以基面打磨必须全面彻底;如清除表面遇有蜂窝麻面,应用修补料将表面修补找平;表面处理完之后,用压缩空气机将粉尘完全吹净;步骤3、找平处理:混凝土表面若有局部凹凸不平往往造成碳纤维粘结不良,用修复材料修补至平缓。待修复材料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步骤4、涂刷底层树脂:用滚桶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步骤5、粘贴片材:步骤5.1、碳纤维布裁剪应沿着纤维丝的方向进行,具体由其贴铺后的受力方式决
定;步骤5.2、裁剪后的碳布不可折叠以避免损伤纤维丝,应小心的卷起;步骤5.3、卸掉板上所有的活荷载,配置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步骤5.4、在板构件的受拉区粘贴碳纤维进行受弯加固,纤维方向与加固处的受拉方向一致;碳纤维布沿纤维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150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各条或各层碳纤维布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的距离为300

;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步骤6、固化养护:粘贴后48小时内,不允许对片材进行锤击、移动或高温处理,并应对成品做好保护措施;步骤7、表面防护:表面加设20
#
钢丝网,并抹25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
[0006]本方法采用匹配的粘结胶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复合材料纤维方向与构件受拉方向一致,提高了结构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高,其抗拉强度一般为钢材的十几倍,重量轻,加固施工后基本不改变原结构的外型尺寸,同时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08]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包括步骤1、碳纤维布定位:在加固部位放线,放线宽度应在粘碳投影面外围加宽20mm,从而在用丙酮或酒精擦拭砼面时,有足够面积能够减少对粘贴面的污染;步骤2、基层面处理:步骤2.1、用电锤将原混凝土面层、梁板表面的装饰抹灰层剔除,露出原混凝土基层;步骤2.2、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浮浆层,打磨宽度为每边比片材宽度多1

2cm,去除表面水泥灰浆直至露出混凝土坚实层,粗糙程度越大越好;步骤2.3、用压缩空气除去灰尘,粘贴前用棉丝蘸丙酮或酒精刷拭表面除去浮尘及油污;由于混凝土脱离剂等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影响底胶的粘结性,所以基面打磨必须全面彻底;如清除表面遇有蜂窝麻面,应用修补料将表面修补找平;表面处理完之后,用压缩空气机将粉尘完全吹净;步骤3、找平处理:混凝土表面若有局部凹凸不平往往造成碳纤维粘结不良,用修复材料修补至平缓。待修复材料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步骤4、涂刷底层树脂:用滚桶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步骤5、粘贴片材:步骤5.1、碳纤维布裁剪应沿着纤维丝的方向进行,具体由其贴铺后的受力方式决定;步骤5.2、裁剪后的碳布不可折叠以避免损伤纤维丝,应小心的卷起;步骤5.3、卸掉板上所有的活荷载,配置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步骤5.4、在板构件的受拉区粘贴碳纤维进行受弯加固,纤维方向与加固处的受拉方向一致;碳纤维布沿纤维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150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各条或各层碳纤维布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的距离为300

;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步骤6、固化养护:粘贴后48小时内,不允许对片材进行锤击、移动或高温处理,并应对成品做好保护措施;步骤7、表面防护:表面加设20
#
钢丝网,并抹25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
[0009]本方法采用匹配的粘结胶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复合材料纤维方向与构件受拉方向一致,提高了结构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高,其抗拉强度一般为钢材的十几倍,重量轻,加固施工后基本不改变原结构的外型尺寸,同时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多功能病房楼承板的碳纤维加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碳纤维布定位:在加固部位放线,放线宽度应在粘碳投影面外围加宽20mm,从而在用丙酮或酒精擦拭砼面时,有足够面积能够减少对粘贴面的污染;步骤2、基层面处理:步骤2.1、用电锤将原混凝土面层、梁板表面的装饰抹灰层剔除,露出原混凝土基层;步骤2.2、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浮浆层,打磨宽度为每边比片材宽度多1

2cm,去除表面水泥灰浆直至露出混凝土坚实层,粗糙程度越大越好;步骤2.3、用压缩空气除去灰尘,粘贴前用棉丝蘸丙酮或酒精刷拭表面除去浮尘及油污;由于混凝土脱离剂等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影响底胶的粘结性,所以基面打磨必须全面彻底;如清除表面遇有蜂窝麻面,应用修补料将表面修补找平;表面处理完之后,用压缩空气机将粉尘完全吹净;步骤3、找平处理:混凝土表面若有局部凹凸不平往往造成碳纤维粘结不良,用修复材料修补至平缓;待修复材料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步骤4、涂刷底层树脂:用滚桶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苏吴俊琛裴海清咸庆吉王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