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菌消炎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2198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应用技术领域,提出了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菌消炎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S1、称取甘草粉,在甘草粉中加入乙醇和雪松醇进行提取,离心后收集上清液;S2、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提取,离心后再次收集上清液;S3、合并上清液,浓缩,纯化,真空干燥,制得甘草提取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甘草提取物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低的问题。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菌消炎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应用
,具体的,涉及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菌消炎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甘草是豆科多年生植物甘草的根茎,甘草味甘性平,药用历史悠久,被称为“国老”。中医药认为,甘草味甘、平,是补脾益气,止咳祉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良药。甘草中含有丰富的甘草苷、甘草酸、生物碱、多糖等,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可达11%

19%。甘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资源,美国FDA也早已将甘草提取物列为安全无毒物质,已有科学研究证明,甘草提取物是一种具有抑菌、消炎、解毒、除臭等多种功能的添加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尿崩症、肺结核、皮肤炎、支气管哮喘等。甘草及其提取物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3]专利申请号202011291262.X采用三种醇溶液进行提取,对甘草苷进行了提取,没有对甘草中的甘草酸进行提取,且为一步提取,可能会造成提取不充分,导致甘草提取物中甘草苷、甘草酸等有效物质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菌消炎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甘草提取物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称取甘草粉,在甘草粉中加入乙醇和雪松醇进行提取,离心后收集上清液;
[0008]S2、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含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提取,离心后再次收集上清液;
[0009]S3、合并上清液,浓缩,纯化,真空干燥,制得甘草提取物。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甘草粉为甘草粉碎后过80目筛得到。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甘草粉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10

1:8;甘草粉与雪松醇的质量比为1:1

3:1。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乙醇为60wt%乙醇。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提取为超声提取,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功率为250W;所述步骤S2中提取为回流提取,提取时间60min。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含0.4

0.6wt%氨水和60wt%乙醇。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添加量为甘草粉质量的5

8倍。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浓缩为,将合并后的上清液,于65℃减压浓
缩,浓缩至密度为1.15g/cm3;纯化为将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2

5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脱,再用60

8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甘草提取物在抗菌消炎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甘草提取物20

25份、白头翁10

15份、前胡10

15份、积雪草10

15份、半夏8

12份、当归8

12份、黄芪8

12份、五味子5

8份、芍药5

8份。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S1、称取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备用;
[0020]SS2、将白头翁、前胡、积雪草、半夏、当归、黄芪、五味子、芍药打粉后过80目筛,得到混合中药粉;
[0021]SS3、将混合中药粉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向中药粉中添加中药粉重量10倍的水,浸泡30min后,进行煎煮,倒出上清液;第二次向中药粉中添加中药粉重量8倍的水进行煎煮,倒出上清液;第三次添加中药粉重量6倍的水进行煎煮,倒出上清液;收集上清液,过滤后于65℃减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15g/cm3,得到混合中药提取物;
[0022]SS4、将甘草提取物用无水乙醇溶解后与混合中药提取物混合,制得中药组合物浸膏。
[002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步提取法可以同时提高提取物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并且将乙醇和雪松醇进行复配提取,可避免糖类、淀粉等大量水溶性杂质溶出,提高甘草提取物的质量。
[0025]2、本专利技术中甘草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对甘草分两步进行提取,第一步采用乙醇和雪松醇对甘草进行超声提取,可以促进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溶出;第二步采用乙醇和氨水进行回流提取,一方面甘草酸可以与少量氨水生成铵盐,增加了甘草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而提高了提取物中甘草酸的含量,另一方面通过两次提取可以提高甘草提取物中甘草苷的含量。
[0026]3、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甘草提取物为主药,添加白头翁、前胡、积雪草为臣药,白头翁、前胡,积雪草的抗菌消炎效果较好,并且积雪草具有抗炎抗菌的功效,前胡能显著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可以辅助甘草提取物更好的发挥抑菌消炎、止咳平喘的效果,但这三种药材性寒,所以将性温的半夏、当归、黄芪为佐药,共同制约白头翁、前胡、积雪草的凉寒之气,防止寒性太过,进一步损伤人体胃气,其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当归具有抗菌抗炎、护肾、保肝、平喘的作用,五味子和芍药味酸,五味子具有敛肺止咳平喘的功效,以五味子、芍药为使,一散一收,可以防止全方过于温散。甘草性温,具有抑菌抗炎止咳化痰、清热解毒、调合诸药为使药,缓和其他药味性能,协调其他药物性味,使各种药物互相和谐的作用,达到去性存用的效果,更好的发挥抑菌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这都是单味药使用时无法达到的效果。
[0027]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效果,并且中药组合物的抗炎效果优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效果,中药组合物既提高了抗炎的效果,又能减少对消炎药物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将甘草进行粉碎过80目筛,称取甘草粉,在甘草粉中加入60wt%乙醇和雪松醇进行超声提取,离心后收集上清液;甘草粉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8;甘草粉与雪松醇的质量比为1:1。
[0032]S2、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含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甘草粉,在甘草粉中加入乙醇和雪松醇进行提取,离心后收集上清液;S2、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加入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提取,离心后再次收集上清液;S3、合并上清液,浓缩,纯化,真空干燥,制得甘草提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甘草粉为甘草粉碎后过80目筛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甘草粉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10

1:8;甘草粉与雪松醇的质量比为1:1

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为60wt%乙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提取为超声提取,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功率为250W;所述步骤S2中提取为回流提取,提取时间60min。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含0.4

0.6wt%氨水和60wt%乙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添加量为甘草粉质量的5

8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浓缩为,将合并后的上清液,于65℃减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15g/cm3;纯化为将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郭飞王学彬安慧东贤刘泽曹航武侠均安晓珂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利华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