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138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循环井钻孔之内的循环井,于所述循环井之内设置有曝气单元、气提单元、抽水单元以及氧化模块,所述氧化模块为固定于循环井底部的氧化柱或氧化剂;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深入循环井底部的曝气管以及与曝气管相连的空气泵,用于增加地下水DO含量及循环井内气流强度;所述抽水单元包括深入循环井底部的潜水泵以及与潜水泵相连的抽水主管,于所述抽水主管另一端与污水处理箱连接,用于实现地下水循环与井管内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污染物有限、效率低、修复周期长、拖尾或反弹的问题,有机物污染修复范围广、安装简便、二次污染少、修复效果好、效率高、经济性好。经济性好。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的循环井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污染多是点位污染,由石油烃类等有机物泄漏、化工企业污水排放或固废堆放,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渗入含水层所致。污染物随着地下水运移,污染范围逐渐扩大,资源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都受到了不利影响。
[0003]如何在不影响在役厂区的生产的情况下,将污染风险管控在一定区域,而后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进行污染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0004]循环井工艺是基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物理去除原理开发的修复技术之一,将曝气、气提、吹脱集成于一体,是一项新兴的地下水修复技术。但是现有的循环井技术对有机物的处理范围有限,需要通过和其他技术(如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组合,才能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0005]原位化学氧化修复(ISCO)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试剂引入地下,与地下水中污染物发生反应而达到净化效果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因该技术具有二次污染小、修复污染物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0006]传统的药剂直接注入方式,药剂会在短时间内消耗完,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除大部分污染物,但一旦停止注入,残留在介质中的污染物仍会持续不断的向地下水中释放,出现污染物浓度反弹或污染修复拖尾等问题,所以需要反复注入药剂。此外,直接添加氧化剂会导致地下水中的溶解氧(DO)或过氧化氢(H2O2)浓度超高,进而造成原料浪费和影响持续供给问题,并对地下微生物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的循环井修复系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污染物有限、效率低、修复周期长、拖尾或反弹的问题,有机物污染修复范围广、安装简便、二次污染少、修复效果好、效率高、经济性好。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循环井钻孔之内的循环井,于所述循环井之内设置有曝气单元、气提单元、抽水单元以及氧化模块,所述氧化模块为固定于循环井底部的氧化柱或氧化剂;
[0009]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深入循环井底部的曝气管以及与曝气管相连的空气泵,用于增加地下水DO含量及循环井内气流强度;
[0010]所述气提单元包括进入循环井内的抽气管以及与抽气管相连的若干过滤机构,用于抽取溶解于地下水中的有机物;
[0011]所述抽水单元包括深入循环井底部的潜水泵以及与潜水泵相连的抽水主管,于所述抽水主管另一端与污水处理箱连接,用于实现地下水循环与井管内循环。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单元还包括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设置于若干过滤机构之前且所述气水分离器与抽水主管连通。
[0013]进一步地,于所述抽气管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计、控制阀以及取样点,所述流量计以及控制阀设置于气水分离器输出端;于所述气水分离器输出端依次连接有颗粒过滤器、真空泵以及活性炭罐,于所述颗粒过滤器以及真空泵之间还设置有一减压阀。
[0014]进一步地,于所述循环井内设置有多层滤网,多层滤网包括设置于循环井内上段的上段滤网以及设置于循环井底部的下段滤网,所述曝气管末端以及潜水泵均位于下段滤网之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抽水系统还包括抽水支管,所述抽水支管自抽水主管之内延伸且所述抽水支管位于上段滤网之内。
[0016]进一步地,于所述循环井钻孔之内还设置有填料层,用于填充循环井与循环井钻孔之间的空隙,所述填料层由密实填料和可渗透填料组成,且所述上段滤网以及下段滤网对应部分于循环井外侧填充有可渗透填料。
[0017]进一步地,于所述曝气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以及流量计,所述控制阀以及流量计依次设置于空气泵的输出端。
[0018]进一步地,于所述气提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取样点,所述第一取样点设置于气水分离器的输入端;于所述抽水单元上还设置有第二取样点,所述第二取样点设置于污水处理箱的输入端。
[0019]进一步地,于所述氧化模块中设置有缓释型氧化柱或颗粒状缓释型氧化剂。
[0020]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管以设置于下段滤网之内的曝气头支架对曝气管末端进行固定;所述氧化柱以支架进行限位;所述潜水泵以潜水泵支架完成对潜水泵的固定。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2]1、本专利技术将循环井和原位化学氧化工艺的结合起来使用,营造了地下水力循环,适用于地下水、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有机物污染修复,适用范围广。
[0023]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可控型的缓释型氧化柱,既减少了传统氧化药剂注入的动力供应,又能持续缓慢地生成DO,不仅不会对地下微生物造成危害,还可以和曝气单元一起为好氧型微生物提供氧气,加快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进程。
[0024]3、本专利技术改进了原有的抽水单元,既可以实现地下水循环井管内循环,也可以将地下水抽出地面检测和处理,可以实现两种运行模式的自由切换。
[0025]4、本专利技术增加了药剂的影响半径、加快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解决了污染处理的拖尾和污染的反弹问题。
[0026]5、本专利技术可显著减少药剂的损耗,经济性较高;且缓释剂的包覆材料对环境友好,二次污染少。
附图说明
[002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

循环井钻孔;11

混凝土基础;12

密实填料;13

可渗透填料;2

循环井管;21

密封井盖;22

上段滤网;23

下段滤网;3

曝气单元;31

空气泵;32

第一控制阀;33

第一流量计;34

曝气管;35

曝气头;4

抽水单元;41

潜水泵;42

抽水主管;43

抽水支管;44

压力计;45

第二控制阀;46

第一取样点;47

污水处理箱;48

潜水泵电源线及拉绳;49

潜水泵支架;5

氧化单元;51

缓释型氧化柱或氧化剂;52

氧化柱支架;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循环井钻孔(1)之内的循环井,于所述循环井之内设置有曝气单元(3)、气提单元(6)、抽水单元(4)以及氧化模块,所述氧化模块为固定于循环井底部的氧化柱或氧化剂;所述曝气单元(3)包括深入循环井底部的曝气管(34)以及与曝气管(34)相连的空气泵(31),用于增加地下水DO含量及循环井内气流强度;所述气提单元(6)包括进入循环井内的抽气管(69)以及与抽气管(69)相连的若干过滤机构,用于抽取溶解于地下水中的有机物;所述抽水单元(4)包括深入循环井底部的潜水泵(41)以及与潜水泵(41)相连的抽水主管(42),于所述抽水主管(42)另一端与污水处理箱(47)连接,用于实现地下水循环与井管内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单元(6)还包括气水分离器(61),所述气水分离器(61)设置于若干过滤机构之前且所述气水分离器(61)与抽水主管(4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抽气管(69)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计、控制阀以及取样点,所述流量计以及控制阀设置于气水分离器(61)输出端;于所述气水分离器(61)输出端依次连接有颗粒过滤器(63)、真空泵(62)以及活性炭罐(64),于所述颗粒过滤器(63)以及真空泵(62)之间还设置有一减压阀(6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循环井内设置有多层滤网,多层滤网包括设置于循环井内上段的上段滤网(22)以及设置于循环井底部的下段滤网(23),所述曝气管(34)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平马娟李孟琳颜庭成李玉成胡光云张跃赵跃朱海峰魏娜朱志东吴利师森康红军唐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东地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