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29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包括罩壳成型部,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螺纹成型部,与所述定模转动连接,且所述螺纹成型部转动套设于所述罩壳成型部上;其中,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罩壳成型部转动的驱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驱动件控制螺纹成型部转动,工作人员只需要扶住透明罩,然后透明罩即可自动脱落,从而实现透明罩的自动脱模,既能降低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微芯桩是一种接触式泥石流滑坡监测预警装置,具有安装姜丹、误报率低、监测范围广等优点。透明罩就是微芯桩顶部的罩壳,透明罩一般呈子弹头状,并且螺纹连接于微芯桩的基座。
[0003]相关技术中的透明罩生产模具通常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上固定有模芯,并且模芯上具有螺纹。当需要对透明罩进行生产加工时,动模和定模进行合模作业,随后,动模的模芯与动模的模腔之间形成透明罩,并且透明罩上一体成型出螺纹,此时,透明罩与模芯螺纹连接。当需要将成品透明罩取出时,动模和定模进行分模作业,然后通过人工旋动透明罩转动,当透明罩与模芯分离时,即可实现成品透明罩的收取。
[0004]然而,通过人工旋动透明罩,既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又影响生产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具有降低工作人员负担、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上设置有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
[0007]罩壳成型部,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
[0008]螺纹成型部,与所述定模转动连接,且所述螺纹成型部转动套设于所述罩壳成型部上;
[0009]其中,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罩壳成型部转动的驱动件。<br/>[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模和动模分模后,工作人员只需扶住透明罩,然后驱动件控制螺纹成型部转动,此时,透明罩即可自动脱落,从而实现透明罩的脱模,此设计不仅能降低工作人员的负担,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
[0012]驱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定模上;
[0013]驱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顶端;
[0014]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螺纹成型部上;
[0015]电机,固定于所述定模上;
[0016]驱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7]从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底端;
[0018]其中,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然后同步带带动从动轮以及
驱动轴转动,此时,驱动轴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然后从动齿轮带动螺纹成型部转动。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驱动件,实现螺纹成型部的快速稳定转动,从而提高对透明罩的脱模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夹持组件,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对称分布于所述定模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共同夹紧和提拉透明罩。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模和动模进行分模作业时,通过两个夹持组件共同夹紧透明罩,当螺纹成型部转动时,通过两个夹持组件共同提拉透明罩,即可实现透明罩的自动脱模,既能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002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0023]支撑轴,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
[0024]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上;
[0025]支撑条,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
[0026]夹持板,竖直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条的侧壁;
[0027]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支撑条之间,且所述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夹持板复位;
[0028]其中,所述夹持板用于抵紧透明罩,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之间设置有两个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支撑杆朝向或远离所述螺纹成型部摆动。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模和动模进行分模作业时,通过控制件驱动相应的支撑轴带动支撑杆、支撑条、夹持板等组件摆动,并使得两个夹持板共同抵紧透明罩,当螺纹成型部转动时,两个夹持板在透明罩的推动下上升。当定模和动模进行合模作业时,通过控制件驱动相应的支撑轴带动支撑杆、支撑条、夹持板等组件反向摆动,并使得两个夹持板分别与透明罩分离,此时,夹持板在相应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夹持组件,实现对透明罩的快速夹放与提拉作业,进而提高对透明罩的收取稳定性。
[003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件包括:
[0031]控制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
[0032]齿条,竖直固定于所述动模的侧壁;
[0033]扭簧,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支撑架之间,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轴摆动,并使所述支撑条朝向远离所述螺纹成型部的方向摆动;
[0034]其中,当所述动模向上运动后,所述齿条能够与相应的所述控制齿轮啮合,当所述夹持板抵紧透明罩时,所述齿条与相应的所述控制齿轮保持啮合。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模和动模进行分模作业时,动模带动齿条向上运动,随后,齿条与相应的控制齿轮啮合,随着动模的继续运动,齿条驱动控制齿轮带动相应的支撑轴转动,然后支撑轴带动相应的支撑条等部件朝向螺纹成型部摆动。当定模和动模进行合模作业时,齿条驱动控制齿轮带动相应的支撑轴转动,然后支撑轴带动相应的支撑条等部件朝向远离螺纹成型部的方向摆动。通过设置结构结构巧妙、操作便捷的控制件,实现夹持板等部件的快速运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当动模和定模进行分模与合模作业时,夹持板等部件能够自动运动,既能节省驱动源,又能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还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003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板呈圆弧形,且所述夹持板能够与透明罩贴合。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夹持板与透明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夹持板对透明罩的夹持稳定性,降低透明罩出现打滑的风险,进而实现透明罩的稳定脱模。
[003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夹持板的内壁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的防滑块。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降低透明罩出现打滑的风险,还能降低夹持板划伤透明罩的风险,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稳定性。
[004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上水平滑动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侧壁竖直滑动连接有圆弧形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气动吸盘,所述气动吸盘用于吸住透明罩,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真空发射器,多个所述气动吸盘分别与所述真空发射器连接,所述承接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接板竖直运动的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承接块水平滑动的管控件。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控件驱动承接块带动气动吸盘朝向螺纹成型部运动,当气动吸盘与透明罩抵接时,气动吸盘将透明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所述定模(2)上设置有模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3)包括:罩壳成型部(31),与所述定模(2)固定连接;螺纹成型部(32),与所述定模(2)转动连接,且所述螺纹成型部(32)转动套设于所述罩壳成型部(31)上;其中,所述定模(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罩壳成型部(31)转动的驱动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包括:驱动轴(41),转动连接于所述定模(2)上;驱动齿轮(42),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轴(41)的顶端;从动齿轮(43),固定套设于所述螺纹成型部(32)上;电机(44),固定于所述定模(2)上;驱动轮(45),固定套设于所述电机(44)的输出轴上;从动轮(46),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轴(41)的底端;其中,所述从动齿轮(43)与所述驱动齿轮(42)啮合,所述驱动轮(45)与所述从动轮(46)通过同步带(4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上设置有两个夹持组件(6),两个所述夹持组件(6)对称分布于所述定模(2)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夹持组件(6)用于共同夹紧和提拉透明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6)包括:支撑轴(61),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5)上;支撑杆(62),固定于所述支撑轴(61)上;支撑条(63),固定于所述支撑杆(62)的端部;夹持板(64),竖直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条(63)的侧壁;复位弹簧(65),设置于所述夹持板(64)与所述支撑条(63)之间,且所述复位弹簧(65)用于推动所述夹持板(64)复位;其中,所述夹持板(64)用于抵紧透明罩,所述动模(1)和所述定模(2)之间设置有两个控制件(8),所述控制件(8)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支撑杆(62)朝向或远离所述螺纹成型部(32)摆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芯桩的透明罩用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8)包括:控制齿轮(81),固定套设于所述支撑轴(61)上;齿条(82),竖直固定于所述动模(1)的侧壁;扭簧(83),设置于所述支撑轴(61)与所述支撑架(5)之间,所述扭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长江陈晨徐乐吴志祥张鑫鹏丁宏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关村智连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