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16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包括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外立面及底面均设置有防水卷材层,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内侧防水层,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的两侧相对墙体内分别设置有连通管和出气管,所述连通管的外壁连通有多个导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气管、连通管、进气管及出气管的设置,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内的水分会在压力作用及毛细作用下向导气管处移动,并经通孔进入导气管内,因此,只需通过进气管及连通管向导气管内持续注入干燥空气,即可使导气管内的水分蒸发并由出气管排出,以实现对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通风除潮。以实现对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通风除潮。以实现对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通风除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具体是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地下室的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0003]传统的地下室防水处理措施通常为在地下室的钢混结构内外两侧均铺设防水卷材,并使用抗渗性能优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此类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仍难以避免地下室钢混结构内受潮,同时,目前地下室的通风除潮措施大多只能作用于地下室的内部空间中,无法对地下室的钢混结构进行除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以解决传统地下室防水结构无法对地下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通风除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包括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外立面及底面均设置有防水卷材层,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内侧防水层,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的两侧相对墙体内分别设置有连通管和出气管,所述连通管的外壁连通有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均与出气管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气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壁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海绵管,所述海绵管的内侧设置有内支撑机构。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支撑机构包括芯杆,所述芯杆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套设有多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壁通过多个支撑条与芯杆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两个相邻的导气管的间隔距离不小于50cm。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卷材层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的外立面上向上延伸至地表以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导气管、连通管、进气管及出气管的设置,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内的水分会在压力作用及毛细作用下向导气管处移动,并经通孔进入导气管内,因此,只需通过进气管及连通管向导气管内持续注入干燥空气,即可使导气管内的水分蒸发并由出气管排出,以实现对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通风除潮。
[0013]2、本技术通过海绵管的设置,不仅能够对由通孔进入导气管内的水分进行吸收,且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的浇注过程中,能够避免混凝土由通孔进入导气管内,从而防止导气管被混凝土堵塞,通过设置由芯杆、支撑条及支撑环所组成的内支撑机构,能够在海绵管内侧对其提供良好的支撑。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中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中内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防水卷材层1、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水泥砂浆层3、内侧防水层4、导气管5、连通管6、进气管7、出气管8、管体9、通孔10、海绵管11、芯杆12、支撑条13、支撑环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包括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外立面及底面均设置有防水卷材层1,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泥砂浆层3,所述水泥砂浆层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内侧防水层4,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两侧相对墙体内分别设置有连通管6和出气管8,所述连通管6的外壁连通有多个导气管5,所述导气管5的出气端均与出气管8连通。
[0023]所述导气管5包括管体9,所述管体9的外壁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10,所述管体9内设置有海绵管11,所述海绵管11的内侧设置有内支撑机构。
[0024]由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材料密度大,因此渗入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内的水分会受到较大的压力,而导气管5会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内形成低压区,从而使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内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向导气管5处移动,并经通孔10进入导气管5内。
[0025]海绵管11不仅能够对由通孔10进入导气管5内的水分进行吸收,且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浇注过程中,能够避免混凝土由通孔10进入导气管5内,从而防止导气管5被混凝土堵塞。
[0026]所述内支撑机构包括芯杆12,所述芯杆12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套设有多个支撑环14,所述支撑环14的内壁通过多个支撑条13与芯杆12固定连接。
[0027]通过设置由芯杆12、支撑条13及支撑环14所组成的内支撑机构,能够在海绵管11内侧对其提供良好的支撑。
[0028]每两个相邻的导气管5的间隔距离不小于50cm。
[0029]所述防水卷材层1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外立面上向上延伸至地表以上。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31]由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材料密度大,因此渗入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内的水分会受到较大的压力,而导气管5会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内形成低压区,从而使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内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向导气管5处移动,并经通孔10进入导气管5内,因此,只需通过进气管7及连通管6向导气管5内持续注入干燥空气,即可使导气管5内的水分蒸发并由出气管8排出,以实现对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外立面及底面均设置有防水卷材层(1),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泥砂浆层(3),所述水泥砂浆层(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内侧防水层(4),所述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层(2)的两侧相对墙体内分别设置有连通管(6)和出气管(8),所述连通管(6)的外壁连通有多个导气管(5),所述导气管(5)的出气端均与出气管(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5)包括管体(9),所述管体(9)的外壁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宇闫首颖杨文奇张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