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27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均位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均位于壳体的前表面;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连通;新风风道分别与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相连通;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换热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且在第一导风组件打开时,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新风风道。用户可以看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新风可视化效果好,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吹出换热风和新风的混风,避免新风引入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可以有效增大新风的送风范围,便于新风快速扩散到室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新风出风口的面积较小,送风范围窄,新风在室内扩散速度慢,而且新风的可感受效果差,用户开启新风功能后,难以直观的看到新风出风口的开关状态,另外,在夏季和冬季时,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视化效果好,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吹出换热风和新风的混风,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而且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可以有效增大新风的送风范围,便于新风快速扩散到室内。
[0004]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均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打开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所述新风风道。
[000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位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而且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表面,这样用户可以直接看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新风的可视化效果好,而且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导风组件使换热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连通,此时只能换热风道内的换热风进入到新风风道内,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吹出换热风和新风的混风,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而且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可以有效增大新风的送风范围,便于新风快速扩散到室内。
[000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处。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格栅板上设置有多个格栅条,多个所述格栅条之间间隔设置。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换热风
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风道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新风风道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宽度,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背离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向所述新风风道内转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的长度小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的宽度。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三导风组件,所述第三导风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四导风组件,所述第四导风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和第四导风板,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四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四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0019]图3是第一导风板打开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0]图4是第一导风板关闭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空调器室内机;
[0023]10、壳体;11、换热出风口;12、第一新风出风口;13、第二新风出风口;14、格栅板;15、格栅条;20、换热器;30、换热风道;31、第一通风口;40、换热风机;50、新风模块;60、新风风道;61、第二通风口;70、第一导风组件;71、第一驱动件;72、第一导风板;80、第二导风组件;81、第二导风板;90、第三导风组件;91、第三驱动件;92、第三导风板;100、第四导风组件;101、第四驱动件;102、第四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
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5]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0026]如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换热风道30、换热风机40、新风模块50、新风风道60和第一导风组件70。壳体10主要构造空调器室内机1的结构,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观更加整体和简洁,而且壳体10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壳体10内部的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换热器20可以起到换热的作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冷和制热效果。换热风道30主要用于换热风通过,换热风可以通过换热风道30释放到室内。换热风机40设置于换热风道30内,换热风机40可以产生吸力,将室内的风吸入到换热风道30内,然后通过换热器20换热后,形成换热风释放到室内。新风模块50则主要用于室外新风进入到新风风道60,并且可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使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新健康,新风进入到新风风道60后可以释放到室内,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新风效果。而第一导风组件70可以起到导风调节的作用。
[0027]如图1

图4所示,壳体1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1、第一新风出风口12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3,换热风可以通过换热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新风出风口12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3释放到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均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和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打开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转动至所述新风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上设置有多个格栅条,多个所述格栅条之间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美娜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