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技术

技术编号:35202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1
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从第一小区的天线群接收多个终端公共的下行链路信道即DL信道,并从覆盖范围窄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的天线群接收终端专用的DL信道;以及控制单元,控制针对所述终端专用的DL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即使在灵活运用分布式MIMO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实施通信。也能够适当地实施通信。也能够适当地实施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0001]本公开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技术介绍

[0002]在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LTE(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版本(Release(Rel.))8、9)的进一步大容量、高度化等为目的,LTE

Advanced(3GPP Rel.10

14)被规范化。
[0003]还正在研究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5G+(plus)、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6G))、新无线(New Radio(NR))、3GPP Rel.15以后等)。
[0004]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3GPP Rel.8

14)中,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使用UL数据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以及UL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至少一者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非专利文献
[0007]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

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

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Rel.17以后的NR中,正在研究在用户终端(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网络(Network(NW),例如基站)之间的通信中,利用基于毫米波(mmWave)的分布式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来扩大区域覆盖范围。
[0010]在研究这样的Rel.17以后中的采用的分布式MIMO技术中,关于与NW进行通信的UE的控制方法,尚未进行研究。如果不明确该控制,则存在通信吞吐量的增大被抑制的担忧。
[0011]因此,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灵活运用分布式MIMO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实施通信的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从第一小区的天线群接收多个终端公共的下行链路信道即DL信道,并从覆盖范围窄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
的天线群接收终端专用的DL信道;以及控制单元,控制针对所述DL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即使在灵活运用分布式MIMO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实施通信。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隧道内的SFN的一例的图。
[0017]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在基站周边配置多个天线或多个TRP的例子的图。
[0018]图3A以及图3B是示出配置在基站周边的天线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19]图4是示出基于天线结构(1)的通信的一例的图。
[0020]图5是示出基于天线结构(2)的通信的一例的图。
[0021]图6A以及图6B是示出基于天线结构(2)的通信的一例的图。
[0022]图7是示出基于天线结构(3)的通信的一例的图。
[0023]图8是示出基于天线结构(4)的通信的一例的图。
[0024]图9是示出第一小区的资源区域与第二小区的资源区域正交的例子的图。
[0025]图10是示出第一小区的资源区域与第二小区的资源区域重叠的例子的图。
[0026]图1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7]图1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8]图1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9]图1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LTE的后续系统(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5G+(plus)、新无线(New Radio(NR)))中,导入了使用毫米波的无线通信方法。在Rel.15NR中,导入基于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混合波束成形(例如,波束管理(Beam Management)),在Rel.16NR中,导入分布式(Distributed)MIMO(多TRP),由此实现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通信速度以及可靠性的提高。
[0031]在Rel.17以后的NR中,期待基于分布式MIMO(多TRP)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以外的信道的通信速度以及可靠性的提高。此外,在Rel.17以后的NR中,期待使用高速移动的电车等移动体(HTS(高速列车(High Speed Train)))的情景中的、波束管理的改善。
[0032]然而,上述通信速度以及可靠性的提高是尽力而为(Best effort)型,且被应用的区域被限定。
[0033]在NR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5G+、6G等)中,与上述5G相比,还要求高数据速率/容量、大范围覆盖范围、低能量/成本、低延迟、高可靠性、多连接等。另外,在本公开中,“A/B”也可以意指“A以及B中的至少一者”。
[0034]伴随着上述6G的要求,期待从尽力而为型的通信向质量保证型的通信转换。此外,期待高速/高可靠通信被扩展为向全区域的应用,而不是区域限定的应用。
[0035]在利用毫米波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存在多个课题。例如,担心由通信距离的增大引
起的传播损耗的增大、由电波的直进性高引起的视野外(非视线(non

line of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终端,具有:接收单元,从第一小区的天线群接收多个终端公共的下行链路信道即DL信道,并从覆盖范围窄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小区的天线群接收终端专用的DL信道;以及控制单元,控制针对所述终端专用的DL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数据信道作为所述终端专用的DL信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针对所述数据信道的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对于所述第一小区的天线群的发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数据信号作为所述终端专用的DL信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针对所述数据信道的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对于所述第二小区的天线群的发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祐辉永田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