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生明专利>正文

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99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主体、除湿件、送风组件和脱附组件,主体上设置有内腔和除湿腔,内腔能够与除湿腔连通或断开连通,除湿腔能够与外部大气连通或断开连通,除湿件设置于除湿腔并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送风组件连接于主体,送风组件能够使内腔的空气在内腔与除湿腔之间循环流动并经过除湿件,送风组件能够将外部的空气送入除湿腔并经过除湿件后送回外部,脱附组件连接于主体并能够加热除湿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切换除湿腔与内腔连通或与外部大气连通,通过送风组件和脱附组件配合工作,实现对内腔的除湿和对除湿件的脱附,结构简单合理,连接方便且有利于提高内腔的密封性,除湿效果较好,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除湿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有的具有除湿功能的箱体或柜体结构,其一般是通过转轮式除湿机构进行除湿,箱体连接有由吸湿材料组成的转轮,转轮部分位于箱体内腔,部分位于箱体外,由位于箱体内腔的转轮部分吸附箱体内腔湿空气的水分,并通过转轮的转动,将吸附有水分的转轮部分转动至箱体外,由箱体外的加热装置加热蒸发出水蒸气,使吸湿材料实现脱附再生,随着转轮的转动,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箱体或柜体内部的除湿。
[0003]针对上述的除湿结构,由于转轮分为干燥区和再生区,其体积较大,连接结构也较为复杂,并且,由于转轮的转动,箱体或柜体在转轮处一般具有间隙,影响箱体本身的密封性,同时也会使转轮的除湿性能有所下降,增加相应的能耗,不便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除湿装置,其通过切换除湿腔与内腔连通或与外部大气连通,通过送风组件和脱附组件配合工作,实现对内腔的除湿以及对除湿件的脱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使用。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湿装置,其包括主体、除湿件、送风组件和脱附组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内腔和除湿腔,所述内腔能够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除湿腔能够与外部大气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除湿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并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所述送风组件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送风组件能够使所述内腔的空气在所述内腔与所述除湿腔之间循环流动并经过所述除湿件,所述送风组件能够将外部的空气送入所述除湿腔并经过所述除湿件后送回外部,所述脱附组件连接于所述主体并能够加热所述除湿件。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湿装置,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进行除湿时,除湿腔与内腔之间连通且除湿腔与外部大气之间断开连通,送风组件将内腔的空气送入至除湿腔并经过除湿件,除湿件吸附经过其的空气中的水分,降低空气的湿度,内腔的空气在内腔与除湿腔之间循环流动并经过除湿件吸附水分除湿,从而实现内腔空气的除湿干燥;进行脱附时,除湿腔与外部大气之间连通且除湿腔与内腔之间断开连通,脱附组件启动工作加热除湿件,使除湿件蒸发出水蒸气,送风组件将外部的空气送入除湿腔并经过除湿件,带走蒸发出的水蒸气并送回至外部,从而实现除湿件的脱附再生。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除湿件无需转动设置,连接方便且有利于提高内腔的密封性,除湿效果较好,便于使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内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除湿腔相连通,所述除湿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口和所述第四连通口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所述第二连通口处、所述第三连通口处和所述第四连通口处均设置有启闭
件,各个所述启闭件分别能够使对应的连通口打开或关闭。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分别位于所述除湿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通口和所述第四连通口分别位于所述除湿件的相对两侧。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启闭件为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并能够遮蔽对应连通口的门体结构。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中,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和位于所述第三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均能够由向所述除湿腔的内侧流动的气流驱使转动打开,位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和位于所述第四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均能够由向所述除湿腔的外侧流动的气流驱使转动打开,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位于所述除湿腔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位于所述除湿腔的同一侧。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启闭件为单向阀,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除湿腔中,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和位于所述第三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均能够由向所述除湿腔的内侧流动的气流驱使开启,位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和位于所述第四连通口处的所述启闭件均能够由向所述除湿腔的外侧流动的气流驱使开启,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位于所述除湿腔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位于所述除湿腔的同一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除湿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风机能够使所述除湿腔的空气由所述第一连通口向所述第二连通口流动,所述第二风机能够使所述除湿腔的空气由所述第三连通口向所述第四连通口流动。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附组件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除湿件的下侧。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附组件包括多个发热件,多个所述发热件环设于所述除湿件的周侧。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第一湿度检测组件。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主体100、第一连通口101、第二连通口102、第三连通口103、第四连通口104、内腔110、除湿腔120、启闭件130;
[0021]除湿件200;
[0022]送风组件300、第一风机310、第二风机320;
[0023]脱附组件400、发热件4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0027]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8]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所述主体(100)上设置有内腔(110)和除湿腔(120),所述内腔(110)能够与所述除湿腔(120)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除湿腔(120)能够与外部大气连通或断开连通;除湿件(200),设置于所述除湿腔(120)并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送风组件(300),连接于所述主体(100),所述送风组件(300)能够使所述内腔(110)的空气在所述内腔(110)与所述除湿腔(120)之间循环流动并经过所述除湿件(200),所述送风组件(300)能够将外部的空气送入所述除湿腔(120)并经过所述除湿件(200)后送回外部;脱附组件(400),连接于所述主体(100)并能够加热所述除湿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01)、第二连通口(102)、第三连通口(103)和第四连通口(104),所述内腔(11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101)和所述第二连通口(102)与所述除湿腔(120)相连通,所述除湿腔(120)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口(103)和所述第四连通口(104)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101)处、所述第二连通口(102)处、所述第三连通口(103)处和所述第四连通口(104)处均设置有启闭件(130),各个所述启闭件(130)分别能够使对应的连通口打开或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101)和所述第二连通口(102)分别位于所述除湿件(20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通口(103)和所述第四连通口(104)分别位于所述除湿件(200)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件(130)为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00)并能够遮蔽对应连通口的门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除湿腔(120)中,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101)处的所述启闭件(130)和位于所述第三连通口(103)处的所述启闭件(130)均能够由向所述除湿腔(120)的内侧流动的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生明
申请(专利权)人:潘生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