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及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60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及除湿机,属于空气除湿领域,包括转轮、驱动组件和再生组件,驱动组件位于转轮底部并被配置为驱动转轮转动,转轮具有一环形外壁面以及一圆形顶部开口段,环形外壁面作为迎风面以吸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圆形顶部开口段被配置为干燥空气排出口,再生组件包括再生箱,其内部形成有再生风道,外部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再生箱包裹部分转轮,再生风道内设有加热部,加热部对转轮进行加热,再生风道内还设有送风部,送风部用于送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于再生转轮的再生组件包裹环形转轮,该再生组件的布置不遮挡干燥空气流路,可有效减少气体干燥过程的流动阻力,并且该再生结构可有效的包裹住环形转轮,能够使其充分再生。其充分再生。其充分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及除湿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除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及除湿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除湿机技术中,吸附除湿的转轮除湿机,其原理是将空气的水分吸附至转盘,配合再生风与电加热烘干的作用,将转盘中的水分排出,该过程称为再生过程,转盘持续的吸附与再生,可以循环的将空气中水分排出,从而达到除湿的效果。
[0003]除湿机多采用圆形除湿转盘的设计,圆形除湿转盘的再生区一般采用扇形布置,但此设计遮挡了风道,也占用较多产品的内部空间,使得设计的产品运行除湿效率不高。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及除湿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包括转轮、驱动组件和再生组件;
[0007]转轮用于吸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转轮具有一环形外壁面以及一圆形顶部开口段,环形外壁面作为迎风面以吸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圆形顶部开口段被配置为干燥空气排出口;
[0008]驱动组件位于转轮底部并被配置为驱动转轮转动;
[0009]再生组件包括再生箱,其内部形成有再生风道,其外部形成有与再生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再生箱包裹至少部分转轮的环形外壁面且包裹部分处于再生风道内,转轮相对于再生箱能够进行转动,再生风道内设有加热部,加热部被配置为对处于再生风道内的部分转轮进行加热,再生风道内还设有送风部,送风部被配置为使再生风道内的风持续流动。
[001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处于再生风道内的部分环形外壁面包含从其底部至顶部部分。
[001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除湿结构还包括凝结组件,凝结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轮外部并与再生箱连接的凝结风道,凝结风道上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部,凝结风道具有一进风端和一出风端,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再生箱上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以使凝结风道和再生风道形成一循环风道。
[0012]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凝结风道的底部还开设有落水孔,落水孔被配置为使凝结风道内的凝结水排出。
[001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凝结风道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首尾相连。
[0014]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凝结风道的进风端形成于第三风道上,第一风道沿着其出
风的方向形成有渐扩部。
[001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风道为半圆形风道,通风部为形成于第二风道上的通风槽口。
[001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风道沿着其出风的方向形成有渐缩部。
[001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渐缩部包括扩口端和缩口端,渐缩部从其扩口端倾斜向上延伸至缩口端,其中,缩口端连接在靠近再生箱的顶部位置处。
[0018]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开设在再生箱上的补风孔,补风孔被配置为对循环风道进行补风。
[001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补风孔开设在靠近再生箱的顶部位置处。
[002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加热部的设置位置处于再生箱中的转轮上方,经凝结风道流入至再生风箱内的风经过加热部流向转轮。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座、顶盖、接水盘以及上述任意一项的转轮除湿结构,其中,转轮除湿结构垂直于顶盖设置,后面板上设有与转轮环形外壁面相对应的进风格栅,顶盖上设有与转轮圆形顶部开口段相对应的出风格栅,转轮除湿结构通过再生组件固定在前面板上。
[0022]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再生组件相对设置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设置在凝结风道和转轮之间且沿着进风格栅的进风方向依次设置。
[002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除湿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被配置为对换热组件以及除湿结构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一、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再生转轮的再生组件包裹环形转轮,该再生组件的布置不遮挡干燥空气流路,可有效减少气体干燥过程的流动阻力,并且该再生结构可有效的包裹住环形转轮,能够使其充分再生。
[0026]二、本专利技术中还设置有凝结组件,通过设置凝结组件能够对再生风进行收集和处理,促进了再生风汽水分离,使得再生风中所夹带的水分在凝结风道内较快的排出,使得再生风冷凝过程效率提升。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8]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除湿机中的转轮除湿结构实施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再生风的运动轨迹;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除湿机中的转轮除湿结构实施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再生风的运动轨迹;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除湿机中的转轮除湿结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
出了再生风的运动轨迹;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除湿机中的转轮除湿结构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4中A

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除湿机中的转轮除湿结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除湿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除湿机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7]图1

8中:1

转轮,2

转轮座,3

驱动电机,4

风叶,5

再生箱,6

加热部,7

风机,8

凝结风道,811

第一风道,812

第二风道,813

第三风道,9

通风部,10

落水孔,11

补风孔,12

前面板,13

后面板,131

进风格栅,14

底座,15

顶盖,151

出风格栅,16

接水盘,17

冷凝器,18

蒸发器,19

接水盘。
[003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轮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轮、驱动组件和再生组件;所述转轮用于吸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所述转轮具有一环形外壁面以及一圆形顶部开口段,所述环形外壁面作为迎风面以吸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所述圆形顶部开口段被配置为干燥空气排出口;所述驱动组件位于转轮底部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转轮转动;所述再生组件包括再生箱,其内部形成有再生风道,其外部形成有与所述再生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再生箱包裹至少部分所述转轮的环形外壁面且包裹部分处于所述再生风道内,所述转轮相对于再生箱能够进行转动,所述再生风道内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被配置为对处于再生风道内的部分所述转轮进行加热,所述再生风道内还设有送风部,所述送风部被配置为使所述再生风道内的风持续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再生风道内的部分环形外壁面包含从其底部至顶部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轮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凝结组件,所述凝结组件包括套设在转轮外部并与所述再生箱连接的凝结风道,所述凝结风道上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部,所述凝结风道具有一进风端和一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所述再生箱上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以使所述凝结风道和再生风道形成一循环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风道的底部还开设有落水孔,所述落水孔被配置为使所述凝结风道内的凝结水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轮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风道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首尾相连;其中,所述凝结风道的出风端形成于第一风道上,所述凝结风道的进风端形成于第三风道上,所述第一风道沿着其出风的方向形成有渐扩部。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国喜陈纪元姚刚谭小捷侯帅飞黄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