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966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设置在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对应位置上的预制主路面,所述的预制主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施工降尘临时装置,在每个施工降尘临时装置以及预制主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临时排水渠,在临时排水渠的外侧设置有预制承接称重块,在预制主路面的顶部铺设有预制防扬尘承接块,在预制防扬尘承接块和预制承接称重块之间的临时排水渠顶部设置有预制盖板,在临时排水渠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沉降池,在沉降池内设置有抽水泵;提供一个易于环保型的施工现场道路路面,为施工现场提供了有效的降尘手段,整体闭环循环处理,节省水资源,同时降尘效果明显,路面整洁度高,有效解决了施工现场临时建筑道路降尘面临的多种问题。建筑道路降尘面临的多种问题。建筑道路降尘面临的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降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道路是在建筑施工现场铺设的临时道路,建筑道路的一端始于建筑工地的外部入口,建筑道路的另一端至建筑施工现场的一个或多个施工需求位置。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道路是为了满足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等物料的输入或者输出的运输通道。在施工工地的临时道路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在施工现场实施简单结构的路面铺设。但是,由于施工现场对物料的输入和废料的输出需求,势必存在大量的进出车辆,这些装在运输物料的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对施工地的临时建筑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破坏,造成道路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道路的路面扬尘问题的加重,最终导致施工工地出现严重的扬尘污染问题。除此之外,由于运材料的输入和建筑垃圾输出作业的需求,行驶在施工现场建筑道路的车辆多装载扬尘物料进出,如果不对进出车辆实施降尘处理作业,将会对内部的施工现场以及外部的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0003]传统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采取的方法为:一是采用防尘网对临时道路实施外表面的铺设作业,用来降低车辆碾压路面造成的扬尘问题;二是采用具有隔离表面土层的防尘物料对路面实施简单的铺设,防止路面经过碾压的扬尘飞扬问题;三是在施工现成临时道路的出入口位置实施喷淋降尘作业,以达到进出车辆的简单除尘作业;四是在施工现成多区域设置喷淋降尘固定装置或者临时移动装置实施降尘作业。
[0004]上述传统的降尘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采用防尘网加盖作业的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降尘的效果,但是经过多次碾压和暴晒潮湿之后防尘网出现破损,丧失防尘效果;采用防尘物料覆盖到表面的方式其承重能力较弱,使用寿命较短,长时间后底部的尘土仍然会外露;在施工现成出入口位置实施喷淋降尘作作业的方式存在排水不便的问题,大量的使用清洁水对车辆实施喷淋造成排水困难,并且物料冲洗掉落后的排放物容易堵塞排水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传统的出入口降尘装置一般为固定结构,在进行清洁降尘作业时,不同高度的车辆实施的均为同一个降尘喷淋标准,不能针对车辆上部、中部以及底部实施彻底的降尘清洁作业,造成车辆进出后仍然携带大量的建筑灰尘,不能得到彻底的降尘除尘作业;在施工现成多区域设置喷淋降尘固定装置或者临时移动装置实施降尘作业的方式同样存在污水排放问题,多出现污水排放困难和对施工现场表面积水问题的发生。
[0005]综上所述,传统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装置较为简陋,且使用寿命短,整体规范化程度较低。同时传统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装置不能满足不同高度的车辆彻底降尘清洁的作业需求,还容易造成污水排放困难和积水严重等问题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降尘处理方式是针对降尘移动物体的定点降尘作业,或者是对非移动个物体的降尘作业,这种降尘处理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在施工现场高效集约的限制条件下,如何保持排水顺畅以及有效的防尘和找到最合理的降尘处理方式,是施工现场临时建筑道路降尘面临的严峻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方便管理和规范,满足不同车辆彻底清晰降尘作业,满足施工现场定点降尘作业,污水排放顺畅,减少积水,保护施工现场整洁度,节能环保,为施工现场临时道路提供全新的降尘处理方式,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及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对应位置上的预制主路面,所述的预制主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施工降尘临时装置,在每个施工降尘临时装置以及预制主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临时排水渠,在临时排水渠的外侧设置有预制承接称重块,在预制主路面的顶部铺设有预制防扬尘承接块,在预制防扬尘承接块和预制承接称重块之间的临时排水渠顶部设置有预制盖板,在临时排水渠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沉降池,在沉降池内设置有抽水泵。
[0008]所述的施工降尘临时装置包括开设在预制主路面顶部的过滤池,在过滤池内壁以及底壁套装设置有预制排水槽,在预制排水槽的两侧中部以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滤水网,预制排水槽通过滤水网上开设的滤水孔与临时排水渠相连通,在预制排水槽的槽底四个边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液压杆的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升降称重支撑框,在过滤池两侧的预制承接称重块上均对应设置有两根纵向送水管,两根纵向送水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底部横向送水管、中部横向送水管以及顶部横向送水管,在底部横向送水管的内侧面连通有底部喷水喷头,在中部横向送水管的内侧面连通有中部喷水喷头,在顶部横向送水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斜向支撑管,斜向支撑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喷水喷头,纵向送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注水连通阀,注水连通阀通过连接管与抽水泵相连通。
[0009]所述的预制承接称重块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块状结构组成的,每个长方体块状结构的底部均预埋在预制主路面顶面的下方,临时排水渠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片状结构组成,每个临时排水渠的两侧均分别与预制主路面和预制承接称重块的内侧面相连接,预制主路面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块状结构组成的,预制主路面的顶面位于预制承接称重块顶面的下方,预制防扬尘承接块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块状结构组成的,在预制防扬尘承接块的两侧均开设有主路盖板安装槽,在预制承接称重块上开设有与主路盖板安装槽相配合的承接盖板安装槽,预制盖板卡接在承接盖板安装槽和主路盖板安装槽上,预制盖板的顶面与预制承接称重块以及预制防扬尘承接块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0010]所述的沉降池的顶部一侧与临时排水渠的底部相连通,在沉降池的内壁设置有隔离层,在该隔离层的顶部设置有沉降池盖板,沉降池盖板的顶面与预制防扬尘承接块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抽水泵设置在临时排水渠底面下方的沉降池内,沉降池顶部一下朝向临时排水渠的一面为敞开式结构,沉降池的中下部设置在预制主路面的下方。
[0011]所述的过滤池为长方形槽状结构,过滤池的宽度与预制主路面的宽度相等,过滤池的深度与预制主路面的厚度相等,预制排水槽为顶部和两侧带有开口的槽状结构,预制排水槽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与过滤池的底部,预制排水槽的外部与过滤池的内部固定连接,预制排水槽的底壁位于临时排水渠的渠底上方,滤水网固定安装在排水渠上方的排水槽两侧,滤水网的宽度是排水槽深度的二分之一,滤水网的长度与排水槽长度方向的内壁之间
的距离相配合,纵向送水管与预制承接称重块的连接位置固定安装有送水管固定套管。
[0012]所述的四根液压杆均等分布在预制排水槽槽底的四个边角位置,每根液压杆均位于滤水网的内侧,每根液压杆的底部均固定在预制排水槽槽底的顶部,四根液压杆为同步液压杆,四根液压杆的顶部均与升降称重支撑框的底壁固定连接,升降称重支撑框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升降称重支撑框的长度与过滤池的长度相配合,升降称重支撑框的宽度不小于过滤池的宽度,并且升降称重支撑框的宽度大于两个预制承接称重块之间的间距,在升降称重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对应位置上的预制主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主路面(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施工降尘临时装置,在每个施工降尘临时装置以及预制主路面(1)的两侧均设置有临时排水渠(2),在临时排水渠(2)的外侧设置有预制承接称重块(3),在预制主路面(1)的顶部铺设有预制防扬尘承接块(13),在预制防扬尘承接块(13)和预制承接称重块(3)之间的临时排水渠(2)顶部设置有预制盖板(14),在临时排水渠(2)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沉降池(27),在沉降池(27)内设置有抽水泵(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降尘临时装置包括开设在预制主路面(1)顶部的过滤池(4),在过滤池(4)内壁以及底壁套装设置有预制排水槽(5),在预制排水槽(5)的两侧中部以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滤水网(10),预制排水槽(5)通过滤水网(10)上开设的滤水孔与临时排水渠(2)相连通,在预制排水槽(5)的槽底四个边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杆(7),液压杆(7)的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升降称重支撑框(6),在过滤池(4)两侧的预制承接称重块(3)上均对应设置有两根纵向送水管(17),两根纵向送水管(17)之间固定安装有底部横向送水管(20)、中部横向送水管(19)以及顶部横向送水管(26),在底部横向送水管(20)的内侧面连通有底部喷水喷头(21),在中部横向送水管(19)的内侧面连通有中部喷水喷头(22),在顶部横向送水管(2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斜向支撑管(24),斜向支撑管(2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喷水喷头(25),纵向送水管(17)的一侧设置有注水连通阀(18),注水连通阀(18)通过连接管与抽水泵(28)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承接称重块(3)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块状结构组成的,每个长方体块状结构的底部均预埋在预制主路面(1)顶面的下方,临时排水渠(2)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片状结构组成,每个临时排水渠(2)的两侧均分别与预制主路面(1)和预制承接称重块(3)的内侧面相连接,预制主路面(1)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块状结构组成的,预制主路面(1)的顶面位于预制承接称重块(3)顶面的下方,预制防扬尘承接块(13)是由若干预制结构的长方体块状结构组成的,在预制防扬尘承接块(13)的两侧均开设有主路盖板安装槽(12),在预制承接称重块(3)上开设有与主路盖板安装槽(12)相配合的承接盖板安装槽(11),预制盖板(14)卡接在承接盖板安装槽(11)和主路盖板安装槽(12)上,预制盖板(14)的顶面与预制承接称重块(3)以及预制防扬尘承接块(13)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池(27)的顶部一侧与临时排水渠(2)的底部相连通,在沉降池(27)的内壁设置有隔离层,在该隔离层的顶部设置有沉降池盖板(29),沉降池盖板(29)的顶面与预制防扬尘承接块(13)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抽水泵设置在临时排水渠(2)底面下方的沉降池(27)内,沉降池(27)顶部一下朝向临时排水渠(2)的一面为敞开式结构,沉降池(27)的中下部设置在预制主路面(1)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池(4)为长方形槽状结构,过滤池(4)的宽度与预制主路面(1)的宽度相等,过滤池(4)的深度与预制主路面(1)的厚度相等,预制排水槽(5)为顶部和两侧带有开口的槽状结构,预制排水槽(5)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与过滤池(4)的底部,预制排水槽(5)的外部与过滤池(4)的内部固定连接,预制排水槽(5)的底壁位于临时排水渠(2)的渠底上方,滤水网(10)固定安装在排水
渠(2)上方的排水槽(5)两侧,滤水网(10)的宽度是排水槽(5)深度的二分之一,滤水网(10)的长度与排水槽(5)长度方向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相配合,纵向送水管(17)与预制承接称重块(3)的连接位置固定安装有送水管固定套管(2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根液压杆(7)均等分布在预制排水槽(5)槽底的四个边角位置,每根液压杆(7)均位于滤水网(10)的内侧,每根液压杆(7)的底部均固定在预制排水槽(5)槽底的顶部,四根液压杆(7)为同步液压杆,四根液压杆(7)的顶部均与升降称重支撑框(6)的底壁固定连接,升降称重支撑框(6)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升降称重支撑框(6)的长度与过滤池(4)的长度相配合,升降称重支撑框(6)的宽度不小于过滤池(4)的宽度,并且升降称重支撑框(6)的宽度大于两个预制承接称重块(3)之间的间距,在升降称重支撑框(6)内侧固定安装有加强支撑杆(9),加强支撑杆(9)的安装方向与预制主路面(1)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加强支撑杆(9)的厚度与升降称重支撑框(6)的厚度相等,四根液压杆(7)均通过管道与外部的临时液压站相连通,在位于升降称重支撑框(6)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的加强支撑杆(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部支撑座(8)。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送水管(17)为四根,四根纵向送水管(17)两两对称安装在过滤池(4)两侧的预制承接称重块(3)上,安装在过滤池(4)一侧的预制承接称重块(3)上的两根纵向送水管(17)的间距不大于过滤池(4)的长度,安装在过滤池(4)两侧的预制承接称重块(3)上的纵向送水管(17)的间距不小于过滤池(4)的宽度,横向送水管(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肖贞郭闪闪马利娟崔德永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工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