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965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包括台面、吸气口、空气抽取装置、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吸管、抽气动力装置,台面设有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多个吸气口,吸气口下方通过气路管道连接空气抽取装置的吸气口,空气抽取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细分支吸管连接分支吸管的进气端,分支吸管的排气端连接在吸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制造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会议台、餐台、书桌)局部负压,利用抽气动力装置抽取局部污浊空气及时高空排放或消毒,及时稀释空气中病菌浓度/杀灭空气中病菌,达到控制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传播危险,减少为控制疾病传播而采取社区封控措施,禁止线下聚餐、会议、授课等增大社交距离措施。授课等增大社交距离措施。授课等增大社交距离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防疫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室内公共场所(如会议室、餐厅、学校教室等)暖通设计常存在卫生学缺陷,空间(空调)进气口与出气口均位于房间顶端(天花板),气流易短路,房间换气效率受影响,实际上换气次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公共场所人口聚集,空气容易受患者/带病菌者呼出的携带病菌气溶胶污染。室内密闭公共场所可能携带病菌的气溶胶不易及时排出室外,病菌得不到快速稀释。(防护)口罩久戴易造成呼吸不适、语言交流困难而影响在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使用依从性。这些,均是病菌通过密闭公共场所的共同暴露导致传播呼吸道疾病,让线下会议、聚餐、上学等日常正常行为成为呼吸道传染病在社区传播的高危因素,让公共场所成为病菌传播的“搅浑器”。
[0003]为了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行,人们常采取限制线下会议、限制堂食、组织线上教学等疫情社区传播控制措施,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发展。目前亟需解决公共场所(如会议室、餐厅、学校等)换气效率低,病菌容易在密闭公共场所传播问题,避免一旦有疫情出现就停止线下会议、停止堂食、停止线下教学等极端影响日常生产、生活、学习的控制措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创造解决的技术问是解决室内密闭公共场所换气效率低,实际换气次数不达标,携带病菌的气溶胶不能及时排出室外,空气得不到及时净化,使室内密闭公共场所暴露成为感染病菌的危险因素,甚至因为“时空重叠”吸入致病毒菌而发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包括台面、吸气口、空气抽取装置、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吸管、抽气动力装置,台面设有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多个吸气口,吸气口下方通过气路管道连接空气抽取装置的吸气口,空气抽取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细分支吸管连接分支吸管的进气端,分支吸管的排气端连接在吸管上,吸管上部加装有抽气动力装置,吸管的内部气路腔体连接抽气动力装置的进气端,抽气动力装置的排气端位于吸管的末端对应位置处。
[000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制造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会议台、餐台、书桌)局部负压,利用抽气动力装置抽取局部污浊空气及时高空排放,及时稀释空气中病菌浓度,达到控制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传播危险,减少为控制疾病传播而采取社区封控措施,禁止线下会议、授课、聚餐等增大社交距离措施。
[0007]进一步的,台面设有骨架支撑结构,在台面下层中央设圆形支撑点支撑上层台面,也可于适当位置设环形导轨支撑上层台面,有中心圆形支撑点(比如圆形小型餐桌结构),有环形周边支撑点/条(比如会议台/大型餐台/课桌等),有中央空心而周边有条状支撑双
轨(比如大的中央下陷的会议台)等。
[0008]进一步的,吸气口结合台面形状和台面上层覆盖范围,可设圆孔、狭窄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吸气口形状和截面积大小的设计应符合通风和美观需要。
[0009]进一步的,吸气口周围设有多条台面U型导水槽。
[0010]进一步的,细分支吸管接驳返流止回阀门后,再与其他细分支吸管并列串联接入分支吸管。
[0011]进一步的,吸气口、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吸管的接口连接处采用“三防”(防鼠、防苍蝇、防蟑螂)设计。
[0012]进一步的,分支吸管预留细分支吸管的接口,以连接同一房间的细分支吸管。
[0013]进一步的,吸管采用高空排放污浊空气的设计,排气口设置防水装置,且排气口朝下设计。
[0014]进一步的,抽气动力装置包括两台,采用“用一备一”的设计结构。
[0015]进一步的,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吸管内部设置有LED消毒紫外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一的台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实施例二的台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实施例三的台面结构示意图。
[0022]如图所示:1、台面,2、吸气口,3、空气抽取装置,4、细分支吸管,5、分支吸管,6、吸管,7、抽气动力装置,8、台面U型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台面设有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多个吸气口,吸气口下方通过气路管道连接空气抽取装置的吸气口,空气抽取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细分支吸管连接分支吸管的进气端,分支吸管的排气端连接在吸管上,吸管上部加装有抽气动力装置,吸管的内部气路腔体连接抽气动力装置的进气端,抽气动力装置的排气端位于吸管的末端对应位置处。本产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动力装置让每位参与会议、聚餐、上课者等呼吸带前形成局部负压空间,呼出的污浊气溶胶被负压污浊空气收集器抽入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串联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再串联吸管,吸管接入屋顶A/B(一用一备)抽气动力装置,抽气动力装置接吸管后高空(高于屋面5m以上)排放污浊空气。病菌浓度得到及时稀释,或被管道内壁的紫外线杀灭、或被太阳紫外线杀灭,均保证病菌达到安全排放,从而控制室内密闭公共场所暴露传播病菌的危险,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秩序。
[002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台面底部设有骨架支撑结构,在台面对角线上及其交叉点或圆点处设支撑面,也可于适当位置设环形导轨。会议台、餐台、课桌等需根据具体尺寸结构设置对应的骨架支撑结构,结合现场需要,形成会议桌、餐台和学习桌等的支
撑结构。台面的使用场景考虑负重设计,不易破裂耐高温设计,易清洁设计;可增设旋转或移动功能设计;考虑排气需要,边缘宜相对下层台面内移0.5

1.0cm设计;不覆盖导水槽,不影响导水槽清洁设计;不影响其他功能前提下,上层台面中心区(圆心区)也可镂空,在下层台面增设吸气口设计。除此之外,支撑上层的支撑结构可选用带状或点状,也可于适当位置设环形导轨,着力点均在下层台面,可有不影响上层台面旋转、移动设计,上层台面下表面与下层台面上表面间距约1.0

2.0cm。
[0026]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气口结合台面形状和台面上层覆盖范围,设圆孔、狭窄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吸气口的形状选择需考虑通气、负压需要,考虑艺术、美观等装饰设计要素,有“三防”(防鼠、防蟑螂、防苍蝇等)设计。
[0027]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气口周围设有多条U型导水槽。U型导水槽设计深度、宽度形成的截面满足排水量需求,防止可能出现的最大量液体流进空气抽取装置,一般设于周边,无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包括台面(1)、吸气口(2)、空气抽取装置(3)、细分支吸管(4)、分支吸管(5)、吸管(6)、抽气动力装置(7)、台面U型导水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1)设有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多个吸气口(2),吸气口(2)下方通过气路管道连接空气抽取装置(3)的吸气口,所述空气抽取装置(3)的排气口通过细分支吸管(4)连接分支吸管(5)的进气端,所述分支吸管(5)的排气端连接在吸管(6)上,所述吸管(6)上部加装有抽气动力装置(7),吸管(6)的内部气路腔体连接抽气动力装置(7)的进气端,抽气动力装置(7)的排气端位于吸管(6)的末端对应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1)底部设有骨架支撑结构,在台面(1)对角线上及其交叉点或圆点处设支撑面,也可于适当位置设环形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室内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2)结合台面(1)形状和台面(1)上层覆盖范围,设圆孔、狭窄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截面积的结构,形状和截面积大小的设计应符合通风和美观需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东袁俊蔡文峰许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卫生检验中心广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