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962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和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部件和中间支撑组件,所述中间支撑组件支撑在所述压缩机部件下方。所述压缩机部件和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均为刚体构件,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不等。基于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不等,所以振动在所述压缩机部件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之间传递的过程中将存在能量损失,达到减振的效果。而且基于所述压缩机部件和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均为刚体构件,所以在搬运和船载等环境下所述做压缩机部件和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变形量较小,所以压缩机本体稳定性较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和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
,特别是涉及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属于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压缩机的能效已经优化到较高水平,人们越来越注重压缩机振动噪音大小。一般用于减小压缩机振动噪音的方式为,在压缩机底部设置弹性支撑件,比如橡胶垫。这种减振方式虽然能够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在运输和船载等环境下存在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为达到一定减振效果,导致稳定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和空调系统,通过将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设计为不等,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而且基于所述压缩机部件和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均为刚体构件,所以在运输和船载等环境下稳定性较高。
[0004]一种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包括:
[0005]压缩机部件,所述压缩机部件包括压缩机本体和用于支撑在所述压缩机本体下方的压缩机支撑脚,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k0/m0,其中k0表示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0表示所述压缩机部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
[0006]中间支撑组件,所述中间支撑组件支撑在所述压缩机部件下方,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k1/m1,其中k1表示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1表示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r/>[0007]所述压缩机部件和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均为刚体构件,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不等。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减振单元还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位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下方,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之间设有过渡支撑组件,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2=k2/m2,其中k2表示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2表示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
[0009]所述过渡支撑组件为刚体构件,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与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2不等。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横板、两个第一竖板、两个第二竖板和两个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板背离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均与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均支撑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上方,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一一对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焊接;
[0012]和/或,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焊接;
[0013]和/或,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均与所述第一横板焊接;
[0014]和/或,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
[0016]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厚度均不小于12mm;
[0017]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二竖板的厚度均不小于12mm。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质量比M3=k3/m3,其中k3表示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3表示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质量且单位为kg,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2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质量比M3不等。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下方设有壳管支撑组件,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4=k4/m4,其中k4表示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4表示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
[0020]所述壳管支撑组件为刚体构件,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质量比M3与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4不等。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管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板、两个第三竖板、两个阻振质量块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二弧形板支撑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下方,所述第二横板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三竖板均支撑在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三竖板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布置,每一个所述阻振质量块均连接两个所述第三竖板,两个所述阻振质量块在第四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交。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焊接;
[0023]和/或,每个所述第三竖板均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焊接,每个所述第三竖板均与所述第二横板焊接;
[0024]和/或,所述阻振质量块与所述第三竖板焊接;
[0025]和/或,所述第二横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
[0026]和/或,所述阻振质量块的厚度不小于60mm。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0/M1大于3,M1/M2小于0.75,M2/M3大于10,M3/M4小于0.1。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下方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刚度质量比M5=k5/m5,其中k5表示所述底座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5表示所述底座的质量且单位为kg;
[0029]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4与所述底座的刚度质量比M5不等。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管支撑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的厚度为7mm~9mm。
[00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包括C型钢和支撑面板,所述C型钢与所述支撑面板连接围成中空结构,所述C型钢上背离所述支撑面板的表面与所述压缩机部件连接,或者所述支撑面板上背离所述C型钢的表面与所述压缩机部件连接。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型钢与所述支撑面板焊接;
[0034]和/或,所述C型钢为厚度不大于6mm的板钢弯折形成;
[0035]和/或,所述支撑面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
[00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壳体与所述压缩机支撑脚一体铸造连接。
[00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支撑脚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壳体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加强肋板,每个所述第一加强肋板的厚度均不小于6mm;
[0038]和/或,所述压缩机支撑脚上背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壳体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加强肋板,所述第二加强肋板的厚度不小于6m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部件,所述压缩机部件包括压缩机本体和用于支撑在所述压缩机本体下方的压缩机支撑脚,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k0/m0,其中k0表示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0表示所述压缩机部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中间支撑组件,所述中间支撑组件支撑在所述压缩机部件下方,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k1/m1,其中k1表示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1表示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所述压缩机部件和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均为刚体构件,所述压缩机部件的刚度质量比M0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不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减振单元还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位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下方,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之间设有过渡支撑组件,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2=k2/m2,其中k2表示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2表示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质量且单位为kg;所述过渡支撑组件为刚体构件,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1与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2不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横板、两个第一竖板、两个第二竖板和两个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板背离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均与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均支撑在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上方,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焊接;和/或,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焊接;和/或,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所述第二竖板均与所述第一横板焊接;和/或,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中间支撑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厚度均不小于12mm;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二竖板的厚度均不小于12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质量比M3=k3/m3,其中k3表示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且单位为N
·
m

1,m3表示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质量且单位为kg,所述过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2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刚度质量比M3不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减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管式换热器下方设有壳管支撑组件,所述壳管支撑组件的刚度质量比M4=k4/m4,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涵锋张龙爱周江峰姜国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