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57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涉及到冷库能源试验方法领域,包括冷库能源系统和冷库能源的实验方法,该冷库能源系统包括外壳体、中间壳体、内壳体、制冷器、制冷罐,所述外壳体套设在中间壳体的外部,外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形成保温腔室,中间壳体套设在内壳体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库能源系统中能源量的使用、冷量的产生量、冷量的流失量等数据的监测,使得冷库中能源的使用参数可实时调整,达到节省能源和合理使用的目的,可通过改变制冷器的功率达到实时调整实验参数的目的。功率达到实时调整实验参数的目的。功率达到实时调整实验参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库能源试验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冷库的能源管理系统是冷库中制冷系统的核心,主要集中在制冷器及冷凝罐和能源三个方面。现有电冷库能源测试研发实验室中,能源使用量尚无可行的数据监测系统,无法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如能源量的使用、冷量的产生量、冷量的流失量等数据,导致无法实时调整实验参数,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包括冷库能源系统和冷库能源的实验方法;
[0006]该冷库能源系统包括外壳体、中间壳体、内壳体、制冷器、制冷罐,所述外壳体套设在中间壳体的外部,外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形成保温腔室,中间壳体套设在内壳体的外部,中间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制冷腔室,所述制冷罐和制冷器之间通过铜管连通,制冷罐、制冷器、铜管之间组成一个连通的管道结构,管道结构的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体和中间壳体的两端,管道结构的两端连通在制冷腔室的两端,管道结构连通在制冷腔室两端的部分为输出端管道和输入端管道,制冷器工作时产生的冷量通过输入端管道输送给制冷腔室中,制冷腔室中的冷量通过内壳体的内壁传递到内壳体的内部给内壳体中存储的物品制冷,制冷腔室中的冷量通过输出端管道位置传递到制冷罐中再次供应制冷器中循环使用;
[0007]所述输入端管道和输出端管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第一监测单元监测进入制冷腔室中的冷量总量,第二监测单元监测排出制冷腔室中的冷量总量,所述保温腔室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监测保温腔室中温差变化的第一监测机构,第一监测机构监测保温腔室中温差变化总量;
[0008]该冷库能源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监测冷量输入量,通过第一监测单元监测进入制冷腔室中的冷量总量,此监测值为:A1 kcal/h;
[0010]S2:监测冷量输出量,通过第二监测单元监测排出制冷腔室中的冷量总量,此监测值为:A2 kcal/h;
[0011]S3:监测冷量流失量,通过第一监测机构监测保温腔室中温差变化总量,可得出内壳体中冷量流失向中间壳体外部的总量,此监测值为:S1 kcal/h;
[0012]S4:实现实时冷量变化的监测,A1

A2的差值B1为每小时进入制冷腔室中的冷量,实现了单位时间内冷量实际使用量的监测,B1

S1的差值C1为每小时内壳体内产生实际效
应的冷量使用量,实现了单位时间内内壳体内产生实际效应的冷量使用量,S1为单位时间内内壳体中冷量的流失量。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在保温腔室内壁呈等距离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监测机构监测到的数据:s1、s2、s3
······
sn的总数平均值为内壳体中冷量实际流失总量S1。
[0014]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库能源系统中能源量的使用、冷量的产生量、冷量的流失量等数据的监测,使得冷库中能源的使用参数可实时调整,达到节省能源和合理使用的目的,可通过改变制冷器的功率达到实时调整实验参数的目的。
[0015]具体的,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监测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监测机构监测到的数据:s1、s2、s3
······
sn的总数平均值为内壳体中冷量实际流失总量S1,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冷量实际流失总量数值。
[0016]优选的,所述输出端管道中设置有用于监测空气流速的第二监测机构,所述输入端管道中设置有用于监测空气流速的第三监测机构,通过第二监测机构、第三监测机构监测到铜管内单位时间空气的流通量可得知冷量的通过量A2和A1。
[0017]实际使用时,第二监测机构和第三监测机构均可使用速度传感器等装置,第一监测机构可使用温度传感器等装置,通过监测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的方法来确定冷量,这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方式,得到的冷量数值准确。
[0018]优选的,所述输入端管道和输出端管道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监测通过输入端管道、输出端管道位置空气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温度的第五监测机构、第四监测机构。
[0019]进一步的,第五监测机构和第四监测机构均可使用温度传感器等装置,第五监测机构用于监测通过输入端管道、输出端管道位置空气的温度。
[0020]优选的,所述输入端管道中设置有供制冷器产生的冷量单向进入制冷腔室中的第二单向阀,所述输出端管道中设置有供制冷腔室中的冷量单向进入制冷罐中的第一单向阀。
[0021]优选的,所述铜管的外部套设有保温管。
[0022]保温管起到了避免铜管中冷量流失的目的,铜管可起到将制冷腔室中的冷量循环供应到制冷器使用的目的,使得冷量在制冷腔室中不易形成高压现象。
[0023]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为导热层,制冷腔室中的冷量经过导热层传递到内壳体的内部,所述中间壳体的外壁为保温层,保温层阻止制冷腔室中的冷量向中间壳体外部流失。
[0024]优选的,所述铜管穿过外壳体两端的位置与外壳体之间保持密封。
[0025]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门体,门体上相应的设置有与外壳体、中间壳体之间密封的结构层。
[0026]该系统中,门体在图中未示出,不作为保护重点,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常规性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0027]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为隔热层,隔热层阻止外部热量进入保温腔室,也同时阻止保温腔室内部冷量传递向外壳体外部。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包括冷库能源系统和冷库能源的实验方
法,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库能源系统中能源量的使用、冷量的产生量、冷量的流失量等数据的监测,使得冷库中能源的使用参数可实时调整,达到节省能源和合理使用的目的,可通过改变制冷器的功率达到实时调整实验参数的目的;
[0030]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监测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监测机构监测到的数据:s1、s2、s3
······
sn的总数平均值为内壳体中冷量实际流失总量S1,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冷量实际流失总量数值;
[003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第二监测机构和第三监测机构均可使用速度传感器等装置,第一监测机构可使用温度传感器等装置,通过监测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的方法来确定冷量,这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方式,得到的冷量数值准确;
[003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保温管起到了避免铜管中冷量流失的目的,铜管可起到将制冷腔室中的冷量循环供应到制冷器使用的目的,使得冷量在制冷腔室中不易形成高压现象;
[0033]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A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冷库能源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库能源系统和冷库能源的实验方法;该冷库能源系统包括外壳体(1)、中间壳体(2)、内壳体(3)、制冷器(7)、制冷罐(6),所述外壳体(1)套设在中间壳体(2)的外部,外壳体(1)与中间壳体(2)之间形成保温腔室(4),中间壳体(2)套设在内壳体(3)的外部,中间壳体(2)与内壳体(3)之间形成制冷腔室(5),所述制冷罐(6)和制冷器(7)之间通过铜管(8)连通,制冷罐(6)、制冷器(7)、铜管(8)之间组成一个连通的管道结构,管道结构的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体(1)和中间壳体(2)的两端,管道结构的两端连通在制冷腔室(5)的两端,管道结构连通在制冷腔室(5)两端的部分为输出端管道(10)和输入端管道(11),制冷器(7)工作时产生的冷量通过输入端管道(11)输送给制冷腔室(5)中,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通过内壳体(3)的内壁传递到内壳体(3)的内部给内壳体(3)中存储的物品制冷,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通过输出端管道(10)位置传递到制冷罐(6)中再次供应制冷器(7)中循环使用;所述输入端管道(11)和输出端管道(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第一监测单元监测进入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总量,第二监测单元监测排出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总量,所述保温腔室(4)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监测保温腔室(4)中温差变化的第一监测机构(12),第一监测机构(12)监测保温腔室(4)中温差变化总量;该冷库能源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监测冷量输入量,通过第一监测单元监测进入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总量,此监测值为:A1 kcal/h;S2:监测冷量输出量,通过第二监测单元监测排出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总量,此监测值为:A2 kcal/h;S3:监测冷量流失量,通过第一监测机构(12)监测保温腔室(4)中温差变化总量,可得出内壳体(3)中冷量流失向中间壳体(2)外部的总量,此监测值为:S1 kcal/h;S4:实现实时冷量变化的监测,A1

A2的差值B1为每小时进入制冷腔室(5)中的冷量,实现了单位时间内冷量实际使用量的监测,B1

S1的差值C1为每小时内壳体(3)内产生实际效应的冷量使用量,实现了单位时间内内壳体(3)内产生实际效应的冷量使用量,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福思克冷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