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优选油井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947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优选油井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涉及油田增产技术领域,利用待选区块优选的评价指标构建矩阵,并计算每个评价指标计算权重向量构成权重向量矩阵,而后对各评价指标的指标隶属度构成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得到隶属度矩阵,权重向量矩阵与隶属度矩阵相结合计算扩容改造指数,通过扩容改造指数来选取优选改进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系统扩容选区评判模型,有利于科学选井,大大提高了改造区域的选定成功率;操作便捷,只需要收集相关基础数据即可计算;对优选区域进行系统扩容,更有利于增大扩容区域,形成大规模的复杂微裂缝网络,沟通注采井网间连通性,改善地层流通性,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油井采收率。提高了油井采收率。提高了油井采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优选油井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增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优选油井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渗、超低渗油藏具有物性差、渗流能力弱等特征,压裂改造初期能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情况,同时采用注水开发为地层持续提供能量,从而实现有效开发。但随着开发时间延长,油井受储层致密、裂缝沟通程度等因素影响,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储层动用不充分,严重影响油井产能,需要采取相应改造措施提产。
[0003]《一种油气井地应力扩容改造增产方法》(CN 111271043 B)提出一种单井地应力扩容方法,该方法仅针对单井进行扩容改造,其改造效果如图2所示,改造过程中的技术手段相对较常规。然而针对单井进行扩容改造,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微裂缝网络,对改造区域整体采用扩容技术,则可能有利于沟通地层天然裂缝和诱导次生裂缝产生,形成复杂的微裂缝体系,改善注采井网间连通性,提高未动用储层的采收率,最大程度地实现油井增产。《一种长水平段油井储层微压裂方法》(CN 112832731 A)公开了一种长水平段油井储层微压裂方法,该方法仅针对单井多段的微压裂改造,且对改造井未进行优选。如何选定改造区域是影响整体改造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没有专门的优选规则,仅凭极少数经验丰富的专家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但也无法保证成功率。而区域选定不合理,轻则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重则破坏油井,使得油井开发难度进一步提升。《一种注水井扩容储层改造方法》(CN 111219176 B)涉及的改造方法是针对注水井,且其采用的地应力预处理方式为低速和压力控制的注水方式,改造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优选油井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以解决现有区域整体改造区域选择困难进而影响整体改造成效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优选油井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确定优选区块剩余油储量范围。此范围值应结合国家政策及待开采区块整体情况、开采策略综合确定,而不是单一的仅通过计算公式确定,以使剩余油储量范围值合理,具有改造指导意义;
[0008](2)选定多个待选区块,收集各个待选区块地层及油井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储层在平面上的展布、油藏温压条件、地层条件下的孔隙流体性质,计算区块内储层的剩余油储量,若剩余油储量在步骤1范围内则进行步骤3,否则退出;
[0009](3)设定待选区块优选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采出程度及储层平均压力,根据每个指标相比于其它指标的重要性,构造相对比重矩阵:
[0010]K=(k
ij
)
n
×
n
[0011](4)计算相对比重矩阵不一致性,满足不一致性要求后,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并构造权重向量,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0012][0013]其构成的向量M=(m1,m2,m3,

,m
n
)
z
即为权重向量;
[0014](5)对由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构成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隶属度矩阵:
[0015]L=(l1,l2,l3,

,l
n
)
[0016]建立扩容改造评判结果向量R=L
×
M=(r1,r2,r3,

,r
n
),并计算各区域扩容改造指数H,计算公式如下:
[0017][0018]比较各个待选区块的扩容改造指数H的大小,取扩容改造指数H的最大值,优选出待改造区域;
[0019](6)模拟扩容改造后的区域渗透率分布,划定区域内最经济、高产的改造井数范围。
[0020](7)测试改造井区所在储层的最小主应力和破裂压力,确定后续施工压力上下限;
[0021](8)通过连续水力喷射对改造井区储层进行地应力预处理,利用连续的高速水流的冲蚀作用,增大改造井区井周的孔隙体积,清除井周堵塞情况,尽可能均匀地动用油藏;水力喷射压力控制在储层最小主应力与破裂压力之间,实现低渗层的较大体积改造,提高改造区域整体渗流能力;
[0022](9)注入低砂比携砂液,携砂液中加细砂或陶粒,粒径40~70目,砂比8~14%;携砂液综合滤失系数≤1
×
10
‑3m/min
0.5
,粘度50~150mPa
·
s,用以支撑各井近井地带的微裂缝,并使裂缝具有足够导流能力;
[0023](10)焖井5~8天,保证微裂缝充分延展。
[0024]作为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相对比重矩阵K调整至满足不一致性JQ<0.1,JQ计算公式为:
[0025][0026]其中:QC为视矩阵阶数而定的固定数值,QC与矩阵阶数的关系如表2所示:
[0027]表2 QC取值表
[0028]矩阵阶数1234567

QC值000.580.91.121.241.32

[0029]作为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待选区块优选的评价指标分别为:渗透率<100mD、表皮系数>0.1,采出程度<35%、储层平均压力5MPa~50MPa。
[0030]更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渗透率、表皮系数、采出程度、储层平均压力四个评
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0031](1)渗透率:
[0032](2)表皮系数:
[0033](3)采出程度:
[0034](4)储层平均压力:
[0035]作为优选地,步骤(6)中,在模拟扩容改造后的区域渗透率分布过程中采用的是集成了大数据分析的数值模拟系统。此数值模拟系统与常规数值模拟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集成了大数据分析方法,于模型中预先导入大量实际数据,用于实时对比模拟结果,且在模型运算过程中即可查看改造井实时模拟效果。
[0036]作为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最小主应力的测试过程为:通过大排量但短促的方式向地层泵入高压流体,泵注期间停泵2次,并对停泵后的压降曲线进行转换分析,得出裂缝线性流和地层径向流切线,其交点即为水平最小主应力。
[0037]作为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破裂压力的测试采用小型水压致裂法,分别计算获得各层破裂压力。
[0038]作为优选地,步骤(9)中,所述携砂液中加细砂或陶粒,细砂或陶粒的粒径为40~70目,砂占比8~14%;携砂液综合滤失系数≤1
×
10
‑3m/min
0.5
,粘度为50~150mPa
·
s。
[0039]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40]1、建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井优选增产改造区域的系统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优选区块剩余油储量范围;(2)选定多个待选区块,收集各个待选区块地层及油井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储层在平面上的展布、油藏温压条件、地层条件下的孔隙流体性质,计算区块内储层的剩余油储量,若剩余油储量在步骤1范围内则进行步骤3,否则退出;(3)设定待选区块优选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采出程度及储层平均压力,根据每个指标相比于其它指标的重要性,构造相对比重矩阵K=(k
ij
)
n
×
n
(4)计算相对比重矩阵K不一致性,满足不一致性要求后,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构造权重向量,权重计算公式如下:其构成的向量M=(m1,m2,m3,

,m
n
)
z
即为权重向量;(5)对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组成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隶属度矩阵:L=(l1,l2,l3,

,l
n
)建立扩容改造评判结果向量R=L
×
M=(r1,r2,r3,

,r
n
),并计算各区域扩容改造指数H,计算公式如下:比较各个待选区块的扩容改造指数H的大小,取扩容改造指数H的最大值,优选出最佳待改造区域;(6)模拟扩容改造后的区域渗透率分布,划定区域内最经济、高产的改造井数范围;(7)测试改造井区所在储层的最小主应力和破裂压力;(8)通过连续水力喷射对改造井区储层进行地应力预处理,清除井周堵塞,增大改造井区井周孔隙体积,从而尽可能均匀地动用油藏;水力喷射注入压力控制在储层最小主应力与破裂压力之间,实现低渗层的较大体积改造,提高改造区域整体渗流能力;(9)注入低砂比携砂液,用以支撑各井近井地带的微裂缝,并使裂缝具有足够导流能力;(10)焖井5~8天。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萍萍敖科詹思源杨磊路宇豪邢杨义
申请(专利权)人:捷贝通石油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