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38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在基座上的动力传输组件,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用于将风轮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模组,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与风轮连接的第一轴以及与发电机模组连接的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上设有柱形筒,所述柱形筒周向内壁上并列设有多个基块,所述基块上沿所述柱形筒径向方向上滑动设有第一抵接块,且所述基块与所述第一抵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轴上设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周向外壁上并列设有多个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所述第一抵接块基于所述风轮的转速与所述第二抵接块相互抵接。速与所述第二抵接块相互抵接。速与所述第二抵接块相互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风机预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预警相关
,具体的说是驱动风机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风机即风力发电机,其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自然界中,风力的大小基本上时刻在变化,风力发电机中设置有限速保护机构,其一般都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外壳上的风力传感器检测风力大小,在检测到风力过大时就会控制壳体内驱动机构带动减速机构对风轮减速,达到对风力发电机的一个限速保护。
[0003]如公告号为CN216741815U,公告日为2022年06年14日的技术,其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限速安全机构,包括圆形罩和风轮传动轴,风轮传动轴的外壁通孔轴承与圆形罩的轴心处转动穿插连接,圆形罩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风轮传动轴的外壁且位于圆形罩的内腔位置处固定套设有连接轴套,连接轴套的外壁呈环形阵列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板,圆形罩内腔的底部填充有阻尼液,圆形罩的顶端设置有回收机构。本技术利用在传动轴外部加装圆形罩,再配合圆形罩和传动轴之间连接轴套、阻尼板和阻尼液的设置,能够在传动轴转速过快时,利用传动轴带动阻尼板转动,使得多个阻尼板不断的与阻尼液接触,从而利用阻尼板与阻尼液之间的阻力来对传动轴进行减速,不用经常性进行拆装更换,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0004]现有风力发电机中限速保护机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是基于风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去主动控制风轮的转速,但自然界的风力变化不是一个缓慢变化过程,当风力突然变大时,如台风或者龙卷风时(统计数据显示相当部分的风机损毁发生在风速剧烈变化或者持续的高风速时),此时风力传感器的的响应时间会相对太长,风轮的转速却已经大幅度超过其正常转速的范围,此时限速保护机构不足以及时对风轮减速进行做功,如此便会导致发电机转速过快造成损毁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驱动风机预警装置,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在基座上的动力传输组件,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用于将风轮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模组,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与风轮连接的第一轴以及与发电机模组连接的第二轴:
[0008]所述第一轴上设有柱形筒,所述柱形筒周向内壁上并列设有多个基块,所述基块上沿所述柱形筒径向方向上滑动设有第一抵接块,且所述基块与所述第一抵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轴上设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周向外壁上并列设有多个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所述第一抵接块基于所述风轮的转速与所述第二抵接块相互抵接。
[0009]上述的,所述第二抵接块在所述柱形块的径向方向上滑动设置,且所述柱形块的周向外壁上并列设有多个动力块,且所述柱形块与所述动力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抵接块与所述动力块一一对应,且所述动力块在所述柱形块的径向方向上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抵接块基于所述动力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抵接块相互抵接。
[0010]上述的,所述第二抵接块的质量小于所述动力块的质量。
[0011]上述的,所述柱形块的周向上并列转动设有多个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抵接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抵接块与与所述动力块上均安装有齿条,且该两个所述齿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0012]上述的,所述柱形块的端面周向上并列铰接设有多对拨杆,且每对拨杆的其中一端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拨杆上开设有腰型滑槽,所述动力块上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槽与所述滑杆活动连接。
[0013]上述的,所述第一抵接块的宽度尺寸小于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的距离尺寸。
[0014]上述的,所述第一抵接块正对所述柱形块的端面与所述柱形块的周向外壁之间滑动接触。
[0015]上述的,所述柱形筒的周向内壁上并列开设有多个与其圆弧度相同的滑道,所述基座与所述滑道一一对应,且所述基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内,所述滑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基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0016]上述的,所述第一抵接块在运动行程中与所述第二抵接块接触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气囊,所述基座内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通过气管连通。
[0017]上述的,所述基座上位于所述第二气囊所在位置处滑动设置有第一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在所述柱形筒的径向方向上滑动设置,且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一摩擦块连接,所述滑道内固接有摩擦条,所述摩擦块与摩擦条之间摩擦接触。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基块上设置第一抵接块,在风轮受风力影响处于正常的转动范围内时,风轮带动柱形筒的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使得第一抵接块对第一弹簧产生压力,此时第一抵接块与第二抵接块正常相互抵接,实现将风轮动力传动给发电机模组,当风力突然增大时,风轮带动柱形筒转动速度超过正常范围,其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第一抵接块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如此第一抵接块会与第二抵接块脱离,使得风轮传递给发电机模组的动力被切断,发电机模组不再受风轮动力带动发电,如此实现一种解耦方式以保护发电机模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的动力传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的动力传输组件侧视平面结构
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的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3的B

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的动力传输组件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的动力传输组件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的A
’‑
A

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8的B
’‑
B

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基座;2、动力传输组件;20、第一轴;21、第二轴;22、柱形筒;23、基块;24、第一抵接块;25、柱形块;26、第二抵接块;27、动力块;28、第一齿轮;29、齿条;30、拨杆;31、第二齿轮;32、滑杆;33、滑槽;34、滑道;35、第一气囊;36、第二气囊;37、气管;38、第一摩擦块;39、摩擦条;40、摩擦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在基座上的动力传输组件,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用于将风轮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与风轮连接的第一轴以及与发电机模组连接的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上设有柱形筒,所述柱形筒周向内壁上并列设有多个基块,所述基块上沿所述柱形筒径向方向上滑动设有第一抵接块,且所述基块与所述第一抵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轴上设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周向外壁上并列设有多个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所述第一抵接块基于所述风轮的转速与所述第二抵接块相互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块在所述柱形块的径向方向上滑动设置,且所述柱形块的周向外壁上并列设有多个动力块,且所述柱形块与所述动力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抵接块与所述动力块一一对应,且所述动力块在所述柱形块的径向方向上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抵接块基于所述动力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抵接块相互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块的质量小于所述动力块的质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风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块的周向上并列转动设有多个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抵接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抵接块与与所述动力块上均安装有齿条,且该两个所述齿条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辉高延庆樊志勇张存峰张德新谷金达刘旭隆孙晓明张寅孟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