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11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包括网壳结构及拉设在所述网壳结构下方的索网结构;其中,所述网壳结构,中心具有开口,所述网壳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跨度;索网结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内环索及第二内环索,所述第一内环索沿周向拉设在整个所述网壳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二内环索沿周向拉设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通过在网壳结构中跨度较大的第一部分的下方增设第二内环索,以使所述第二内环索与第一内环索共同承受上部网壳结构传递的荷载,使得整个结构体系受力更加均匀合理,不需要额外增大所述第二部分处相关杆件的截面尺寸,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转型加快,人们对建筑物逐渐提出了性能优良、造型优美、覆盖空间大等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不论在数量还是规格方面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不仅为国家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极大推动了大跨空间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0003]目前大跨空间结构常用的基本结构类型有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索网结构、薄膜结构等,对于中间开口且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通常包括网壳结构及拉设在所述网壳结构下方的索网结构,当所述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的开口并非为规则的圆形时,所述网壳结构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存在跨度相差较大的问题,导致所述网壳结构跨度较大部分处下方的索网结构需要承受的荷载远超跨度较小处的索网结构需要承受的荷载,从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受力不均匀,需要增大跨度较大部分处的相关杆件的截面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使得结构体系受力更加均匀合理,在保证建筑效果的同时不需额外增大杆件的截面尺寸,提高了结构体系的经济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包括网壳结构及拉设在所述网壳结构下方的索网结构;其中,
[0006]所述网壳结构,中心具有开口,所述网壳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跨度;
[0007]索网结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内环索及第二内环索,所述第一内环索沿周向拉设在整个所述网壳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二内环索沿周向拉设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内环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环索连接。
[0008]可选的,包括外环梁、内环梁、封边梁及若干连接杆件,所述封边梁位于所述内环梁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梁连接,所述外环梁与内环梁之间的区域及所述内环梁与所述封边梁之间的区域分别拼接有若干连接杆件,所述外环梁、所述封边梁及所述外环梁与所述封边梁之间的内环梁和连接杆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外环梁、所述内环梁及所述外环梁与所述内环梁之间的连接杆件共同构成所述第二部分。
[0009]可选的,所述封边梁为两根且相互平行。
[0010]可选的,两根所述封边梁等高设置。
[0011]可选的,所述内环梁的竖向高度大于所述外环梁的竖向高度且小于所述封边梁的
竖向高度。
[0012]可选的,两根所述封边梁与所述内环梁围合出的区域的面积相同。
[0013]可选的,所述索网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径向索及若干第二径向索,所述第一内环索通过所述第一径向索与所述外环梁连接,所述第二内环索通过所述第二径向索与所述内环梁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索网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及若干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网壳结构连接,底端与所述第一内环索及所述第一径向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网壳结构连接,底端与所述第二内环索及所述第二径向索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件为铝合金构件。
[0016]可选的,所述外环梁、所述内环梁及所述封边梁均为钢构件。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通过在所述网壳结构中跨度较大的第一部分的下方增设所述第二内环索,以使所述第二内环索与所述第一内环索共同承受上部网壳结构传递的荷载,使得整个结构体系受力更加均匀合理,不需要额外增大所述第二部分处相关杆件的截面尺寸,提高了结构体系的经济性,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效果。
附图说明
[001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的俯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的局部示意图;
[0021]附图中:
[0022]1‑
第一部分;2

第二部分;
[0023]10

第一内环索;20

第二内环索;30

外环梁;40

内环梁;50

封边梁;60

连接杆件;71

第一径向索;72

第二径向索;81

第一支撑杆;82

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25]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
[0026]请参照图1

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的俯
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的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包括网壳结构及拉设在所述网壳结构下方的索网结构;其中,
[0027]所述网壳结构,中心具有开口,所述网壳结构包括第一部分1及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的跨度;
[0028]索网结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内环索10及第二内环索20,所述第一内环索10沿周向拉设在整个所述网壳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二内环索20沿周向拉设在所述第一部分1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内环索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环索10连接。
[0029]具体的,所述网壳结构包括外环梁30、内环梁40、封边梁50及若干连接杆件60,所述封边梁50位于所述内环梁40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梁30连接,所述外环梁30与内环梁40之间的区域及所述内环梁40与所述封边梁50之间的区域分别拼接有若干连接杆件60,所述外环梁3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壳结构及拉设在所述网壳结构下方的索网结构;其中,所述网壳结构,中心具有开口,所述网壳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跨度;索网结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内环索及第二内环索,所述第一内环索沿周向拉设在整个所述网壳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二内环索沿周向拉设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内环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环索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梁、内环梁、封边梁及若干连接杆件,所述封边梁位于所述内环梁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梁连接,所述外环梁与内环梁之间的区域及所述内环梁与所述封边梁之间的区域分别拼接有若干连接杆件,所述外环梁、所述封边梁及所述外环梁与所述封边梁之间的内环梁和连接杆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外环梁、所述内环梁及所述外环梁与所述内环梁之间的连接杆件共同构成所述第二部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梁为两根且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索式大跨度张弦网壳结构体系,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徐晓明叶伟史炜洲张士昌周露潘钦万瑜倪萍贾如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