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84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它用于钳头结构中,其主体为刀片,所述刀片根据其行进方向分为若干不同区域,且所述区域的划分标准为相邻区域之间硬度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对刀片进行区域划分,并对划分区域的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的硬度不同,改善变刚度刀片在弯型(或S型)滑槽内操作的顺畅性,降低推送刀片进行组织切分所需的闭合力;2、对刀片进行改进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削减刀片的材质,也因此更节约材料,且刀片的整体重量减轻。量减轻。量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

技术介绍

[0002]钳或止血器是夹钳状器械,详细的结构描述如手术钳(授权号CN103505282B)、具有钳口构件的外科器械(授权号CN103429182B),均属于利用电能、超声波能量、光能、微波能量、热量等,通过加热组织从而凝结和/或烧灼组织来实现止血的产品。实现组织密封后,外科医生就必须沿着新形成的组织密封部准确地切分组织。因此,已经有多种组织密封器械被设计为包含刀片,所述刀片能够在双极钳器械的钳爪上的刀片槽中运动,以便在形成组织密封部之后切分组织。
[0003]由于切割槽的形状常见的有两种,直型和弯型(或S型)。尤其在弯型(或S型)结构中,在推刀刀片推进切割时,在弯曲部位推进阻力骤升,操作的顺畅性相应降低,多次使用后会增加操作者手部的疲惫感,同时刀片刃口部分推进过程中在滑槽内壁上刮擦,刃口易磨损,对于组织及脉管的锋利解剖可能需要额外的手术剪等器械才能完成,从而增加的手术的复杂度。本专利技术针对电外科双极钳中的推刀刀片现有刀片在弯型(或S型)的顺畅性及刃口的磨损性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通过对刀片进行区域划分,并对划分区域的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的硬度不同,改善变刚度刀片在弯型(或S型)滑槽内操作的顺畅性,降低推送刀片进行组织切分所需的闭合力。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它用于钳头结构中,其主体为刀片,所述刀片根据其行进方向分为若干不同区域,且所述区域的划分标准为相邻区域之间硬度不同。
[0006]较之前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7]1、通过对刀片进行区域划分,并对划分区域的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的硬度不同,改善变刚度刀片在弯型(或S型)滑槽内操作的顺畅性,降低推送刀片进行组织切分所需的闭合力;
[0008]2、对刀片进行改进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削减刀片的材质,也因此更节约材料,且刀片的整体重量减轻。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弯型(或S型)钳头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刀片厚度实现变刚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刀片横截面形状实现变刚度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刀片横截面形状实现变刚度结构变形A示意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刀片横截面形状实现变刚度结构变形B示意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变刚度结构变形B受力分析示意图;
[001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非变刚度结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1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刚度版及原版刚度计算示意图;
[001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刀片横截面形状实现变刚度结构变形C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刀片材料的热处理方式实现变刚度结构示意图;
[001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多层刀片材料复合的方式实现变刚度结构示意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01刃口、102刃口近端区域、103变刚区域、104刃口远端区域;
[0022]201刃口、202刃口近端区域、203变刚区域、204刃口远端区域、200A加强筋;
[0023]211刃口,212刃口近端区域、213变刚区域、214刃口远端区域、210A加强筋;
[0024]221刃口,222刃口近端区域、223变刚区域、224刃口远端区域、220A缺口;
[0025]2201图6中减刚度版对应的刀片末端;
[0026]2202图7中原版对应的刀片末端;
[0027]231刃口,232刃口近端区域、233变刚区域、234刃口远端区域、230A镂空结构;
[0028]301刃口,302刃口近端区域、303变刚区域、304刃口远端区域;
[0029]411刃口、410刀身、420加强板、430加强板、410A圆孔、410B圆孔及410C圆孔、430A腰形孔、430B圆孔、430C圆孔、440销钉、450销钉、460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
[0031]如图1所示:它用于钳头结构中,其主体为刀片,所述刀片根据其行进方向分为若干不同区域,且所述区域的划分标准为相邻区域之间硬度不同。
[0032]这里的钳头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弯型(或S型)钳头结构,一般由上颚10,下颚20及推刀刀片50组成,所述下颚20上设有电极片30,同样地,所述上颚10上设有另一电极片40,其中所述电极片30与所述电极片40的任何一个作为正极、另外一个则作为负极。在所述下颚20及电极片30上设有弯型(或S型)滑槽21,同样地,在所述上颚20及电极片40上设有相同形状的弯型(或S型)滑槽(图中为示出)。当所述上颚10与下颚20间夹持目标(生物组织、血管等),并通以高频电流(0.3MHz

5MHz)时,便可对所夹持的血管进行闭合,闭合后便可推进所述推刀刀片50在所述弯型(或S型)滑槽21滑动,从而目标进行切割分离,这些结构都属于现有技术,仅做简单表述。
[0033]结合最终的使用效果、成本以及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述刀片分为三个不同区域,分别为仅邻刃口的刃口近端区域、与刃口近端区域连接的变刚区域以及与变刚区域连接的刃口远端区域;其中刃口近端区域、刃口远端区域的硬度高于所述变刚区域。
[0034]根据刃口近端区域、变刚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差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以下不同实施例的方式: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2所示:所述变刚区域的厚度小于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厚度。
[0037]具体的说,所述刀片结构由所述刃口101、刃口近端区域102、变刚区域103及刃口
远端区域104组成,其中所述刃口101为常规单侧开刃结构,所述变刚区域103将整个刀体分为所述刃口近端区域102及刃口远端区域104,由于所述变刚区域103厚度低于刃口近端区域102及刃口远端区域104厚度,其抗变形能力减低,在弯型(或S型)滑槽内,在弯曲部位滑动更加顺畅,而刃口近端区域102及刃口远端区域104需保证再推进过程中,遇到切割阻力时,能够在较大的推力下而不变形,需要更高的刚度,实现刀片刚度从刃口近端至刃口远端高



高的变化规律。
[0038]实施例2
[0039]如图3、4所示:所述变刚区域的厚度与刃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厚度相仿,且所述刃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上边沿或/和下边沿设有加强筋。
[0040]其中,如图3所示:加强筋的侧面与刃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侧面齐平,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它用于钳头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刀片,所述刀片根据其行进方向分为若干不同区域,且所述区域的划分标准为相邻区域之间硬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分为三个不同区域,分别为仅邻刃口的刃口近端区域、与刃口近端区域连接的变刚区域以及与变刚区域连接的刃口远端区域;其中刃口近端区域、刃口远端区域的硬度高于所述变刚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刚区域的厚度小于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刚区域的厚度与刃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厚度相仿,且所述刃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上边沿或/和下边沿设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加强筋的侧面与刃口近端区域和刃口远端区域的侧面齐平,使得刃口近端区域以及刃口远端区域的横截面呈[型。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外科双极钳的变刚度推刀,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齐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喀秋莎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