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867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具体涉及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物理电解和植物吸收的联合修复作用下,使得物理电解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部分污染物,而混合处理剂中的腐殖质和螯合剂可以被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进行很好的吸收,同时为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补充养分,促使其像更深土壤中扎根,保障了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使其存活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并且缓释螯合剂可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行释放,可以对植物持续的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能够提高重金属的活性和迁移性,促使重金属从超富集植物的根部向着地上部迁移,并通过收割地上部带走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保障了对污染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污染治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因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修复成本低,具有植被恢复功能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植物种植在被污染的土壤中,也容易受到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毒害,使得部分植物生长缓慢,且存活率较低,使得对土壤的处理效果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且单独通过植物修复不能完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使得治理效果较差,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植物修复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植物种植在被污染的土壤中,也容易受到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毒害,使得部分植物生长缓慢,且存活率较低,使得对土壤的处理效果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且单独通过植物修复不能完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使得治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所述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对污染土壤进行分层多点取样,测定土壤的污染种类、深度和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物理调控的参数和植物生理调控的用量。
[0006]S2、然后采用耕土机对污染土壤进行翻动,再对污染土壤进行灌溉处理,并基于预先确定的植物生理调控的用量将混合处理剂均匀的撒在翻动后的污染土地表面,再次进行翻动使得混合物与污染土壤均匀混合。
[0007]其中,所述混合处理剂为土壤修复剂、螯合剂、缓释螯合剂和低浓度的腐殖质的混合物,所述土壤修复剂、螯合剂、缓释螯合剂和低浓度的腐殖质的混合质量比为1:1:1:1。
[0008]S3、然后向污染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透和电泳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中的离子向电极附近富集。
[0009]S4、然后在污染土壤中种植超富集植物,并污染土壤表面铺上一层隔离薄膜,并投放蚯蚓在污染土地中,植物生长过程中,螯合剂和腐殖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且对植物进行保护,在促进植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的同时为植物补充养分,同时根据土壤湿度及植物生长需求对植物进行灌溉处理,促使植物根系像深层土壤内扎根,激活土壤中根系微生物活性,螯合剂诱导植物吸收并迁移土壤中的毒害物质,使其对土壤中的污染进行分解和修复。
[0010]S5、在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缓释螯合剂表面的微胶囊溶化,其内部的溶液溶解到
收到污染的土壤内,促进铜在超富集植物的叶片中积累,同时可以促使锌在植物根部积累和稳定,同时腐殖质内部的富里酸与重金属结合后可以形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能够提高重金属的活性和迁移性,促使重金属从超富集植物的根部想着地上部迁移。
[0011]S6、当超富集植物生长至地面生物量最大时,收割超富集植物,送至专属场所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0012]S7、对污染土壤再次进行分层取样检测,当污染含量大于标准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土壤内的污染含量达到环境的安全标准,从而实现去除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目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超富集植物包括但不限于蜈蚣草、东南景天、龙葵、小飞蓬、塞贝山榄、半卡马菊、香根草、鳞苔草、印度芥菜、向日葵、骆驼蓬和白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小麦秸秆进行粉碎,并加入等量的水,然后加入生物质炭和氯化钾水溶液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后加入磷石灰粉末,再次混合均匀后进行发酵处理,发酵完成之后经脱水干燥处理后得到土壤修复剂。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小麦秸秆的质量份数为40

50,所述水的质量份数为40

50,所述生物质炭的质量份数为10

15,所述氯化钾水溶液的质量份数为2

3,所述磷石灰粉末的质量份数为1

2。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螯合剂包括但不限于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和草酸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缓释螯合剂为缓释微胶囊包裹的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钠、聚天冬胺酸和乙二胺四乙酸的混合物,所述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钠和乙二胺四乙酸的混合质量比为3:2:2。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无害化处理包括焚烧和压缩后无害化填埋。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腐殖质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牲畜的粪便、农业废弃物和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堆肥后在40℃的条件下处理2

5h,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水进行稀释,并加入重金属钝化剂,混合均匀,得到腐殖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在腐殖质的制备过程中,用水稀释使得腐殖质的含水量为50%,所述重金属钝化剂与稀释前腐殖质的质量比为1:500,所述重金属钝化剂为石灰石粉末。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混合处理剂,并通过物理电解和植物吸收的联合修复作用下,使得物理电解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部分污染物,而混合处理剂中的腐殖质和螯合剂可以被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进行很好的吸收,同时对种植的超富集植物进行保护,并且为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补充养分,促使其像更深土壤中扎根,保障了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使其存活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并且缓释螯合剂可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行释放,可以对植物持续的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能够提高重金属的活性和迁移性,促使重金属从超富集植物的根部向着地上部迁移,并通过收割地上部带走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保障了对污染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植物治理土壤的同时,在土壤中投放定量的蚯蚓,使得蚯蚓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改变土壤结构,与此同时,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变土壤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更好的适用于植物的生长。
[0023]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种植超富集植物后再污染土壤表面铺上一层隔离薄膜,使得当植物地上部部分位置出现干叶、断枝或其他损坏情况时,吸收了有害物质的地上部不易对处理后的土壤造成再次污染。
[0024]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种领域的垃圾进行腐殖质的制备,不仅使得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制备方法简单方便,且在使用时会被超富集植物逐渐吸收,不会污染地下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污染土壤进行分层多点取样,测定土壤的污染种类、深度和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物理调控的参数和植物生理调控的用量;S2、然后采用耕土机对污染土壤进行翻动,再对污染土壤进行灌溉处理,并基于预先确定的植物生理调控的用量将混合处理剂均匀的撒在翻动后的污染土地表面,再次进行翻动使得混合物与污染土壤均匀混合;其中,所述混合处理剂为土壤修复剂、螯合剂、缓释螯合剂和低浓度的腐殖质的混合物,所述土壤修复剂、螯合剂、缓释螯合剂和低浓度的腐殖质的混合质量比为1:1:1:1;S3、然后向污染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透和电泳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中的离子向电极附近富集;S4、然后在污染土壤中种植超富集植物,并污染土壤表面铺上一层隔离薄膜,并投放蚯蚓在污染土地中,植物生长过程中,螯合剂和腐殖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且对植物进行保护,在促进植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的同时为植物补充养分,同时根据土壤湿度及植物生长需求对植物进行灌溉处理,促使植物根系像深层土壤内扎根,激活土壤中根系微生物活性,螯合剂诱导植物吸收并迁移土壤中的毒害物质,使其对土壤中的污染进行分解和修复;S5、在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缓释螯合剂表面的微胶囊溶化,其内部的溶液溶解到收到污染的土壤内,促进铜在超富集植物的叶片中积累,同时可以促使锌在植物根部积累和稳定,同时腐殖质内部的富里酸与重金属结合后可以形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能够提高重金属的活性和迁移性,促使重金属从超富集植物的根部想着地上部迁移;S6、当超富集植物生长至地面生物量最大时,收割超富集植物,送至专属场所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S7、对污染土壤再次进行分层取样检测,当污染含量大于标准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土壤内的污染含量达到环境的安全标准,从而实现去除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和物理调控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富集植物包括但不限于蜈蚣草、东南景天、龙葵、小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闫磊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赛普思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