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863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包括:路基箱以及反顶钢支撑部件,所述路基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路基箱按列设置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两端分别所述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地下室的地面连接,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设置有多个且按照预设的分布间隔分布于所述地下室;所述分布间隔通过对所述地下室对应的建筑模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能提升地下室顶板的荷载能力。能提升地下室顶板的荷载能力。能提升地下室顶板的荷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地下室施工完成且施工脚手架拆除后,由于上部结构吊装需求,需要使用的大型履带吊在地下室顶板楼面行走或站位起重构件。由于在地下室进行结构设计时未考虑履带吊这部分荷载,地下室的地下室顶板的楼板及混凝土梁柱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故必须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能提升地下室顶板的荷载能力。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应用于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地下室顶板;所述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包括:
[0005]路基箱,所述路基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路基箱按列设置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
[0006]反顶钢支撑部件,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地下室的地面连接,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设置有多个且按照预设的分布间隔分布于所述地下室;所述分布间隔通过对所述地下室对应的建筑模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
[000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路基箱的长边均垂直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表面上履带吊行走的方向。
[000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包括钢柱支撑本体、垫板以及多个契子,所述钢柱支撑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地下室顶板、所述垫板连接,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地面;多个所述契子均与所述垫板可拆卸连接且围绕所述钢柱支撑本体周向分布,所述契子用于填充所述垫板与所述钢柱支撑本体之间的缝隙。
[000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且位于同一列的两个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之间连接有连接件。
[00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梁柱下方,且位于所述梁柱处的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横截面积大于位于所述地下室顶板其他位置的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横截面积。
[001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0012]获取待安装的反顶钢支撑部件的预估参数;
[0013]根据所述预估参数和所述地下室,建立所述建筑模型;
[0014]通过将所述建筑模型调整至满足预设的条件,得到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施工参
数,所述施工参数包括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施工数量、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之间的分布间隔以及硬件参数;
[0015]根据所述硬件参数确定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硬件选型并按照所述分布间隔将施工数量对应的多个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分布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下方;
[0016]将多个所述路基箱按列设置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
[0017]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0018]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梁柱的最大应力比小于1;
[0019]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最大验算比小于1;
[0020]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板超配系数大于1;
[0021]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最大裂缝小于0.2mm。
[0022]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将多个所述路基箱按列设置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包括:
[0023]获取履带吊在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行走的行走方向;
[0024]获取所述地下室顶板在所述行走方向上的第一长度值;
[0025]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值与所述路基箱的宽度值,计算得到每列的所述路基箱的列数量;
[0026]根据所述路基箱的第二长度值和所述地下室顶板的宽度值,确定所述路基箱的列数;
[0027]按照所述列数和所述列数量对多个所述路基箱进行铺设。
[0028]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包括钢柱支撑本体、垫板以及多个契子,所述按照所述分布间隔将多个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分布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下表面,包括:
[0029]将所述垫板按照所述分布间隔固定于所述地面上;
[0030]将多个所述契子点焊固定在所述垫板上,使得多个所述契子围合形成所述钢柱支撑本体的安装空间且所述钢柱支撑本体的每一侧边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契子;
[0031]将所述钢柱支撑本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将所述契子上的焊锡祛除;
[0032]将相对设置且祛除焊锡的所述契子同时敲入所述垫板与所述钢柱支撑本体之间的缝隙内,使得所述钢柱支撑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室顶板顶紧。
[0033]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履带吊行走的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铺设路基箱,使履带吊所产生的荷载由履带宽均匀扩散至整个地下室顶板。在地下室顶板的下表面按一定间距布置反顶钢支撑部件,使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荷载通过反顶钢支撑部件有效传至地下室的地面。且由于反顶钢支撑部件是通过建筑模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使得分布的反顶钢支撑部件能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降低地下室顶板变形的概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能提升地下室顶板的荷载能力。
[0034]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5]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含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的比赛馆的俯视示意图;
[003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中比赛馆中局部A(含地下室)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003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路基箱的铺设示意图;
[003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顶钢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0041]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2]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建筑模型调整效果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地下室顶板100、梁柱110、楼板120、
[0045]路基箱200、
[0046]反顶钢支撑部件300、钢柱支撑本体310、垫板320、契子330、
[0047]地面400、
[0048]连接件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5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地下室顶板;所述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包括:路基箱,所述路基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路基箱按列设置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反顶钢支撑部件,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地下室的地面连接,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设置有多个且按照预设的分布间隔分布于所述地下室;所述分布间隔通过对所述地下室对应的建筑模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路基箱的长边均垂直于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表面上履带吊行走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包括钢柱支撑本体、垫板以及多个契子,所述钢柱支撑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地下室顶板、所述垫板连接,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地面;多个所述契子均与所述垫板可拆卸连接且围绕所述钢柱支撑本体周向分布,所述契子用于填充所述垫板与所述钢柱支撑本体之间的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且位于同一列的两个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之间连接有连接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梁柱下方,且位于所述梁柱处的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横截面积大于位于所述地下室顶板其他位置的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横截面积。6.一种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地下室作业加固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待安装的反顶钢支撑部件的预估参数;根据所述预估参数和所述地下室,建立所述建筑模型;通过将所述建筑模型调整至满足预设的条件,得到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施工参数,所述施工参数包括所述反顶钢支撑部件的施工数量、任意相邻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华盛毛荣英肖建文孙朋彭如坤陈建华许启观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