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841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茶包组分,所述茶包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黄花菜1~5份、茶叶1~5份、百合1~5份、甘草1~5份;(2)将黄花菜、百合、甘草和茶叶不粉碎、粉碎至8~200目或剪切成1~5cm后混合,即得黄花菜复配茶茶叶;(3)将步骤(2)所得的黄花菜复配茶茶叶通过冷泡、温水浸泡、沸水浸泡或直接煮饮的方式泡制成黄花菜复配茶。煮饮的方式泡制成黄花菜复配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or Daylily)又称萱草、忘忧草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植物,性味甘凉、无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营养丰富。此外,黄花菜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蒽醌类、萜类、生物碱类、甾体皂苷类和酚酸类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改善睡眠及镇静、抗菌、抗炎、护肝等作用,在功能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0003]黄花菜具有潜在的抗抑郁功能,西晋嵇康《养生论》中称“萱草忘忧,亦谓食之也”。清朝中医典籍《本草求真》更是直接阐明其具有解忧功效为“清心利水除烦,专入心脾,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研究表明,黄花菜中起抗抑郁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其中关键的活性物质为芦丁和橙皮苷,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的靶向位点对接较好,膳食类黄酮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因此,开发黄花菜系列产品用于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0004]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连续且长期的情绪低落、容易悲观失落等。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抑郁症前期和初期,适宜采用中药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参与。抑郁症中期,必须以中西医结合足量足疗程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参与。抗抑郁治疗后期,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纠正各种虚证。由于药物治疗抑郁症通常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对人体伤害较大,而黄花菜对抑郁症前期和中期的治疗有辅助与减缓作用,所以,利用黄花菜的抗抑郁功能开发相应的产品很有必要,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的专利技术设计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0005]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人民饮食质量的提高,对饮食冲泡便捷、营养全面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属于袋泡茶
,袋泡茶是一种便捷的茶水分离泡法,具有“定量、卫生、方便、快捷”等优点,将其置于热水中浸泡2~15min即可饮用,比散装茶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茶包中各原料的配比是经过严格科学地筛选和试验的,其茶汤状态、色泽、风味、口感各指标都能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不会像散装茶那样剂量难以控制,冲泡效果时好时坏。袋泡茶发展迅速,据统计,2000年全球袋泡茶总量为54万吨,占茶叶消费量的的23.5%。2001年我国袋泡茶产量接近2万吨,占全国茶叶市场总量不到 3%,袋泡茶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而且,1985年以后,袋泡茶产量的增长率高于茶叶产量增长率,成为发达国家茶叶消费主趋势。
[0006]近几年来,黄花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中西部大力发展黄花菜种植产业,2019年我国黄花菜种植面积约为30.4万hm2,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97%,位居第一,年产量达58万 t,生产规模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然而,由于黄花菜产业发展机制和销售体系不健全、精深加工不足、产品发展高端人才和新产品研发缺乏等问题,黄花菜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
局面,2019~2021三年来黄花菜价格持续下跌,严重打击了经营种植户的承压能力,黄花菜产业发展也进入瓶颈期。因此,推动黄花菜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0007]由此可见,以黄花菜为主要原料并结合袋泡茶的优点,研发一款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可以充分利用黄花菜的功能性价值,又能促进黄花菜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0008]李勇等研究开发的黄花菜产品为黄花菜复合饮料,主要工艺为黄花菜打浆后,添加盐、白砂糖、琼脂、柠檬酸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多种添加剂进行调味制得。但其采用盐、糖或柠檬酸等进行调味,为了维持其色泽状态的稳定还会添加护色剂、稳定剂等添加剂,制作工艺复杂,已经掩盖黄花菜原有的风味和色泽。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也导致了消费者的担忧。另外其外包装一般采取罐装、瓶装、盒装等,包装成本高,金属罐和塑料瓶回收困难、容易随手丢弃,饮用后难以二次回收并造成较大的环境压力,不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作为一种复合饮料,具有主要成分单一和功能不明的缺点。大量使用添加剂,具有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缺点。
[0009]张先淑等研究开发的黄花菜产品为黄花菜复合饮料,主要工艺为黄花菜和金银花打浆后,添加白砂糖、柠檬酸等进行调味制得。该黄花菜复合饮料作为以黄花菜和金银花为主要成分,主要因为两者颜色相近,并没有在两者功能性进行有机和合理的配合,具有主要成分单一和功能不明的缺点。大量使用添加剂,具有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缺点。
[0010]现有叶倩等研究开发了黄花菜固体饮料配方和喷雾干燥工艺,主要工艺为黄花菜打浆后,添加食盐、麦芽糊精、马铃薯全粉、奶粉和等进行调味并喷雾干燥工艺制得。该黄花菜固体饮料具有主要成分单一和功能单一的缺点。大量使用添加剂,具有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缺点。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具有成本高的缺点。
[0011]总之,现有研究的黄花菜复合饮料和固体饮料,主要是对黄花菜中营养成分的开发利用,存在饮用不方便、选择较少、口味单一、功能不明确、附加值相对降低和运输成本高等缺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健康养生和功能性茶饮的爱好,功能性茶包具有冲泡简单、饮用方便、功能明确、营养全面、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完美地贴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包的制备方法。
[00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4]所述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1)准备茶包组分,所述茶包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黄花菜1~5份、茶叶 1~5份、百合1~5份、甘草1~5份;
[0016](2)将黄花菜、百合、甘草和茶叶不粉碎、粉碎至8~200目或剪切成1~5cm后混合,即得黄花菜复配茶茶叶;
[0017](3)将步骤(2)所得的黄花菜复配茶茶叶通过冷泡、温水浸泡、沸水浸泡或直接煮饮的方式泡制成黄花菜复配茶。
[0018]优选地,所述茶包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黄花菜2.5份、茶叶1.5份、百合 1.75份、甘草1.5份。
[0019]优选地,所述茶叶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或红茶的茶叶。
[0020]更优选地,所述茶叶为绿茶茶叶。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2)是将黄花菜、百合、甘草粉碎至20目,而茶叶不粉碎。
[0022]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步骤(2)的黄花菜复配茶制备成茶包、浓缩液或茶粉的步骤。
[0023]更优选地,所述茶包袋采用滤纸、无纺布、PET(聚酯纤维)、尼龙或PLA(聚乳酸纤维)材质,形状采用抽线型、塑封型、三角型或翻折型。优选玉米纤维翻折型茶包袋。
[0024]优选地,所述步骤(3)是将黄花菜复配茶茶叶于95℃沸水中浸泡1~60min,即得黄花菜复配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花菜功能性复配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茶包组分,所述茶包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黄花菜1~5份、茶叶1~5份、百合1~5份、甘草1~5份;(2)将黄花菜、百合、甘草和茶叶不粉碎、粉碎至8~200目或剪切成1~5cm后混合,即得黄花菜复配茶茶叶;(3)将步骤(2)所得的黄花菜复配茶茶叶通过冷泡、温水浸泡、沸水浸泡或直接煮饮的方式泡制成黄花菜复配茶。2.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花菜复配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包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黄花菜2.5份、茶叶1.5份、百合1.75份、甘草1.5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花菜复配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或红茶的茶叶。4.如权利要求3所述黄花菜复配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庆华李惠芳任萍萍王亚杰汪官曌曾凭洋曹菁扈可心易文琦刘兆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