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54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顶部盖板,且本体的底部设有底部盖板,且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分别与本体固定连接,且本体的内部设有电解槽,且电解槽为中空结构,且电解槽的内部设有凹槽,且电解槽中设有楔形板,且楔形板与电解槽卡接相连。该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通过顶部盖板、本体和底部盖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电解槽中的待电解工件提供了密闭的电解环境,电解槽与楔形板之间通过卡接相互连接,楔形板与电解槽之间的卡接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楔形板与电解槽之间呈锥形,在电解液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从而提高了工件的电解效率,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


[0001]本技术涉及纳米石墨碳
,具体为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封装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向薄、轻、小方向发展,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位面积内的电子元件的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长,散热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如果热量来不及散除将导致元器件工作温度升高,严重时还会使电子元器件失效,直接影响到使用它们的各种高精密度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因此,热量的如何散发问题已经成为电子产品小型化集成化的瓶颈,在可用于散热的材料中,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而成为研究重点。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化学性能,其结构是一种由碳分子组成的中空管型结构。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导热率是金属银的10倍以上,可以在添加份数较少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导热性能;
[0003]石墨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碳原子厚,与所有其他已知材料不同的是,石墨碳高度稳定而作为热导体,石墨碳的热导率是铜的5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碳材料在导热领域将成为较为理想的材料,用于计算机技术、通讯、电子等领域,是近年来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类散热材料,但是现有碳材料也有不足之处,在于石墨碳材料的耐折性差,材料的强度弱,可以轻易撕裂或者因所粘附部位发生位移而产生破损以及表层物质脱落,同时因为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碳纵向Z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持碳材料原有的高散热性,同时又能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高的纵向导热性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顶部盖板,且本体的底部设有底部盖板,且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分别与本体固定连接,且本体的内部设有电解槽,且电解槽为中空结构,且电解槽的内部设有凹槽,且电解槽中设有楔形板,且楔形板与电解槽卡接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楔形板由板体、卡块、卡槽、隔板和导液槽组成,且两个所述隔板位于板体顶部的前后两侧,且导液槽位于两个所述隔板之间,且卡槽与板体为一体设置,且卡块与电解槽卡接相连,且卡块与板体为一体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顶部盖板上设有电解液入口,且底部盖板上设有电解液出口。
[0008]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前侧设有接线盒,且两个所述接线盒分别与本体固定连接,且
接线盒与电极相连,且接线盒与本体的交接处设有垫板,且接线盒通过垫板与本体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电解槽上设有防腐层,且防腐层与电解槽粘接相连。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通过顶部盖板、本体和底部盖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电解槽中的待电解工件提供了密闭的电解环境,电解槽与楔形板之间通过卡接相互连接,楔形板与电解槽之间的卡接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楔形板与电解槽之间呈锥形,在电解液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从而提高了工件的电解效率,使得电解这一提高碳材料韧性和石墨碳材料导热系数的技术手段得以充分发挥其功效,克服传统的电解池电解液消耗过多的缺点,在隔板的作用下,工件可以钩套或卡锁在隔板上,使得工件可以完全或局部侵入电解液中确保工件不会下滑或脱落,并且卡槽与卡块可以实现楔形板之间的快速连接,使得楔形板可以成组多套装配使用,更具有适配性,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避免了电解液的过多消耗,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楔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传统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本体,2、顶部盖板,3、底部盖板,4、电解液入口,5、电解液出口,6、电解槽,7、楔形板,8、板体,9、卡块,10、卡槽,11、隔板,12、导液槽,13、防腐层,14、接线盒,15、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包括本体1,本体1为电解槽,本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盖板2,且本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盖板3,顶部盖板2和底部干板3用于对电机槽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密封,采用固定螺栓连接,易于安装和拆线,且顶部盖板2和底部盖板3分别与本体1固定连接,且本体1的内部设有电解槽6,电解槽6用于承装工件和电解液,且电解槽6为中空结构,且电解槽6的内部设有凹槽,凹槽与燕尾形的卡块9相契合,且电解槽6中设有楔形板7,且楔形板7与电解槽6卡接相连,楔形板7由板体8、卡块9、卡槽10、隔板11和导液槽12组成,隔板11上有多道弓形槽,便于工件的勾套或卡锁,使得工件不会滑动或掉落,且两个隔板11位于板体8顶部的前后两侧,且导液槽12位于两个隔板11之间,导液槽12易于电解液从隔板11的弓形槽中导出,且卡槽10与板体8为一体设置,且卡块9与电解槽6卡接相连,且卡块9与板体8为一体设置,顶部盖板2上设有电解液入口4,且底部盖板3上设有电解液出口5,本体1的前侧设有接线盒14,且两个接线盒14分别与本体1固定连接,且接线盒14与电极相连,接线盒14分别与电极的正负相连,为工件的电解提供电力,且接线盒14与本体1的交接处设有垫板15,垫板15用于提高接线盒14与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接线盒14通过垫板15与本体1相连,电解槽6上设有防腐层13,且防腐层13与电解槽6粘接相连,防腐层13为脂环族环氧树脂由于环氧基直接连接在脂
环上,能形成紧密的刚性分子结构,固化后交联密度增大,使得固化后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变性温度,分子结构中因不含苯环,表现出良好的耐折性能和低吸湿性。
[0017]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该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由本体1、顶部盖板2、底部盖板3、电解液入口4、电解液出口5、电解槽6、楔形板7、板体8、卡块9、卡槽10、隔板11、导液槽12、防腐层13、接线盒14和垫板15组成,加工时,将工件放置在电解槽6内的楔形板7上,为防止工件工楔形板7上脱落,需使用固定钩或固定夹将工件固定在隔板11的弓形槽上,待工件固定完毕,将顶部盖板2封闭,启动电源,安装在接线盒14中的正负电极对电解槽6中的工件进行电解,由于楔形板7与电解槽6的安装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使得楔形板7在电解液的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盖板(2),且本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盖板(3),且顶部盖板(2)和底部盖板(3)分别与本体(1)固定连接,且本体(1)的内部设有电解槽(6),且电解槽(6)为中空结构,且电解槽(6)的内部设有凹槽,且电解槽(6)中设有楔形板(7),且楔形板(7)与电解槽(6)卡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碳的锥形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板(7)由板体(8)、卡块(9)、卡槽(10)、隔板(11)和导液槽(12)组成,且两个所述隔板(11)位于板体(8)顶部的前后两侧,且导液槽(12)位于两个所述隔板(11)之间,且卡槽(10)与板体(8)为一体设置,且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明韩志全郑万喜张利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美华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