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46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帐篷布,帐篷骨架包括两个具有弹性且能够弯曲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等高的第一相交点处和第二相交点处分别相交;帐篷布上设有多个杆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杆套安装在帐篷布上,靠近第一相交点和第二相交点的帐篷布上设有相应的穿杆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穿过穿杆环,且第一支撑杆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一绷带,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二绷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天幕帐篷结构简单,外形近似蝙蝠形,便于拆卸及快速搭建,该天幕帐篷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在相交点设置有相应的穿杆环,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抗风性。性和抗风性。性和抗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


[0001]本技术属于帐篷
,具体涉及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喜欢的活动。天幕帐篷也是一种户外用于遮挡雨和阳光的产品,相对于普通的封闭式的帐篷,天幕帐篷不是全封闭式,可作为遮阳帐篷,一般并不作为宿营帐篷,但是一般的天幕帐篷存在结构复杂、稳定性差、遮阳效果有限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帐篷布,所述帐篷骨架包括两个具有弹性且能够弯曲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在等高的第一相交点处和第二相交点处分别相交;
[0006]所述帐篷布上设有多个杆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相应的所述杆套安装在所述帐篷布上,靠近所述第一相交点和所述第二相交点的所述帐篷布上设有相应的穿杆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穿杆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两端的所述帐篷布设有相应的第一底角,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两端的所述帐篷布设有相应的第二底角,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一绷带,所述第一绷带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角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二绷带,所述第二绷带的两端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底角相连;所述帐篷布两侧设有若干边角,所述边角包括中间边角以及其它对称分布于所述中间边角两侧的侧边角,所述中间边角处设有撑杆,所述撑杆的顶端与第一防风绳的顶端相连,第一防风绳的底端通过地钉固定在地面上,其余所述侧边角处设有第二防风绳,第二防风绳的底端也通过地钉固定在地面上。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最高点记为第一最高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最高点记为第二最高点,第一最高点与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边角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最高点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中间边角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一最高点和所述第二最高点之间的距离。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结构相同,均包括杆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杆主体两端的插脚。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底角处和所述第二底角处均设有相应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套环,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插脚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套环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插脚也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套环内。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相交点和所述第二相交点之间之间的距离为333.7
±
10cm,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为382
±
10cm;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44.5
±
10cm。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相交点上方的所述帐篷布设有中间窗,所述第二相交点上方的所述帐篷布也设有中间窗,所述中间窗一侧的所述帐篷布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侧窗,所述中间窗另一侧的所述帐篷布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侧窗,所述中间窗和所述第一侧窗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分隔,所述中间窗和所述第二侧窗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分隔。
[0012]优选地,所述穿杆环包括钩体部和连接部,所述钩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钩体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孔,所述穿杆环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连接带与所述帐篷布固定相连,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转动挂环,靠近所述缺口处的所述钩体部设有与所述转动挂环配合使用的固定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的天幕帐篷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及快速搭建,该天幕帐篷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在相交点设置有相应的穿杆环,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抗风性,此外,本技术的天幕帐篷外形近似蝙蝠形,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还具有更好的遮阳防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是本技术天幕帐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天幕帐篷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穿杆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1、帐篷布;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相交点;5、第二相交点;6、杆套;7、穿杆环;8、第一绷带;9、撑杆;10、第一防风绳;11、地钉;12、第二防风绳;13、固定带;14、中间窗;15、第一侧窗;16、第二侧窗;17、钩体部;18、连接部;19、连接孔;20、转动挂环;2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帐篷布1,帐篷骨架包括两个具有弹性且能够弯曲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结构相同,均包括杆主体以及设于杆主体两端的插脚,杆主体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由多个管状体插接组成且杆主体内设有将多个管状体串联的弹性绳。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在等高的第一相交点4处和第二相交点5处分别相交,第一相交点4和第二相交点5之间之间的距离为333.7
±
10cm,第一支撑杆2两端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支撑杆3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为382
±
10cm,同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的端部与第二支撑杆3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44.5
±
10cm。
[0022]帐篷布1上设有多个杆套6,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通过相应的杆套6安装在帐篷布1上,靠近第一相交点4和第二相交点5的帐篷布1上设有相应的穿杆环7,第一相交点
处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穿过穿杆环7,第二相交点处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也穿过穿杆环7,如图3所示,穿杆环7包括钩体部17和连接部18,钩体部17和连接部18为一体式结构,钩体部17与连接部18之间设有缺口,连接部18设有连接孔19,穿杆环7通过穿过连接孔19的连接带与帐篷布1固定相连,连接带固定在帐篷布1上,连接部18上设有转动挂环20,靠近缺口处的钩体部17设有与转动挂环20配合使用的固定槽21,该穿杆环7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也有助于提高帐篷的稳固性。
[0023]靠近第一支撑杆2底部两端的帐篷布1设有相应的第一底角,靠近第二支撑杆3底部两端的帐篷布1设有相应的第二底角,且第一支撑杆2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一绷带8,第一绷带8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一底角相连,第二支撑杆3的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二绷带,第二绷带的两端也与对应的第二底角相连;第一绷带8的设置对第一支撑杆2的两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第二绷带的设置也对第二支撑杆3的两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帐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骨架包括两个具有弹性且能够弯曲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在等高的第一相交点处和第二相交点处分别相交;所述帐篷布上设有多个杆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对应的所述杆套安装在所述帐篷布上,靠近所述第一相交点和所述第二相交点的所述帐篷布上设有相应的穿杆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穿杆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两端的所述帐篷布设有相应的第一底角,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两端的所述帐篷布设有相应的第二底角,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一绷带,所述第一绷带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角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两端之间设有第二绷带,所述第二绷带的两端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底角相连;所述帐篷布两侧设有若干边角,所述边角包括中间边角以及其它对称分布于所述中间边角两侧的侧边角,所述中间边角处设有撑杆,所述撑杆的顶端与第一防风绳的顶端相连,第一防风绳的底端通过地钉固定在地面上,其余所述侧边角处设有第二防风绳,第二防风绳的底端也通过地钉固定在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最高点记为第一最高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最高点记为第二最高点,第一最高点与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边角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最高点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中间边角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一最高点和所述第二最高点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蝙蝠形天幕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正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耶梦加德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