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41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主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多个线圈插片端子、一动簧插片端子和一静簧插片端子;所述继电器主体具有至少两组触点和多个线圈引出脚,每组触点分别具有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所述电路板具有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动簧引出脚和所述动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静簧引出脚和所述静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线圈引出脚与所述线圈插片端子一一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个继电器主体实现了两组触点并联连接,从而提高单个继电器主体的载流能力,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较大负载电流环境中,同时确保整体体积的小型化。确保整体体积的小型化。确保整体体积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底座、继电器主体、电路板和以及焊接于电路板上的多个插片端子,继电器主体的各引出脚分别通过电路板与插片端子电性连接,外壳与底座卡扣配合,继电器主体、电路板固定在外壳与底座之间。所述继电器主体本身带有外壳,加上最外层的外壳,构成双层外壳,因此,继电器主体的工作噪音通过两个外壳震动传播而衰减,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为了提高触点的载流能力,一般体积较大的继电器或者采用两个继电器主体,每个继电器主体分别具有一组触点,两个继电器主体结合电路板、插片端子实现并联连接。然而,这种方式使整个继电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体积与仅有单个继电器主体的电磁继电器相比增大了将近一倍,这就非常不利于继电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其通过对继电器主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使得本技术既能提高触点的载流能力,又能确保整体小型化。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主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多个线圈插片端子、一动簧插片端子和一静簧插片端子;所述继电器主体具有至少两组触点和多个线圈引出脚,每组触点分别具有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所述电路板具有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动簧引出脚和所述动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静簧引出脚和所述静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线圈引出脚与所述线圈插片端子一一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绝缘的多个第三导电图形,该多个第三导电图形相互绝缘;所述第三导电图形与所述线圈引出脚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与对应的线圈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导电图形。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引出脚位于所述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之间,所述静簧插片端子位于所述线圈插片端子与动簧插片端子之间;所述动簧插片端子、静簧插片端子的宽度分别比动簧引出脚、静簧引出脚的2倍还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还具有绝缘板,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电图形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上下相对应;所述动簧引出脚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所述动簧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所述第二导电图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电图形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上下相对应;所述静簧引出脚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所述静簧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三导电图形共有两组,每组包括所述多个第三
导电图形,两组第三导电图形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线圈引出脚电性连接于对应的上、下两个第三导电图形,所述线圈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对应的上、下两个第二导电图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采用一个或多个第一导电结构相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采用一个或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相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一部分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其余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分别包括位于相应的通孔中的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呈四周封闭且上下贯通的中空状,和/或,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由同一种导电材质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动簧引出脚、动簧插片端子、静簧引出脚、静簧插片端子、线圈引出脚、线圈插片端子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内设置四周封闭且上下贯通的第二导体,该第二导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或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或上下对应的两个第三导电图形电性连接;所述动簧引出脚、动簧插片端子、静簧引出脚、静簧插片端子、线圈引出脚、线圈插片端子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导体内,并与对应的第二导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和第三导电图形由同一种导电材质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主体具有两组线圈,所述线圈引出脚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线圈引出脚为与两组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的公共端,其余两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与两组线圈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且所述其余两个线圈引出脚之间电性连接有抑制瞬态电流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分别位于抑制瞬态电流电子元器件沿继电器主体长度方向的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抑制瞬态电流电子元器件为电阻,和/或,所述抑制瞬态电流电子元器件焊接在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继电器主体的一面。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和底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底端连接底座,二者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继电器主体、电路板位于该容纳腔中,所述线圈插片端子、动簧插片端子和静簧插片端子分别向下穿过所述底座;所述电路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壳体的长度,所述电路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壳体的宽度,使所述电路板能支撑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壳体。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由于本技术的继电器主体具有至少两组触点,所述电路板具有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动簧引出脚和所述动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静簧引出脚和所述静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图形,使得本技术采用单个继电器主体与通过电路板、动簧插片端子、静簧插片端子的配合即可实现两组触点并联连接,从而可以提高单个继电器主体的载流能力,使原本负载电流为15A提高至负载电流为30A的环境中,同时能够确保整体体积的小型化。
[0016]2、所述线圈引出脚位于所述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之间,所述静簧插片端子则位于所述线圈插片端子与动簧插片端子之间,能够确保静簧插片端子所在的第二导电图形的面积较大,从而提高第二导电图形的载流能力和散热效果。
[0017]3、各导电图形(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和第三导电图形)采用上下分布的双
层形式,能够提高各导电图形的载流能力和散热效果。
[0018]4、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的载流能力,还能够实现上下两个第一导电图形/上下两个第二导电图形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特别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分别包括位于相应的通孔中的第一导体,且所述第一导体呈四周封闭且上下贯通的中空状,不仅使得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还能利用第一导体呈上下贯通的中空状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上下两个第一导电图形/上下两个第二导电图形的散热效果。
[0019]5、所述线圈引出脚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其余两个线圈引出脚之间电性连接有抑制瞬态电流电子元器件,使得继电器主体的线圈在断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主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多个线圈插片端子、一动簧插片端子和一静簧插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主体具有至少两组触点和多个线圈引出脚,每组触点分别具有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所述电路板具有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动簧引出脚和所述动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每组触点的静簧引出脚和所述静簧插片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线圈引出脚与所述线圈插片端子一一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绝缘的多个第三导电图形,该多个第三导电图形相互绝缘;所述第三导电图形与所述线圈引出脚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线圈引出脚分别与对应的线圈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导电图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引出脚位于所述动簧引出脚和静簧引出脚之间,所述静簧插片端子位于所述线圈插片端子与动簧插片端子之间;所述动簧插片端子、静簧插片端子的宽度分别比动簧引出脚、静簧引出脚的2倍还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具有绝缘板,所述第一导电图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电图形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上下相对应;所述动簧引出脚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所述动簧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所述第二导电图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电图形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上下相对应;所述静簧引出脚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所述静簧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三导电图形共有两组,每组包括所述多个第三导电图形,两组第三导电图形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线圈引出脚电性连接于对应的上、下两个第三导电图形,所述线圈插片端子电性连接于对应的上、下两个第二导电图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图形采用一个或多个第一导电结构相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导电图形采用一个或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相电性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志勇孙溢玉陈可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