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33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包括机体和气缸套,机体包括安装孔,气缸套设置为套设于安装孔内,机体的侧壁上依次开设有贯穿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按照气缸套的安装方向,气缸套的外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径向定位带及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的位置设置为能够对应活塞一环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由第一冷却通道至第二冷却通道沿着安装方向流动,从安装方向上增加了活塞一环的位置的冷却水的水量以及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了气缸套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气缸套温度超限。进一步的,减少了气缸套穴蚀现象的发生。象的发生。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
,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气缸套的冷却通道为铸造,为保证气缸套上部活塞一环位置的冷却,冷却通道靠近气缸套的支撑肩部布置,冷却水由机体的进水通道进入冷却通道,并冷却通道的周边冷却后进入机体的出水通道,气缸套的冷却效果不好,进一步引起气缸套穴蚀。
[0003]因此,如何提高气缸套的冷却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以提高气缸套的冷却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组件,包括机体和气缸套,其中:
[0007]机体包括安装孔,气缸套设置为套设于安装孔内,按照气缸套的安装方向,机体的侧壁上依次开设有贯穿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0008]按照气缸套的安装方向,气缸套的外侧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径向定位带及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的位置设置为能够对应活塞的一环的位置;
[0009]进水通道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出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连通,径向定位带具有连通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的连通通道。
[0010]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通道和与第一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水通道,其中,第一出水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冷却通道连通,第一出水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出水通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出水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机体的端面。
[0011]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水通道沿机体的径向延伸,第二出水通道沿机体的轴向延伸。
[0012]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机体上设置有放气孔,放气孔连通第二出水通道与第一冷却通道,放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出水通道的直径。
[0013]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放气孔沿机体的径向延伸。
[0014]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进水通道沿机体的径向延伸。
[0015]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径向定位带包括多条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定位部,多条径向定位部沿周向布置于气缸套的周面,相邻的径向定位部之间形成一条连通通道。
[0016]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气缸套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周向定位带,且沿气缸套的安装方向,周向定位带位于第二冷却通道的下方,周向定位带包括多条沿周向延伸的周向定位部,多条周向定位部沿轴向布置于气缸套的周面。
[0017]本专利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按照气缸套的安装方向,机体的内侧壁上依次布置有第一支撑肩、第一定位带以及第二定位带,第一定位带与径向定位带相适配,第二定位带与周向定位带相适配;
[0018]气缸套的外侧壁上具有与第一支撑肩相适配的第二支撑肩,第一定位带自第一支撑肩延伸至第二定位带,进水通道设置于第一定位带靠近第一支撑肩的位置,出水通道设置于第一定位带靠近第二定位带的位置;相邻的周向定位部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带相适配的密封圈。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燃机,包括活塞和如上述任一项的气缸组件,活塞安装于气缸组件中的气缸套内,且活塞的一环与气缸组件中的第一冷却通道相对应。
[002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由进水通道进入至第一冷却通道,并对此处进行冷却,然后通过连通通道进入至第二冷却通道,对第二冷却通道处的结构进行冷却,最后通过出水通道排出。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由第一冷却通道至第二冷却通道沿着安装方向流动,从安装方向上增加了活塞一环的位置的冷却水的水量以及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了气缸套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气缸套温度超限。进一步的,减少了气缸套穴蚀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所提供的一种气缸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所提供的一种气缸组件中气缸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00为机体、200为气缸套;
[0025]101为第一支撑肩、102为第一定位带、103为第二定位带、104为进水通道、105为出水通道、106为放气孔、1051为第一出水通道、1052为第二出水通道;
[0026]201为第二支撑肩、202为第一冷却通道、203为径向定位带、204为第二冷却通道、205为连通通道、206为周向定位带、2031为径向定位部、2061为周向定位部、2062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以提高气缸套的冷却效果。以下结合几个实施例具体介绍。
[0029]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示例中的一种气缸组件,包括机体100和气缸套200,其中:
[0030]机体100包括安装孔,气缸套200设置为套设于安装孔内,按照气缸套200的安装方向,机体100的侧壁上依次开设有贯穿的进水通道104和出水通道105;按照气缸套200的安装方向,气缸套200的外侧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202、径向定位带203及第二冷却通道204,第一冷却通道202的位置设置为能够对应活塞一环的位置;进水通道104与第一冷却
通道202连通,出水通道105与第二冷却通道204连通,径向定位带203具有连通第一冷却通道202和第二冷却通道204的连通通道205。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由进水通道104进入至第一冷却通道202,并对此处进行冷却,然后通过连通通道205进入至第二冷却通道204,对第二冷却通道204处的结构进行冷却,最后通过出水通道105排出。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第一冷却通道202至第二冷却通道204沿着安装方向流动,从安装方向上增加了气缸套200与活塞一环对应位置处的冷却水的水量以及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了气缸套200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气缸套200温度超限。进一步的,减少了气缸套200的穴蚀现象的发生。
[0032]需要说明的是,出水通道105的第一端与第二冷却通道204相对应,出水通道105的第二端设置于机体100的端面。出水通道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0)和气缸套(200),其中:所述机体(100)包括安装孔,所述气缸套(200)设置为套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按照所述气缸套(200)的安装方向,所述机体(100)的侧壁上依次开设有贯穿的进水通道(104)和出水通道(105);按照所述气缸套(200)的安装方向,所述气缸套(200)的外侧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202)、径向定位带(203)及第二冷却通道(204),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2)的位置设置为能够对应活塞的一环的位置;所述进水通道(104)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2)连通,所述出水通道(105)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04)连通,所述径向定位带(203)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2)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04)的连通通道(2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105)包括第一出水通道(1051)和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051)连通的第二出水通道(1052),其中,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05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04)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0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05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05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机体(100)的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051)沿所述机体(100)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052)沿所述机体(100)的轴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0)上设置有放气孔(106),所述放气孔(106)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052)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2),所述放气孔(106)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052)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孔(106)沿所述机体(100)的径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冲韩承敏冯志强邹立臣李书召田丰张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