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18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准备:对边坡表面进行清理,并沿边坡的高度方向施工出若干台阶;步骤2,桩施工:沿边坡进行桩孔的开挖,并在桩孔内施工出桩;再在相邻桩之间修建桩间板,同时对开挖的土进行分层回填;步骤3,上部挡墙施工:在桩的顶部浇筑上部挡墙,并使上部挡墙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步骤4,锚索施工: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在边坡上钻孔,并对锚索进行张紧;在边坡上施工与锚索相对的隔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能够提高对高填方、存在较大滑动且上部存在拟建建筑的边坡的支护效果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并缩短工期。并缩短工期。并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高填方、存在较大滑动且上部存在拟建建筑的边坡,由于填方高度较高,岩土界面较陡,填方后沿岩土界面滑动的下滑力较大,且坡顶存在建筑物需控制位置,传统的锚拉桩支护形式因荷载较大,已不再适用;而放坡架空处理方式会在边坡下侧形成一个空间,根据相关规定,放坡架空处理方式形成的空间不能被利用,基于此,在后期验收时存在无法通过的风险,也无法采用;双排桩+锚索的方式是将锚索与双排桩连接,但是这种方式的工程造价高,施工周期长。所以需要设计和施工一种满足建筑需求、施工和使用安全、工程造价更低,且工期更短的支挡结构对高填方、存在较大滑动且上部存在拟建建筑的边坡进行支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在提高支护效果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并缩短工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施工准备:对边坡表面进行清理,并沿边坡的高度方向施工出若干台阶;
[0006]步骤2,桩施工: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同时进行至少两根桩孔的开挖,并在桩孔内施工出桩;再在相邻桩之间修建桩间板,同时将开挖的土从下至上的进行分层回填,并每回填一层土即对回填土进行压实,同时使回填的土的顶部低于桩间板的顶部或者与桩间板的顶部等高,直到完成所有桩的施工;
[0007]步骤3,上部挡墙施工:在桩的顶部浇筑上部挡墙,并使上部挡墙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8]步骤4,锚索施工: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在边坡上钻孔,将锚索的一端固定入边坡上的孔中,另一端与上部挡墙的下部固定,并对锚索进行张紧;在边坡上施工与锚索相对的隔墙,将隔墙的底部落在边坡内的岩石上,并使锚索贯穿隔墙。
[000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10]1.步骤4的锚索与上部挡墙固定,此时锚索能够承受上部挡墙的水平载荷,提高上部挡墙对边坡的支护效果,同时避免上部挡墙在边坡的载荷下变形。在实际实施时,因为设置锚索能够增强对边坡的支护效果,故在设计上部挡墙时,上部挡墙的厚度无需过大即可达到边坡支护的效果,故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耗费较少,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0011]2.本方案中的桩和上部挡墙在设计时能够分开分别进行设计,有效提高设计速度;其次,在施工时,在完成某根桩的施工后,即可在桩的上方施工上部挡墙,根据设计图纸,当该桩的上方还存在锚索时,在完成该桩的施工后也可同步进行锚索的施工,故能够有
效缩短工期,不会对整体的边坡支护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0012]3.桩施工时,对开挖的土进行分层回填和压实,保证较好的回填效果,并保证回填和压实效果能够达到设计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边坡的支护效果。
[0013]4.隔墙为硬质结构,锚索贯穿隔墙后,隔墙能够对锚索与锚索上方的土进行隔离,从而避免锚索在上方的土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保证锚索对上部挡墙有较好的锚固效果,进一步避免上部挡墙向远离边坡的一侧变形,提高上部挡墙的支护强度。
[0014]进一步,步骤2对桩分批次进行施工,同批次施工的桩之间至少间隔一根桩。
[00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同一批次的桩同时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缩短工期,而同时施工的桩之间存在至少一根已经施工完成或者待施工的桩,能够保证在边坡上开挖桩孔时,同时开挖的桩孔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避免边坡因为同时开挖而出现滑坡或者塌孔,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0016]进一步,步骤2对桩施工前,先沿边坡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带施工的桩进行编号,再按批次对桩进行分组。
[001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施工时,通过编号将待施工的桩与设计图上的桩一一对应,能更准确的对任意一根桩的施工批次、是否完成施工等信息进行记录,并方便查找和检查施工进度等,方便现场施工的统筹安排,避免出现施工顺序错误的情况。
[0018]进一步,步骤2形成桩孔后,在桩孔内施工出两根桩体,由两根桩体共同组成桩,并由两根桩体共同对步骤3形成的上部挡墙进行支撑。
[001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桩为双排桩,与仅一根桩体相比,双排桩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横向的载荷,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边坡的支护效果。
[0020]进一步,步骤2同时在两根桩体之间施工出加强筋,并使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组成同一桩的两根桩体固定。
[002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加强筋的设计能够将同一双排桩的两根桩体连接,当其中一根桩体受到作用力时,作用力可通过加强筋传递至另一根桩体上,进一步避免其中任意一根桩体变形。
[0022]进一步,步骤2中的加强筋位于桩体的上部。
[002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施工出的加强筋能够更好的对桩体的强度进行加强。
[0024]进一步,桩体成型后,在桩体的顶部浇筑出承台,并在承台的顶部浇筑出定位凸起,步骤3在施工上部挡墙时,在上部挡墙的底部施工出容纳定位凸起的定位槽。
[002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承台与上部挡墙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更好的对上部挡墙进行支撑。其次,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槽的配合,承台还能够对上部挡墙进行定位,避免上部挡墙受到横向的载荷时发生横向的位移,从而能够更好的对边坡进行支护。
[0026]进一步,步骤4固定锚索时,锚索远离边坡的一端贯穿靠近边坡的桩体、加强筋以及承台后,再与上部挡墙固定。
[002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锚索穿过桩体和承台后,能够再次将桩体和承台进行连接,避免桩体和承台之间出现相对位移。其次,该锚索与承台与上部挡墙之间的位置固定后,在承受上部挡墙的横向载荷后,同时还能够对承台进行定位,进一步避免承台移位。
[0028]进一步,步骤4沿边坡的长度方向依次施工若干锚索组,每个锚索组均包括至少两
根锚索。
[002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多根锚索能够更好的承受上部挡墙的水平载荷,从而进一步避免上部挡墙变形,提高对边坡的支护效果。
[0030]进一步,还包括步骤5,排水系统施工:在上部挡墙的顶部和底部开挖沟槽,位于上部挡墙顶部的沟槽相互连通并形成上部排水系统;位于边坡底部的沟槽相互连通并形成底部排水系统;并施工出与上部排水系统和底部排水系统连通的排水口。
[003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部排水系统和底部排水系统能够排出边坡中的水体,避免水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混合支挡结构的正视竖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锚索1、桩体2、加强筋3、承台4、定位凸起41、上部挡墙5、倾斜面51。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7]步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准备:对边坡表面进行清理,并沿边坡的高度方向施工出若干台阶;步骤2,桩施工: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同时进行至少两根桩孔的开挖,并在桩孔内施工出桩;再在相邻桩之间修建桩间板,同时将开挖的土从下至上的进行分层回填,并每回填一层土即对回填土进行压实,同时使回填的土的顶部低于桩间板的顶部或者与桩间板的顶部等高,直到完成所有桩的施工;步骤3,上部挡墙施工:在桩的顶部浇筑上部挡墙,并使上部挡墙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步骤4,锚索施工:沿边坡的长度方向在边坡上钻孔,将锚索的一端固定入边坡上的孔中,另一端与上部挡墙的下部固定,并对锚索进行张紧;在边坡上施工与锚索相对的隔墙,将隔墙的底部落在边坡内的岩石上,并使锚索贯穿隔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对桩分批次进行施工,同批次施工的桩之间至少间隔一根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对桩施工前,先沿边坡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带施工的桩进行编号,再按批次对桩进行分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支挡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形成桩孔后,在桩孔内施工出两根桩体,由两根桩体共同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亚邓继辉唐秋元吴小宁舒慧何助强余东升胡柱提卞轶卫陈超陈力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