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03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井盖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包括:地井板,所述地井板适于盖合地井;上水机构,所述上水机构设置在地井内,所述上水机构适于收卷水管;所述地井板上开设有槽口;其中所述地井板的槽口打开时,所述上水机构内的水管的自由端能够穿过所述地井板向外连接动车,并对动车上水。并对动车上水。并对动车上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地井盖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CN201721853326.4,公开号:CN208501736U,该技术公开了铁路车辆用升降式静调电源地井设备属于地井
,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式地井、电缆转轴、库用插座连接器、线缆和安全保护与报警系统,所述电缆转轴、库用插座连接器、线缆和安全保护与报警系统设置在升降式地井上所述升降式地井包括主框架、地井盖、升降机架和静调电源柜,所述升降机架连接有钢线,钢线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助力杠杆和配重块,配重块上水平设置有滑槽,所述助力杠杆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助力杠杆的支点设置在主框架上,助力杠杆上滑动设置有助力滑块,所述配重装置在主框架内对称设置,所述地井盖关闭后与主框架齐平,所述地井盖和下盖板边缘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03]该地井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将设备整体从地井中取出,在实际使用中,操作不便。因此设计一种仅需要将对动车上水的水管取出,而可以将上水的管道埋在地井中的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包括:地井板,所述地井板适于盖合地井;
[0006]上水机构,所述上水机构设置在地井内,所述上水机构适于收卷水管;
[0007]所述地井板上开设有槽口;其中
[0008]所述地井板的槽口打开时,所述上水机构内的水管的自由端能够穿过所述地井板向外连接动车,并对动车上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地井板下方固定有排水环槽,所述排水环槽环绕槽口设置,所述排水环槽的外侧壁与所述地井板固定;
[0010]所述排水环槽外壁位于槽口内侧;以及
[0011]所述排水环槽一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朝向地井的侧壁,排水环槽向排水口方向向下倾斜;
[0012]所述排水环槽上方放置有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与槽口适配;其中
[0013]所述排水盖板盖合槽口时,所述地井板上渗入排水盖板的液体能够流入排水环槽内,并通过排水环槽向上水机构一侧排放;
[0014]所述排水盖板打开时,所述水管的自由端露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机构安装在设备箱内,所述设备箱设置在所述地井板下方;
[0016]所述设备箱上端开设有取用口,环绕所述取用口设置有若干导向组件,且所述导
向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水环槽内侧;
[0017]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架和滚柱,所述导向架固定在所述取用口上端,所述滚柱与所述导向架转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机构包括收卷盘和电动机构,所述设备箱内部固定有一隔板,所述电动机构和所述收卷盘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
[0019]所述水管放卷在所述收卷盘上;以及
[0020]所述收卷盘和所述电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
[0021]所述电动机构启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收卷盘收卷水管。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构包括传动箱和固定在所述传动箱一侧的传动电机;
[0023]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电机的活动端同轴固定,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一侧,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0024]所述收卷盘通过一传动轴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固定。
[0025]进一步地,地井内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内流通有液体,所述管道与水管连通。
[002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环槽一侧设置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侧壁与所述地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上水按钮;
[0027]所述管道与所述水管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上水按钮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其中
[0028]所述上水按钮能够控制水管和所述管道连通或者断开。
[0029]进一步地,所述地井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架设在所述地井上,所述支撑框架适于支撑所述地井板;
[0030]所述支撑框架下端固定有滑动轨道,所述设备箱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动组件;以及
[0031]所述滑动组件架设在所述滑动轨道上,且所述设备箱的宽度小于所述地井的宽度。
[0032]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滑动架和若干滚轮;
[0033]所述滑动架固定在所述设备箱的短边一侧,所述设备箱水平设置;
[0034]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上,所述滚轮的下端凸出所述滑动架,且与所述滑动轨道抵接。
[0035]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内侧一体固定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滚轮同轴设置,且所述限位环的半径大于所述滚轮的半径。
[003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装置整体完全沉放在地井内,并且在对上水设备的取用过程中,不需要将设备箱抬出地井,而仅需将排水盖板打开,将上水设备从设备箱内取出即可,按下电控盒内的上水按钮,能够对动车上水。同时,设备箱的宽度小于地井宽度,在对设备箱进行检修时,只需将地井板打开,即可对设备箱两侧的电控设备或者上水设备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的立体图;
[0039]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地井的结构图;
[0040]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安装座的俯视图;
[0041]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排水环槽的立体图;
[0042]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电动机构的立体图;
[0043]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收卷盘的立体图;
[0044]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导向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45]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立体图。
[0046]图中:
[0047]1、地井板;11、排水环槽;111、排水口;12、排水盖板;13、支撑框架;14、滑动轨道;
[0048]2、上水机构;21、收卷盘;22、电动机构;221、传动箱;222、传动电机;223、主动齿轮;224、从动齿轮;225、传动轴;
[0049]3、设备箱;31、取用口;32、导向组件;321、导向架;322、滚柱;33、隔板;34、滑动组件;341、滑动架;342、滚轮;343、限位环;
[0050]4、电控盒;41、上水按钮;
[0051]5、管道;5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5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53]如图1至8所示,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包括:地井板1和上水机构2。地井板1适于盖合地井,上水机构2适于对动车进行上水。针对于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井板(1),所述地井板(1)适于盖合地井;上水机构(2),所述上水机构(2)设置在地井内,所述上水机构(2)适于收卷水管;所述地井板(1)上开设有槽口;其中所述地井板(1)的槽口打开时,所述上水机构(2)内的水管的自由端能够穿过所述地井板(1)向外连接动车,并对动车上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井板(1)下方固定有排水环槽(11),所述排水环槽(11)环绕槽口设置,所述排水环槽(11)的外侧壁与所述地井板(1)固定;所述排水环槽(11)外壁位于槽口内侧;以及所述排水环槽(11)一侧开设有排水口(111),所述排水口(111)朝向地井的侧壁,排水环槽(11)向排水口(111)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排水环槽(11)上方放置有排水盖板(12),所述排水盖板(12)与槽口适配;其中所述排水盖板(12)盖合槽口时,所述地井板(1)上渗入排水盖板(12)的液体能够流入排水环槽(11)内,并通过排水环槽(11)向上水机构(2)一侧排放;所述排水盖板(12)打开时,水管的自由端露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机构(2)安装在设备箱(3)内,所述设备箱(3)设置在所述地井板(1)下方;所述设备箱(3)上端开设有取用口(31),环绕所述取用口(31)设置有若干导向组件(32),且所述导向组件(32)设置在所述排水环槽(11)内侧;所述导向组件(32)包括导向架(321)和滚柱(322),所述导向架(321)固定在所述取用口(31)上端,所述滚柱(322)与所述导向架(321)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机构(2)包括收卷盘(21)和电动机构(22),所述设备箱(3)内部固定有一隔板(33),所述电动机构(22)和所述收卷盘(21)设置在所述隔板(33)的两侧;所述水管放卷在所述收卷盘(21)上;以及所述收卷盘(21)和所述电动机构(22)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电动机构(22)启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收卷盘(21)收卷水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程孙涔翔姜旭东丁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美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