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荡放大一体化光纤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82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从两端提供激光输出的振荡放大一体化的光纤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包括一个激光振荡级和两个激光放大单元;所述激光振荡级和所述激光放大单元均包含:一段预定长度的增益光纤、至少一个泵浦信号合束器,至少一个泵浦源;泵浦信号合束器具有一个泵浦输出光纤,一个信号输出光纤和至少一个泵浦输入光纤;所述泵浦源连接泵浦信号合束器的泵浦输入光纤;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具有两个光信号输出端,每个光信号输出端设置一个光纤光栅,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具有两个光纤端,光输入端连接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一个光信号输出端,光输出端依次连接包层光滤除器和光纤端帽;从光纤端帽提供放大的激光输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荡放大一体化光纤激光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光纤激光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端输出振荡放大一体化光纤激光器。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全光纤结构的光纤激光器一般包括光纤激光放大器和光纤激光振荡器两种结构,随着光纤以及光纤器件工艺的发展,两种结构的的光纤激光器都能够实现高功率的光纤激光输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述两种常规结构的光纤激光器的共同特点是只能够单端输出激光。对于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的光纤激光放大器而言,信号光只能够从激光器的放大级的输出端输出。对于常规结构的光纤激光振荡器,高反光栅的反射率一般都在99%以上,只有极少量的信号光透过,且无法被利用。在常规结构光纤激光器的基础上,若同时需要两路激光,则需要两台独立的光纤激光器,包括与其配套的各种设备,系统体积较大、成本高。而具有双端输出功能的光纤激光器则能够使用一台激光器同时满足双路激光输出的要求,极大地降低了系统体积和成本。
[0003]目前,在光纤激光器领域,已经有部分公开的具有双端输出功能的激光器。专利CN201710869709提出了一种单光纤直线腔双端输出全光纤激光器,采用掺杂双芯光纤作为激光器的增益介质,两条纤芯分别传输泵浦光和信号光,采用光纤光栅为谐振腔提供反馈以及从激光器的两端输出信号。专利CN201821644616提出了一种双端输出功率可调的线性腔全光纤激光振荡器,采用掺稀土离子作为增益光纤,采用中心波长可调的光纤光栅作为激光器的谐振腔的反射器件和输出耦合器件,通过改变可调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调节光纤的有效反射率,实现振荡器前后两端的输出功率可调。此外,专利CN202020907186提出了一种可双端输出不同种类激光的全光纤激光器,其核心在于采用没有通光方向要求的高反射光纤光栅作为两个激光谐振腔的共用高反光栅,在两个谐振腔中设置激光调制组件来实现双端输出不同种类的激光。上述几种全光纤结构的双端输出激光器中,专利CN202020907186的本质上还是两个激光谐振腔,每一个单独的谐振腔都是单端输出的光纤激光器,两个谐振腔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而专利CN201710869709和CN201821644616则是基于一个谐振腔实现双端激光输出,输出的两束激光光束状态完全相同,相干性好,应用潜力巨大。但上述两种结构的光纤激光器都是基于传统的光纤激光振荡器结构。对于传统的光纤激光振荡器,其具有泵浦控制逻辑特性好,抗回光能力强等特点。但由于输出端输出耦合光纤光栅的部分反射,使得激光器的光光转化效率普遍低于常规结构的光纤激光放大器,不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在功率调节能力上,专利CN201710869709中提出的激光器结构不具备调节双端输出激光功率的能力,而专利CN201821644616中提出的方案是通过调节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改变光栅反射率,从而改变输出激光功率,操作起来不够方便,且激光波长的改变易给系统带来额外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从两端提供激光输出的振荡放大一体化
的光纤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包括一个激光振荡级和两个激光放大单元;
[0005]所述激光振荡级和所述激光放大单元均包含:一段预定长度的增益光纤、至少一个泵浦信号合束器,至少一个泵浦源;
[0006]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具有一个泵浦输出光纤,一个信号输出光纤和至少一个泵浦输入光纤;
[0007]所述泵浦源的泵浦光输出连接泵浦信号合束器的泵浦输入光纤;
[0008]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具有两个光信号输出端,每个光信号输出端设置一个光纤光栅,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至少一个光信号输出端与一个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的泵浦输出光纤连接;
[0009]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具有两个光纤端,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一个光纤端是光输入端,所述光输入端连接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一个光信号输出端,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另一个光纤端是光输出端,所述光输出端依次连接包层光滤除器和光纤端帽;从光纤端帽提供放大的激光输出;
[0010]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至少一个光纤端与一个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的一个泵浦输出光纤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增益光纤是纤芯掺杂稀土离子的单包层、双包层、三包层或预制有特定层叠结构的多包层增益光纤。
[0012]进一步的,所述增益光纤为包层尺寸相互匹配的常规均匀尺寸光纤、以锥形光纤为代表的纵向尺寸渐变光纤或以限制掺杂光纤为代表的横向结构优化的光纤;
[0013]纤芯、包层的几何形态以预设的几何形状搭配,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纤芯直径大于等于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纤芯直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泵浦源为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所述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对应所述增益光纤的掺稀土粒子的吸收波段。
[0015]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光纤光栅,的纤芯和包层直径与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匹配,光纤光栅中心波长范围为1000~1100nm,光栅反射率范围1%~100%。
[0016]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光纤光栅是在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两个光纤输出端上直接制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振荡级的两个光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的泵浦输出光纤连接;该泵浦信号合束器的信号输出光纤与一个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光输入端连接;两个激光放大单元分别提供两路放大的激光输出。
[0018]进一步的,所述包层光滤除器直接连接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光输出端,或者所述包层光滤除器连接激光放大单元的泵浦信号合束器的信号输出光纤。
[0019]进一步的,所述光纤端帽用于将信号光扩束输出,所述光纤端帽的纤芯和包层直径大于等于包层光滤除器的纤芯和包层直径。
[0020]进一步的,所述包层光滤除器纤芯和包层直径大于等于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直径,或者所述包层光滤除器纤芯和包层直径大于等于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的信号输出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直径。
[002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达到:
[0022]1、基于一套系统实现两路激光输出,对于需要两路激光的应用场景来说,极大地
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以及成本。激光器输出的两路激光产生于同一激光谐振腔中,光束状态可控,在光束合成领域中具有突出的优势。激光器的两端的输出功率可以通过控制两个放大单元中的泵浦功率进行控制,控制方式非常灵活,应用拓展能力强。且激光器中的每一放大单元都可与振荡单元组成独立的激光器,每一端的输出都能够达到单独激光器的功率极限,通过合束之后能够理论上能够突破单台光纤激光器的功率极限。同时,结构的改变对于激光器中的SRS和TMI也会有影响。
[0023]2、激光器的振荡单元与两端的A放大单元和B放大单元分别构成了振荡放大一体化结构。与常规的光纤激光振荡器相比,该结构的激光输出端没有输出耦合光栅的反射损耗,能够保证较高的光光效率。与常规的光纤激光放大器相比,其具有更好的抗反射回光能力,以及更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两端提供激光输出的振荡放大一体化的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一个激光振荡级和两个激光放大单元;所述激光振荡级和所述激光放大单元均包含:一段预定长度的增益光纤、至少一个泵浦信号合束器,至少一个泵浦源;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具有一个泵浦输出光纤,一个信号输出光纤和至少一个泵浦输入光纤;所述泵浦源的泵浦光输出连接泵浦信号合束器的泵浦输入光纤;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具有两个光信号输出端,每个光信号输出端设置一个光纤光栅,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至少一个光信号输出端与一个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的泵浦输出光纤连接;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具有两个光纤端,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一个光纤端是光输入端,所述光输入端连接所述激光振荡级的增益光纤的一个光信号输出端,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另一个光纤端是光输出端,所述光输出端依次连接包层光滤除器和光纤端帽;从光纤端帽提供放大的激光输出;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至少一个光纤端与一个所述泵浦信号合束器的一个泵浦输出光纤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光纤是纤芯掺杂稀土离子的单包层、双包层、三包层或预制有特定层叠结构的多包层增益光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光纤为包层尺寸相互匹配的常规均匀尺寸光纤、以锥形光纤为代表的纵向尺寸渐变光纤或以限制掺杂光纤为代表的横向结构优化的光纤;纤芯、包层的几何形态以预设的几何形状搭配,所述激光放大单元的增益光纤的纤芯直径大于等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林许晓军曾令筏王鹏奚小明张汉伟刘佳琪杨保来王泽锋闫宝珠周朴陈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